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裏外不是人:賈充】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西元217年,即建安二十二年。
年初,爆發了整個廣義三國時代,最大也最嚴重的瘟疫。

始於壽春地區的這場重大災難,隨著曹操遠征東吳的部隊凱旋而歸,也蔓延到了整個北方。

魏文帝《與吳質書》曰:「昔年疾疫,親故多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
曹植《說疫氣》曰:「建安二十二年,厲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在這「疫鬼橫行」的年月中,一個「傳說中」足以改變時代,甚至可說是為中國帶來重大災難的孩子,誕生了。
那是大漢諫議大夫,賈逵的兒子。

賈逵當時已經四十五歲,才得到這第一個兒子。
以當時男性於十五六歲婚配生子的習俗,賈逵這兒子,來得甚晚。

賈大夫認為,這個孩子將來必能光耀門楣,有「充閭之慶」,故命名為充,表字公閭。

充少孤,居喪以孝聞。

賈充十二歲的時候,父親賈逵就過世了。
除了承襲父親的爵位,年少的賈充按足了禮法服喪,被稱為當地有名的孝子。
也很快的在曹叡年間就成為尚書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課。辯章節度,事皆施用」。

那大概會是曹叡青龍二年後的事。
也就是賈充滿十八歲的時候,魏明帝曹叡御駕親征,迎戰襲擊合肥新城的吳軍。

六年前,賈逵過世後,豫州當地百姓為其建廟祭祀。
這是私祀喔,在魏朝其實算是違法行為。

但曹叡趁著這次東征,前往賈逵廟,下令就地正法……不是,是就地正名合法,給予賈逵忠臣之名,入國家祭祀。
賈充能夠入皇帝法眼,基本上就看這次了,頂多往後個幾年而已。

累遷黃門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

當正始年間,曹爽掀起青年革命時,僅僅二十四歲的賈充,並不會成為青年派核心人員。
核心的曹爽何晏等人都是四十歲上下的,老臣派則是平均在六十以上。

這時候曹爽為了掌握皇帝,做了一件事,就是大舉撤換皇帝身邊的黃門侍郎。
年輕能幹的賈充,得到何晏青睞,跟裴秀等人一起雀屏中選。

不過,裴秀在高平陵之變後,就被牽連免官啦。
賈充自然也不能例外,在這場政治波瀾中的下一個職務,叫做「汲郡典農中郎將」。

《晉書》有點麻(有)煩(趣)的部分,在於是寫給當代人看的。
東漢曹魏並沒有「汲郡」這個行政單位,那是西晉建立的。

在三國時代,這裡就是河內郡跟司隸校尉部的交界。
(眼睛一亮)
河內郡,那可是司馬家的老巢。

其實我們在看晉初名臣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件事。
就是司馬懿雖然在誅殺曹爽後,依法罷免了許許多多的官員。但事後不論是司馬懿還是司馬師,都不會排斥再次起用那些人。

這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派系鬥爭」會出現的現象。

那當然目前兩個大方向是:
一,司馬懿考量的總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了自己家族」。
二,司馬師本來就是青年革命派的領導者之一。

然而,放在裴秀身邊對比,我們或許更能清楚看出,賈充柔軟的身段。
賈充比裴秀更早,在司馬師手下便即回歸朝廷,成為大將軍司馬師手下的參軍,更參與了淮南二叛的討伐。

參大將軍軍事,從景帝討毌丘儉、文欽於樂嘉。帝疾篤,還許昌,留充監諸軍事,以勞增邑三百五十戸。

《三國志注》裡面可以找到一些脈絡。
賈充當尚書郎跟黃門侍郎的期間,有一個同事一直跟他同進退,名叫王弼。

而這個王弼,恰好是司馬師第二親信:鍾會的至交好友。
賈充在當尚書郎時,就已經展現出「度支考課」的財務管理專長。
透過王弼跟鍾會的關係,在司馬師出征時擔任後勤參軍,也是合情合理的。

