療癒觀點#1│拋棄正向思考,療癒心的傷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wanita阿瓦妮塔

©Awanita阿瓦妮塔

你觀察過自己的防衛機制嗎?例如,當你的感覺很不好,你說,沒事,我很好。當你感覺傷心、被背叛,你說,算了,我一點都不在乎。當你非常恐懼,你說這完全沒什麼好怕的。

在成年人的自我防衛和否認行為的背後,經常躲著一個受傷的小孩。這個內在小孩,他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自己,他是我們需要去療癒和整合的內在自我。

療癒內在小孩,會為我們帶來一個機會,讓我們走出防衛機制,再一次回到愛裡面。

今天,來自湖北的一位女性個案跟我說:​

我覺得,我的爸爸不愛我,但也許這不是真實的,因為爸爸可能有他自己的安排,因為……可能……所以……這其實已經不是她第一次說出類似的話,只要療癒議題跟父親有關,她都會做出很相似的結論。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是這位個案。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傷。

一個受傷的人,會無意識地抗拒受傷的感受,為了避免感覺到內在受傷的痛苦,經常會不自覺地,找到許多對事件美化、合理化的理由;然後,告訴自己要正向思考,不可以感覺不好。

這樣看起來很不錯、很堅強,完全沒有問題,表面上,美麗又太平!但是裡面的傷口,還是一直在那裡,沒有被接納,沒有得到療癒;防衛機制還是在那裡,像一面高牆,擋在自己和其他人之間。

就像今天來的這位個案一樣。

當一個人有這種習慣切斷感覺的模式時,他會很難向內去感受真實的自己。這種模式,屬於無意識的機械性,因此他不容易意識到自己的防衛機制,除非他開始探索自己的受傷與脆弱。

今天,在進行創傷釋放的療癒工作之前,我鼓勵這位個案,先試著誠實接受自己的感覺,承認這份「不被父親所愛的感覺」是真實的,不加以否定它,美化它。如此,對他而言將會是一份很大的療癒!

​​我們都會有感覺受傷、不舒服的時候,但是我們並不需要時時刻刻保持正向思考,因為一個只有正向思考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我們要學會以愛的方式面對、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所謂療癒,有時不過是指一個傷口如實地被看見、承認與接納!當我們允許自己會受傷、會心痛,我們和自己之間,將會發展出一份真正的親密感,不再與自我疏離。

在一開始,勇敢大方對自己說出「我感覺自己受傷了」,可能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因此,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開始培養自我覺察的習慣,去觀察:每一次當我們想要否定受傷的感受時,我們的身體和內在是麼感覺?經過不斷地覺察,我們會捕捉到一些線索,我們會開始認識和理解自己固有的反應模式,進而帶領自己走出防衛機制。

一個防衛機制很強大的人,不容易體會其他人的愛與善意。唯有這面橫亙在人我之間的高牆瓦解,我們才會開始感受到與其他人的連結,這種親密感,會為我們的快樂與愛,開啟一扇門。

假如你長久以來的「正向思考」,沒有為你帶來快樂和幸福,請拋棄它,重新對你內在真實的感受與自我說「是」,面向自己,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相關連結:

