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杜預:伐吳大將】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西晉,做為一個在分裂中國時代建立的王朝,無可避免的首要政治問題,就是統一。
曹魏建國的初始二十年,雖然成功防衛了國家,但進行的幾次消滅吳蜀作戰,都是失敗的。

當曹爽仍然沒辦法在統一目標上做出突破,曹家的政權也隨之崩盤。

唯一有貢獻的人,是司馬懿。
是希望,是統一的明燈。

司馬懿父子三人輪流掌權後,更是不敢隨意發起統一戰爭。
直到司馬昭出兵,成功消滅了蜀國,司馬家的霸權,再也無人可擋。

然而,司馬昭升為晉王,上天卻也不給他更多時間。
更麻煩的是,消滅蜀國的大將,幾乎全部因為反亂而被害。

只有當時的監軍衛瓘活了下來。

但西晉諸開國諸公較為重視穩定蜀漢,以及邊疆防務。
大家都認為,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應挑釁東吳。

可晉武帝司馬炎從一開始就盯緊了吳國,並佈下了羊祜這顆重要的棋子。

原本,司馬炎也認為一切可以從長計議。
但當他生了一場重病,諸公卻密議以他的弟弟司馬攸來繼承帝位……

鬼門關走一遭,司馬炎痊癒了。
改年號為咸寧,他,不願再等。

即使北方邊疆仍是烽火連天,司馬炎仍是決定與羊祜展開征吳計畫。

不過天意始終弄人,在正式發動之前,咸寧四年秋,羊祜病重,於十一月過世。
但羊祜仍把這重要的任務,交付給了後人。

一個是司馬炎的親信,張華,負責後勤調度指揮。
另一個,即將站上前線的大將,叫做杜預。

杜預,就是魏初尚書僕射,杜畿的孫子。(請參照【魏晉風雲-邊緣功臣杜畿】
杜畿當年因為幫曹丕測試伐吳用的樓船,遇風翻覆溺斃。

消滅東吳,也可說是杜家的怨念。

然而,這跟司馬懿的基本國策,是有衝突的。
杜畿的兒子杜恕,仗著自己跟魏明帝的郭皇后是親家,論議亢直,官至御史中丞。
但最後仍在政治鬥爭下,下罪免為庶人。

那一年,正是高平陵之變結束的嘉平元年。

在司馬懿跟司馬師的統治下,杜家蟄伏了。
直到淮南第三叛的興起。

這次叛亂的主角諸葛誕,曾是杜畿下屬。
不知怎麼著,一個老博士樂詳上書陳述杜畿的功勳,「朝廷」深受感動,下詔重新恢復杜預的豐樂亭侯爵位。
司馬昭更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杜預,要他進入尚書台任官。

就政治角度來說,司馬昭這一手,無疑是要向魏國境內宣告,諸葛誕叛亂無理。
他的老長官,公忠體國的杜畿後代,仍是站在朝廷這邊的。
魏朝,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功臣!

剛好,杜預這個人讀了聖賢書,明白了「興廢之道」,常說:「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幾也。」
立德、立功、立言,是所謂的三不朽。

杜預認為,只有上古聖人才能達到真正的「樹立德行」……啊我們後來的就是照辦,怎麼可能產生新的「有德」高點?
但建立不世奇功,發震聾驚世之言,就是可以努力的目標了。

之所以興,之所以廢,不在於德。
在於功,在於言。

三十多歲的青年杜預,是一個想要成就大事業的男人。

而重新起用杜預,如果是政治作戰方針,這種謀略通常也不會是司馬昭自己想出來的。
淮南三叛,司馬昭手下第一謀士,就是鍾會。

四年後,杜預轉入相國幕府參軍事,隔年成為新任鎮西將軍:鍾會手下長史,參加滅蜀之戰。
從《三國志注》,我們可以看到,杜預雖是鍾會幕府第一人,但並不是鍾會叛亂核心的成員。