蜀漢有個機八人叫楊儀,也是後勤一把罩到諸葛亮願意重用。

比起呂布那種換老闆就要殺頭家的人來說,賈充在不同老大手底下流暢的轉移,更是一次比一次受到重用。
在司馬昭底下,賈充正式躍升為外姓第一親信。

然後就因為他的小人性格,引爆了淮南第三:諸葛誕之叛。
戰後賈充進爵,官拜廷尉(最高司法官),《晉書》稱:「充雅長法理,有平反之稱」。

這很妙的,其實要不是諸葛誕戰死,或是有人出來給諸葛誕「平反」,該死的就是賈充了。
但賈大師可是當代第一平反王呢,何其諷刺。

成為最高司法官,負責維持皇城和平的賈充,接下來又再現創舉,派遣自己的死士成濟,在內亂鎮壓中殺死了皇帝。

包含陳泰在內,許多人都認為,至少要處死賈充,但司馬昭迴避了這個議題。
賈充繼續增邑,統領洛陽城外諸軍,加散騎常侍。

鍾會伐蜀,密謀造反,司馬昭也是派出賈充統領關中雍涼軍事,以備叛軍。

隨著大亂告終,司馬昭手下最得信賴的五人,《賈充傳》中說是賈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勗。
賈充不只能打仗,又有法律專長,文筆甚佳,更懂「體察上意」。

然而,在司馬昭決定繼承人時,雖然屬意過繼給司馬師的次子司馬攸,但這回賈充決定投資未來。
「司馬炎寬厚愛仁,為嫡長子,又有人君之德,更適合當皇帝。」

等到司馬昭病重時,司馬炎來到榻前聆聽父親教誨,司馬昭說了:「最懂你的人,就是賈充了。」

即使這是老爸留下的輔政,司馬炎也決定最信任賈充。
賈充制定了晉朝的新法,以便民簡潔為先。
後來代替裴秀為尚書令,他處理政務更是以農民為重,節省各種開銷。

面對東吳的不斷侵攻,賈充稱職的扮演了「蕭何」的職責。
甚至他還提出「文武應分工」的原則,交還兵權。而當羊祜等人被派駐邊疆,賈充則表示自己也應該出鎮四方,但司馬炎不許。

同時,賈充也進用舉薦人才,即使像司馬炎的舅父王恂曾經批評過他,他仍是跟司馬炎說王恂的好話。

這麼公忠體國的好臣子,上哪去找?
還好《晉書》的原則跟前四史不同,可能是因為這是真正的「後代人」撰史吧。

前四史多在本傳隱惡揚善,人物的過錯與壞事,得從他人傳中去尋找。
房玄齡主編的《晉書》則喜歡直接在本傳加上作者評論。

「(賈)充無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專以諂媚取容。

身為一個臣子,賈充最大的缺點就是靠著他「體察上意」的本領,來討好皇帝,而缺少寧可忤逆皇上,也要做對國家百姓有益之事的操守。
這點我持保留態度。

天下太平時,與民休息,大家開心。
可隨著泰始年間戰事逐漸高張,賈充仍然力主「粉飾太平」,讓司馬炎不要操煩,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就是個奸臣了。

事實上,司馬炎是想打仗的。
所以說賈充真的很懂司馬炎嗎?倒也不見得。

這時候,傳說中的忠臣任愷,就跟司馬炎說,雍涼那邊的氐羌反叛,應該要有宿將重臣坐鎮關中,車騎賈充實是不二人選。
司馬炎想了想,也未問過賈充,就下令要他領兵鎮守長安。