🔗 療癒服務:創傷釋放

🔗 我聽你說:樹洞服務

🔗 愛的學習:《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 愛的學習:《真愛的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wanita 愛與覺醒的沙龍
6會員
9內容數
2022/02/24
來玩個遊戲吧!邀請色彩進入你的世界,聚焦在好事,生活裡就會有很多好事發生,練習心想事成,想要看見什麼,就看見什麼......
Thumbnail
2022/02/24
來玩個遊戲吧!邀請色彩進入你的世界,聚焦在好事,生活裡就會有很多好事發生,練習心想事成,想要看見什麼,就看見什麼......
Thumbnail
2022/02/17
十六年前,我的父母計畫要去中國旅遊,而就在出發前一週,我媽媽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聲音告訴她:去租用一個銀行保管箱吧!離開台灣九天後,當他們旅行回來,發現家裡遭了賊,就連地板都快掀開了......
Thumbnail
2022/02/17
十六年前,我的父母計畫要去中國旅遊,而就在出發前一週,我媽媽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聲音告訴她:去租用一個銀行保管箱吧!離開台灣九天後,當他們旅行回來,發現家裡遭了賊,就連地板都快掀開了......
Thumbnail
2022/02/13
生命旅程中,你有多少懸而未決,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呢?我發現,對生命的真相了解越多,我們的心,就會越明亮。並且,我們會用寬容與愛的眼光,看待所有生命!有一段時間,我曾經旅居北京兩年......
Thumbnail
2022/02/13
生命旅程中,你有多少懸而未決,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呢?我發現,對生命的真相了解越多,我們的心,就會越明亮。並且,我們會用寬容與愛的眼光,看待所有生命!有一段時間,我曾經旅居北京兩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關於療癒的5W1H》第一篇:療癒是什麼? 》裡面,我將療癒定義為❶修復心靈創傷,並且將修復創傷的時候會一起發生❷重建連結、❸完成生命功課一併納入。 於是,在這一篇裡要來談的就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產生心靈的創傷? 在執業超過十年的生涯裡,我歸納出三種常見的創傷類型。
Thumbnail
在《關於療癒的5W1H》第一篇:療癒是什麼? 》裡面,我將療癒定義為❶修復心靈創傷,並且將修復創傷的時候會一起發生❷重建連結、❸完成生命功課一併納入。 於是,在這一篇裡要來談的就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產生心靈的創傷? 在執業超過十年的生涯裡,我歸納出三種常見的創傷類型。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身心靈-尊重與愛-自我和解及療癒方法 關於 #童年創傷療癒 #內在小孩 #罪惡感 這陣子很適合做溝通 有些人是跟別人溝通 而我覺得 #自我照顧 溝通也很重要 你可以習慣 也可以掙扎 端自己選擇 為何會有這個結論呢? #NLP #催眠 每個過往的回憶跟體驗都會刻印在身上 揮之不去 但過去如何 僅此
Thumbnail
身心靈-尊重與愛-自我和解及療癒方法 關於 #童年創傷療癒 #內在小孩 #罪惡感 這陣子很適合做溝通 有些人是跟別人溝通 而我覺得 #自我照顧 溝通也很重要 你可以習慣 也可以掙扎 端自己選擇 為何會有這個結論呢? #NLP #催眠 每個過往的回憶跟體驗都會刻印在身上 揮之不去 但過去如何 僅此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內在小孩」是我們本身的最佳情緒投射器。 你的憂傷、害怕、憤怒、高興、哭泣、焦慮、恨意、嫉妒、痛苦等等,都是內在與自己的對話提醒。
Thumbnail
一個防衛機制很強大的人,不容易體會其他人的愛與善意,唯有橫亙在人我之間的這面高牆瓦解,他才會開始感受到親密的連結。
Thumbnail
一個防衛機制很強大的人,不容易體會其他人的愛與善意,唯有橫亙在人我之間的這面高牆瓦解,他才會開始感受到親密的連結。
Thumbnail
一位女性個案 在感情上重複著同樣同樣的循環 明明是個勇敢的個性 但碰到對象就會成為無盡的包容 她不知道的是 以為自己總是碰到無法表達、內心封閉的男人 而自己總是一再的想金石為開 明知道關係不順利,仍然無法成為手先放開的那個 她其實也是學習身心靈的 但潛意識這個關卡真的並不容易 不是自己看見
Thumbnail
一位女性個案 在感情上重複著同樣同樣的循環 明明是個勇敢的個性 但碰到對象就會成為無盡的包容 她不知道的是 以為自己總是碰到無法表達、內心封閉的男人 而自己總是一再的想金石為開 明知道關係不順利,仍然無法成為手先放開的那個 她其實也是學習身心靈的 但潛意識這個關卡真的並不容易 不是自己看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