事實上,當鍾會跟杜預誇讚姜維時,杜預應該就有所警覺,在叛亂中站在了衛瓘這一側。
然而,平定鍾會之亂,有一股很重要的力量,就是已經被收押的鄧艾,留在成都的子弟兵。

這時鍾會伏誅,鄧艾部將就說,要去把押解鄧艾的囚車追回來。

衛瓘心下自覺大不妥,萬一鄧艾回來又反叛怎麼辦?
就算鄧艾無二心,但回到洛陽,少不得衛瓘要背個錯辦鄧艾的罪名。

衛瓘一咬牙,找了對鄧艾有宿怨的將軍田續,連夜趕去狙殺了鄧艾。
杜預當時知道這件事,大義凜然的出來在眾人面前批評了衛瓘。

衛爺當下連忙親自去見杜預謝罪,回京之後,衛瓘更是不敢居平亂之功,反倒是歸於諸將。
杜預也因而得增邑一千一百五十戶,那可是大功啊。

看起來如此皆大歡喜,政治都變成童話故事了。

老實說,接下來杜預的地位就很微妙。
出鎮四方沒他的份,只能跟著賈充制定律令,做做文書。

賈充可是晉初除了司馬望之外,最重要的軍派核心大老。
而杜預的這個情況,就像極了賈充晚年:司馬炎明明不想用他,但又表現出一付我超愛你都把你擺在重要地位。

泰始四年,《晉律》頒行,杜預終於得到了官職,乃是京畿太守河南尹。
杜預認為京師做為全國表率,應該注重官員的考核廢黜,特地上書一封。

不過京畿可不只河南尹一個主管。
如果說河南尹是台北縣,那裡頭可還有個台北市:司隸校尉部呢。

當時的司隸校尉石鑒,曾經是前朝出名的監察官,據說本來就跟杜預合不來。
這次杜預又侵門踏戶到他的行政區域兼專業領域,石鑒乾脆就參了杜預一本。

司隸校尉是監察官,也是軍官。
杜預在軍派本來就算黑,大家一贊聲石鑒,小阿杜就遭到免官了。

這還不打緊。

西晉的政治鬥爭套路,不時興過去那種「非我黨派,除之後快」。
反而流行當年曹爽鬥司馬懿的類型:我把你放著尊敬,但不給你權力。
找到機會,就要羞辱你一頓。

軍派又推薦杜預去協防西疆,不過朝廷有點吃緊,就給你三百兵,一百馬吧。

但別忘了,司馬炎可不是死人。
他是打圓場專門科「好好先生」型皇帝。

杜預一臉大便的去到長安,皇帝使者又追了上來:「加秦州刺史,領東羌校尉、輕車將軍、假節」。

師爺給您翻譯下。
杜預可以徵用雍涼與部分羌族部隊,指揮作戰。
既有的地方官員在軍事上,也要服從杜預分派。

問題是啊,前面就說了,西晉是那個要鬥你的人,會把你放著「尊重」。
你以為現主時隴右大都督何許人也?

正是石鑒。

原本杜預的官職,是安西軍司,要去給石鑒打下手的。
這一下「長安加封」,杜將軍其實就可以跟石將軍平起平坐了。

不是,你個智障晉武帝。
這作法也許可以不傷朝廷和氣,又讓杜預能夠自保。

但前線雙槍頭,兩個指揮系統,其實很容易出事。

果然,在前線,安西教練石鑒就說,胡虜好強的,你杜預將軍威名顯赫,先去削削敵人威風吧。
杜預倒是冷靜,「秋高馬肥,胡虜正盛,而我軍未能徵齊。我們應該先合力調度兵力兵糧,等到春天再出擊。」

更條列五不可戰,四不須戰。

石鑒大怒?我看是大喜。
抓到了啦,怯戰。

怯戰很大罪嗎?很大,上面提到魏朝進行滅蜀之戰時,怯戰都仍是可以直接由主將就地正法的罪名。
但石鑒跟杜預這時候,就像鍾會跟鄧艾,彼此不能互相治罪,只能向朝廷提告。

石鑒上書朝廷,說杜預擅自進行城門官舍整修工程,挪用軍費人力,根本就不想打仗。
請派人來把他抓回去審理吧。

遣御史檻車徵詣廷尉。以預尚主,在八議,以侯贖論。

好哩家在,杜預可是司馬昭的女婿,屬於「八議」的範疇。
八議是:「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
也就是皇帝所擁有的八種「減刑特權」。

