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街頭巷尾》李行 電影評論

    健康寫實影片一方面傳達了社會平穩和樂與進步的訊息,另一方面亦展現了社會底層生活的寫實面給觀眾,兩者之間的聚焦與比例需要恰到好處,不能戳破烏托邦的泡泡,同時也不能將社會現實面完全隱藏起來。
    我認為《街頭巷尾》在這兩者之間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一邊展現了左鄰右社之間的緊密聯繫、互助合作,另一邊亦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在每一個角落中的小人物生活的艱辛與平凡,同時盼望著親人回家的奶奶,在片中最後仍是沒有等來歸人,亦表現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人物所遭遇的困境,無論是心境抑或是身體上。
    而健康寫實影片,因帶有「健康」的色彩,容易淪為政治的廣告宣傳媒介,可藉由這樣正面積極的進步形象,傳遞政府所欲普及的訊息,政治訊息其實很容易在這時期的健康寫實片中出現。關於「懷舊與逃避主義的迷失」,我認爲這樣子的逃避與懷舊是必要的,畢竟那是我們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而它必然有它存在的時代意義,而現代化與否,就是正確的道路就是好嗎?然透過《街頭巷尾》觀察,雖然其中確實展現出了所謂的「樣貌貧破的農民氣息」,但同時也傳遞了正面的訊息與能量,例如街頭巷尾的鄰居總是互相幫忙,散發出濃厚的人情味,帶給人民正向積極的希望。
    關於街頭巷尾,開頭直接點題「這故事發生在都市的一個角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直接點出該故事的寫實性與平凡無奇,導演傳遞了他想呈現給我們看的訊息,也就是當時文化背景下的台灣,是如何地變化與前進著,片尾又回到了原點,從片頭結合片尾來說,小人物仍然不辭辛勞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著,困境也總是迎刃而解。
    在開放式結局中,透露出該時代下大部分人民的共同命運,像胖子出院後儘管面對受傷的困境,仍沒有就此停滯下來,而是選擇憑藉自身之力繼續往前,呼應開頭每位辛勞工作的人民,就像小螺絲一般,雖然渺小卻缺一不可,我們是社會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而片中的討生活方式,就像是當時全體人民的共同命運,有著那個年代特別的標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