而這時許多因為賈充集團霸占權力核心,想「為國效忠」不可得的「忠臣」們,更是大聲讚好。
大家都認為,改革的時候到了。

卻說賈充只能領命,不知該如何是好時,荀勗來找了他,商討如何讓賈充集團不失權勢。
荀勗認為,就用您以前那招吧:買進太子。

賈充表示,好計,但誰可以擔負此重責大任?萬一找了頭華爾街之狼,假裝買進,那賈充可要血本無歸啦。
荀勗當然是說,我來負責。

就這樣,荀勗跟自己的堂叔荀顗一同,由賈充的妻子買通了皇后楊氏,在宴會上向司馬炎推薦賈充的女兒。
司馬炎是個大色鬼,皇后楊艷這位子也是坐得膽戰心驚。幫自己兒子組個派系,沒壞處的。

荀勗表示,賈充的女兒賈南風才貌雙全,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選。

朝廷卿大夫都知道他在唬爛,但司馬炎卻非常同意這個提議。
原來,主戰派的領導人羊祜,其實也不願意賈充出鎮西線。

這方面沒有太多資訊,我先隨便猜一猜。
也許是因為,賈充確實於內政有功。
也許是因為,一旦賈充離開,朝廷勢力大風吹,反而有害。

也或許因為,羊祜的主要目標,到底是先滅吳國。
賈充出鎮,朝廷中央軍的兵力就會削弱,即使良機到來,也會錯失。

這時候,距離步闡叛吳,還有一年的時間。
倒是說不準,晉方是不是早跟步闡搭上線了。
不過,東吳夏口大督孫秀剛投降成功,則是不爭的事實。

更別提,就連老天爺也站在賈充這邊……泰始七年冬,洛陽大雪,軍不得發。
這麼一拖延,司馬炎也順理成章的讓賈充留任。

由於孫秀的投降,司馬炎為了拿出來當「反共義士」招牌,特封其為驃騎將軍。
當時也想過調動官位大小,讓賈充的車騎凌駕於上,不過賈充本人表示不應該這樣做。
司馬炎同意了,就把賈充調任為三公之一的司空,不要在孫秀之下。

到目前為止,賈充雖然人品不是很好,但不論是面對國家軍政,還是百姓生計,他都算是個上佳的皇帝親信吧?
問題恐怕就在「皇帝親信」這點。

司馬炎其實是個反覆之人。而他最重視的,就是自己的權位。
他算是相當清楚,皇帝的權力來自於百姓諸臣的君王,所以司馬炎也很重視「大家的喜好」。

缺少了過去開國君主們鎮壓諸侯卿大夫的霸氣,是否也是司馬炎過世後,西晉立刻敗亡的原因呢?

而《賈充傳》或許也揭露了,司馬炎為何在泰始十年改元咸寧。
當時,司馬炎生了一場重病,朝廷開始討論應該由誰繼承。

以「國家忠臣」們的意見,當然不會是廢物點心,年僅十七的司馬衷。
更多人的眼光,看向了司馬炎的弟弟,當年司馬昭屬意的太子人選:司馬攸。

這故事倒是跟曹丕曹植有87%像啊。

那時的河南尹就來找賈充,跟他說:「司馬攸跟司馬衷同樣都是您的女婿,你的外戚身分跑不掉,立君還是要立有德之人更好啊。」
賈充當時不置可否,但等司馬炎痊癒之後,有人把這件事捅了出來,龍顏自然要大怒。

司馬炎怎麼做?他把河南尹升任為光祿勳,然後剝奪了賈充的兵權,要拔掉他的司空之職。
賈充抖啊抖的,結果司馬炎又說,找不到人當司空,你先繼續吧。
隔年,司馬炎封司馬攸為司空,賈充轉為太尉,又一個賈太尉。

賈太尉這位子坐得肯定不心安,又隔一年,咸寧三年,賈充趁著日蝕表示自己德不配位,該當退休。
司馬炎非但不許,還增加他的奉邑。

別人眼裡,賈充那是位極人臣,寵幸無以復加。
但他只怕是有苦自己知。

咸寧四年,羊祜過世。
五年,司馬炎正式開啟滅吳之戰,命令賈充為大都督統率諸軍。

賈充說,那個西南很亂,西北鮮卑禿髮樹機能又造反,我覺得現在不適合出兵。
若真要伐吳,我還是負責坐鎮京城比較好。

司馬炎再詔:「你不去,我就自己去。」
賈充自然只好出動了。

隔年,晉軍平定荊州,賈充移防汝南,又上書皇上:「這場仗我看沒那麼容易,而且現在正是疫病高峰期,我們應該先撤退再作打算……建議您出兵的張華,我認為應該殺了他來向天下人謝罪。」
做為賈充的朝廷班底,中書監荀勗立刻表示附議。