這其實是曹丕命人制定的「魏朝新律」中所加上的條款。
也是我在史書中首次看到「入律法」的皇帝特權。

皇帝特權其實大部分是落在「禮法」的範圍,而不是「律法」。
禮法重於勸導,有時候違反不一定有相應罰則。
律法就是罰則大全了。

但即使司馬炎可以幫杜預減刑,最後還是讓杜預用「侯爵位」代替他本人受死。

不過,正義也許會遲到,但不會不到。
若是不到,時候未到。

結果隴右戰事,一如杜預所料大敗,朝廷輿論立刻吹起了,杜預才是戰略大師的風。

幾個月後,匈奴劉猛造反,司馬炎便趁著這個勢頭,再次徵召杜預……坐鎮後方。
「詔預以散侯定計省闥,俄拜度支尚書。預乃奏立藉田,建安邊,論處軍國之要。又作人排新器,興常平倉,定穀價,較鹽運,制課調,內以利國外以救邊者五十餘條,皆納焉。」

戰爭的模式,正在起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國內先要穩定,才能打贏「國際戰爭」。
這跟戰國時代的「富國強兵」,是同一個道理。

但隨著秦始皇跟劉邦一統天下,國力被當成一個予取予求的許願池。
西漢因此衰敗,新莽因此瓦解,東漢也因此崩壞。

有識之士早已注意到這件事。
舉凡西漢趙充國屯田邊防,東漢曹操,蜀諸葛,魏鄧艾,司馬懿,司馬昭,無不重視著百姓的安居樂業,所帶來的後勤能力。

也終於在司馬家當上皇帝之後,國富而後兵強,不再是孤臣努力的方向。
如今,成為了國家的施政方針。

是不是有沒有好棒棒呢?

打仗靠的就是後勤!
我始終不會這麼說。

戰爭,可以看做是一個花錢的行為。
自然,要有存款,才有辦法花錢。

但存錢的是我,花錢的是你。
正所謂「爽到你,艱苦到我」。
這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良性循環。

注意了,不能成為良性循環的,是「防守戰」。
侵攻戰獲得領土、財寶、奴隸,就不是單純的花錢,而是投資。

真正讓國際戰爭平穩並且成為良性循環的,在於外交。
軍備只是外交的一環,要說比例當然是很重的。

這個問題,我想未來到宋朝會更加明顯。

而我們現在也還不需要思考,西晉的破敗是不是在這方面出了差錯。
因為股市正在上漲,還有一個大江東吳國,像是西晉可以期待的「提款機」。

充實國力,對於司馬政權來說仍是正向的。
上一次司馬昭的大型投資滅蜀案成功,仍然能夠穩住投資人的信心。

只要平服匈奴叛帥劉猛,外交關係也會得到緩解。
西晉必須向鄰國證明自己的實力。

在老將何楨的努力下,隔年,泰始八年,劉猛之亂遭到平定。
何楨同樣不是衝殺型的武將,又是一個監軍。

從曹魏到西晉,戰功的流向,也不再是萬夫莫敵的猛將吃香。
嗯,不知道跟這段時間,北方王朝喜歡虛報戰功是不是有相關了。

總之,當杜預建策有功,大紅大紫的時候,石鑒同學回朝了。
石鑒呈上戰功,杜預馬上表示肯定有假,應該徹查到底。

這一鬧就炸鍋了。兩人吵鬧不休,朝廷大臣自然也各有相挺。
司馬炎拿出了他一貫的手法,不過不是兩個都摸頭。
而是兩人各打五十大板--形容形容,是把兩人都給免官了。

晉武帝才沒空理你們,司馬炎正在籌畫的,是羊祜對於東吳的進軍。

可惜,西陵之戰仍敗。
為了安撫重臣,羊祜被拔去車騎將軍之職。

原本長江北面防線,一應由羊祜負責,如今羊祜被撤,就又再次需要大將鎮邊。
石鑒同學的軍派背景堅強,馬上就又占了一個鎮南將軍兼豫州刺史缺。

杜預則是晚了將近一年,才回到他的「度支尚書」。
雖然,標題說杜預是「大將」,但其實在滅吳之前,他也沒在前線打過什麼仗。
真要說起來,他本身仍是西晉初年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者專家。

