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巷尾》李行 電影評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健康寫實影片一方面傳達了社會平穩和樂與進步的訊息,另一方面亦展現了社會底層生活的寫實面給觀眾,兩者之間的聚焦與比例需要恰到好處,不能戳破烏托邦的泡泡,同時也不能將社會現實面完全隱藏起來。
我認為《街頭巷尾》在這兩者之間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一邊展現了左鄰右社之間的緊密聯繫、互助合作,另一邊亦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在每一個角落中的小人物生活的艱辛與平凡,同時盼望著親人回家的奶奶,在片中最後仍是沒有等來歸人,亦表現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人物所遭遇的困境,無論是心境抑或是身體上。
而健康寫實影片,因帶有「健康」的色彩,容易淪為政治的廣告宣傳媒介,可藉由這樣正面積極的進步形象,傳遞政府所欲普及的訊息,政治訊息其實很容易在這時期的健康寫實片中出現。關於「懷舊與逃避主義的迷失」,我認爲這樣子的逃避與懷舊是必要的,畢竟那是我們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而它必然有它存在的時代意義,而現代化與否,就是正確的道路就是好嗎?然透過《街頭巷尾》觀察,雖然其中確實展現出了所謂的「樣貌貧破的農民氣息」,但同時也傳遞了正面的訊息與能量,例如街頭巷尾的鄰居總是互相幫忙,散發出濃厚的人情味,帶給人民正向積極的希望。
關於街頭巷尾,開頭直接點題「這故事發生在都市的一個角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直接點出該故事的寫實性與平凡無奇,導演傳遞了他想呈現給我們看的訊息,也就是當時文化背景下的台灣,是如何地變化與前進著,片尾又回到了原點,從片頭結合片尾來說,小人物仍然不辭辛勞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著,困境也總是迎刃而解。
在開放式結局中,透露出該時代下大部分人民的共同命運,像胖子出院後儘管面對受傷的困境,仍沒有就此停滯下來,而是選擇憑藉自身之力繼續往前,呼應開頭每位辛勞工作的人民,就像小螺絲一般,雖然渺小卻缺一不可,我們是社會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而片中的討生活方式,就像是當時全體人民的共同命運,有著那個年代特別的標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凱的認同焦慮源自於自我身份的不確定,因為歷史文化的脈絡形成錯綜複雜,可以看到兩國之間的戰爭不只引起當代人民的恐慌與徬徨,亦會造成後代人民對於過去歷史的疑問與自我認同的不確定,然而不論是台灣人抑或是日本人,我認為那都是他們甚至全體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蔡明亮眼中的台北,有著混亂與複雜的情感,不論是這個都市或都市裡的某個人,都呈現了一種迷失錯亂的形象,貫穿全片的湘琪可能是你是我......
小凱的認同焦慮源自於自我身份的不確定,因為歷史文化的脈絡形成錯綜複雜,可以看到兩國之間的戰爭不只引起當代人民的恐慌與徬徨,亦會造成後代人民對於過去歷史的疑問與自我認同的不確定,然而不論是台灣人抑或是日本人,我認為那都是他們甚至全體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蔡明亮眼中的台北,有著混亂與複雜的情感,不論是這個都市或都市裡的某個人,都呈現了一種迷失錯亂的形象,貫穿全片的湘琪可能是你是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