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影|一個屁孩的成長過程——《蜘蛛人:無家日》

【基本資訊】 日期:2021/12/21 地點:臺南南紡威秀 IMAX+3D 9廳 場次:21:25
source:http://www.vscinemas.com.tw/vsweb/film/detail.aspx?id=5352
source:http://www.vscinemas.com.tw/vsweb/film/detail.aspx?id=5352

結論先行

以老師的角度(尤其是導師)看這部片,心中不斷浮現出白眼抽筋跟「夠了沒,好了就好了」的畫外音。而奇異博士的「開導」(甚或說是妥協),也讓人摸不著頭緒。
只是為了要讓他與他的朋友們重新獲得進入大學的機會,就甘冒世界毀滅的風險。
這只能以屁孩形容之。

青少年與成人關注焦點的差異

撇除屁孩的部分,整部片的特效、劇情等結構性的東西,依然維持著好萊烏的水準(畢竟這已經進入到有固定套路的工業模式);但令我好奇的是,為何「英雄」不再是成年人(已經不只男性英雄,已有驚奇隊長、黑寡婦),而是讓一個正處於「狂飆期」的青少年拯救世界?或許是衝動、或許是熱血,也或許是滿足青少年的神話想像?我不知道答案,但當我一看完這部片時,走出影廳第一個想跟他討論的人是鍾姓前同事,我直接問了他:
「你喜歡這部吧?」
『當然。』
這樣的理所當然,讓我下意識地認為關於青少年的議題,找他討論便一定有不同於自己的見解。
記得以前高中時,總提醒自己,長大後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現在對於青少年的認識與感覺,也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自己很懂青少年。
但現在卻以成人的姿態在觀看我手上的青少年們。
不能說是經歷的事情多了所以角度不同,而是關注的焦點本身即會發生轉變。像是文化,沒有優劣,只有差異,對青少年而言,努力、準備了這麼久的大學,卻因為無關的事情而有了變數,當然會覺得憤恨、焦慮,因此,該如何「換位到青少年的角度思考」,是我近期該練習的事情。

奇異博士的選擇

沿著上面的思路,假使奇異博士一開始便拒絕了蜘蛛人,那麼就會直接進入「全劇終」的環節。因此我好奇的是,奇異博士為何會如此爽快答應(當然,可能也不是那麼爽快,畢竟他還有先訓了一頓,諸如「你做過努力了嗎」),但在施法的過程中,蜘蛛人的三心二意造成法術的失控,奇異博士明知此事卻也任由他一改再改。
所以他到底秉持的是什麼想法?我目前無法得知,也可能是電影的細節我漏看了。不過,我想或許就是一股「幫助青少年」的熱忱吧。

寫在最後

當然,作為一部成長電影,呈現出的成長歷程鮮明無比,從一開始較多關注自己的未來,到能夠在意他人,甚至是對於自己最親近的人的死亡,能夠選擇原諒凶手,無一不是成長的軌跡,但因為這類的題材近幾年有些氾濫,以致需要更多出其不意的新意才不至於走入陳腔濫調裡。
推薦指數:8.5/10
(原發表於2022/01/04@mediu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一個教師的教育雜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