咸寧初年,杜預上《二元乾度曆》,調整了曆法。
又建議建築洛陽渡北的河橋。
這是一種浮橋,或者想成水上通道,並不是什麼堅石橋梁啦。

但饒是如此,黃河大橋也是自古以來未有的創舉。
對於司馬炎的真天子之路,那也是很有幫助的。

杜預同時也試做各種器械,更是不忘他「國富兵強」的基本職能。
時人稱讚他無所不能,起了個「杜武庫」的渾號。

雖然杜預不是司馬炎親信出身,但前後七年的度支尚書當下來,你看他的本事,跟張華也可說是不相伯仲,各有千秋了。

而伐吳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羊祜,本身也是國富而後兵強論者,就這麼在臨死之前,推薦了杜預代替自己上陣滅吳。

我們常說「紙上談兵」,是說對於兵法很有想法看法,但是從未實踐過的人。
你看杜預根本也沒上過戰場,羊祜跟司馬炎何以信賴這樣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呢?

其實,孫子兵法包含了治國。
而杜預已經實踐過這個部份了,在戰局推斷上,也有成果在。

反倒張華才是貨真價實的文書官。

這兩個人誰更適合完成前線征戰指揮,我想答案是很清楚的。

每一個現場,都是戰場。
即使要面對的是兵刃相交,血肉橫飛的現場,杜預也不用站上第一線。
可對於情報判斷,處置反應,他也不是毫無經驗的初哥。

不過,司馬炎當然還是決定要試上一試。讓杜預率領精銳,打破與吳國之間的和平,襲擊西陵城。
這一場滅吳前哨戰,杜預取得了勝利。

他沒有停下腳步。

在司馬炎還沒準備好的時候,杜預伐吳就已經展開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01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做人不要丟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亂,內心不可以骯髒。」 老天才是鐵算盤! 司馬晉的嫡系至此晉愍帝告終、絕祀、滅族,東晉已非司馬懿嫡系!唐朝名相房玄齡主持修撰的《晉書》中就有明確記載:東晉的首位皇帝晉元皇帝乃皇妃與小王所。北齊人魏收所著的《魏書》(二十四史之一,跟《三國志魏書》不是一回事)亦有明確記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數年前看完歷史電視劇《軍師聯盟》,現今回想劇中人物的神情依舊歷歷在目,飾演曹操的于和偉、司馬懿的吳秀波、張春華的劉濤、荀彧的王勁松,不得不為他們的演技感到佩服。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不知道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有沒有關連,查了一下都是在2018年4月25日出版,而後者這書是電視劇的原著小說,
Thumbnail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此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曆元年(西元766)詠懷諸葛亮而作的五言絶句,篇名是《八陣圖》。杜甫對諸葛亮素懷敬意,多次在詩作吟詠他的事蹟。比如在《蜀相》說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古被視為諸葛亮一生事功的定評...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賞賜那些跟隨他流亡的臣子。介之推不談賞賜,晉文公也沒有給他賞賜。     介之推說:「晉文公當國王本來就是上天的意思。這些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下面的人把罪過當作正當,上面的人賞賜奸邪的行為,上下相互欺騙,我難以跟他們相處啊。」     介之推的母親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做人不要丟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亂,內心不可以骯髒。」 老天才是鐵算盤! 司馬晉的嫡系至此晉愍帝告終、絕祀、滅族,東晉已非司馬懿嫡系!唐朝名相房玄齡主持修撰的《晉書》中就有明確記載:東晉的首位皇帝晉元皇帝乃皇妃與小王所。北齊人魏收所著的《魏書》(二十四史之一,跟《三國志魏書》不是一回事)亦有明確記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數年前看完歷史電視劇《軍師聯盟》,現今回想劇中人物的神情依舊歷歷在目,飾演曹操的于和偉、司馬懿的吳秀波、張春華的劉濤、荀彧的王勁松,不得不為他們的演技感到佩服。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不知道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有沒有關連,查了一下都是在2018年4月25日出版,而後者這書是電視劇的原著小說,
Thumbnail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此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曆元年(西元766)詠懷諸葛亮而作的五言絶句,篇名是《八陣圖》。杜甫對諸葛亮素懷敬意,多次在詩作吟詠他的事蹟。比如在《蜀相》說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古被視為諸葛亮一生事功的定評...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賞賜那些跟隨他流亡的臣子。介之推不談賞賜,晉文公也沒有給他賞賜。     介之推說:「晉文公當國王本來就是上天的意思。這些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下面的人把罪過當作正當,上面的人賞賜奸邪的行為,上下相互欺騙,我難以跟他們相處啊。」     介之推的母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