而在最前線的大將杜預聽說大都督有意撤軍,也趕忙上書告知皇上,東吳馬上就不行了,千萬不要功虧一簣啊。
司馬炎這次也很堅持,不許退。

果然,杜預的使者還沒抵達洛陽,吳主孫皓就投降了。

賈充當初不贊成伐吳,又倡議退軍,這下可糟糕,只好自行上書請罪。
沒想到司馬炎不但不治罪,更是禮遇有加,大加封賞。

後來賈充生病,司馬炎還讓太子跟宗室親王每天去問候關心賈充。
不過賈太尉終究沒有好起來,滅吳過後兩年,賈充懷著一身尊榮過世,舉行了霍光等級的葬禮。

這是一個上佳的註腳。

是的,賈充本人對於西晉,就像霍光之於西漢。
有專權,有錯判,但整體來說絕對是國家的頭號大功臣。

但他們的妻與子,卻掀起了全新的波瀾。

甚至我們可以注意到。
包含曹操,司馬懿,他們都身處在類似的環境當中。
自己本身對王朝有中興之功,但子孫卻都是王朝破壞者。

《晉書》批評司馬懿,同樣也批評賈充,非常強調他就是那種「蠱惑君王」的奸臣。
這或許跟唐太宗李世民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

真要說賈充有什麼過錯,大概就是「叛魏立晉」。
而他所扶助的君王,又是比扶不起的阿斗更誇張的晉武帝司馬炎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6會員
9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做人不要丟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亂,內心不可以骯髒。」 老天才是鐵算盤! 司馬晉的嫡系至此晉愍帝告終、絕祀、滅族,東晉已非司馬懿嫡系!唐朝名相房玄齡主持修撰的《晉書》中就有明確記載:東晉的首位皇帝晉元皇帝乃皇妃與小王所。北齊人魏收所著的《魏書》(二十四史之一,跟《三國志魏書》不是一回事)亦有明確記
「做人不要丟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亂,內心不可以骯髒。」 狹路相逢狠者勝? 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指洛水發誓,並請蔣濟掛保證——蔣濟何許人?他身為太尉,又在曹魏政權中擔任超過十年的護軍將軍,曹家四朝元老,也是司馬懿得以掌握中軍的關鍵人物,他可沒想到司馬懿會騙他,也因著司馬懿指洛水發誓,他才願作中保!豈知
Thumbnail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做人不要丟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亂,內心不可以骯髒。」 老天才是鐵算盤! 司馬晉的嫡系至此晉愍帝告終、絕祀、滅族,東晉已非司馬懿嫡系!唐朝名相房玄齡主持修撰的《晉書》中就有明確記載:東晉的首位皇帝晉元皇帝乃皇妃與小王所。北齊人魏收所著的《魏書》(二十四史之一,跟《三國志魏書》不是一回事)亦有明確記
「做人不要丟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亂,內心不可以骯髒。」 狹路相逢狠者勝? 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指洛水發誓,並請蔣濟掛保證——蔣濟何許人?他身為太尉,又在曹魏政權中擔任超過十年的護軍將軍,曹家四朝元老,也是司馬懿得以掌握中軍的關鍵人物,他可沒想到司馬懿會騙他,也因著司馬懿指洛水發誓,他才願作中保!豈知
Thumbnail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接上文,曹操討黃巾、破袁術等,隔年再征陶謙,不料,後方兗州卻搖搖欲墜…
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的註解。 開始吧。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