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2024 新北市紀錄片獎】:《夢想全壘打》、《共生流浪》、《只是想結婚》──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夢想全壘打》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夢想全壘打》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紀錄片的政治性賦予影像對話的功能──從創作者的主觀視角出發,使特定議題在被攝者和觀者之間,建構一場客觀事實的對談。如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於《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的採訪內容所述,「如果你認真思考紀錄片的這些提問,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同樣也會遭遇相同的問題。」

本次新北市紀錄片獎入選「天際影展」的 12 部作品,即把鏡頭對準目標個體/群體,以揭露其背後需被大眾「看見」的公共議題。比如《夢想全壘打》將棒球運動作為引線,透過一群阿公、阿嬤組成的「不老聯盟」,帶出當代社會的高齡化現況;《共生流浪》以定居台灣多年的外籍教師馬凱杰(Jerry Mckay)和一群流浪貓為主角,探討近年日益攀升的「孤獨死」現象;《只是想結婚》則記錄了台灣人伍罡令和印尼籍戀人阿琳,期望成為合法夫妻的漫漫長路,其背後所指涉的便是逃跑移工、外籍新娘等族群的社會處境。

以前總說老有所依,如今則是老有所夢,夢即為老者所依。

《夢想全壘打》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夢想全壘打》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夢想全壘打》裡的不老棒球隊成員,最年輕 65 歲,最年長 93 歲。他們並非真的夢想全壘打,棒球其實是一道媒介,乘載了「老年生活該有的模樣」的冀望,阿公、阿嬤們在遲暮之年,希望活得健康一些、暢快一些,或許可以不那麼寂寞,可以自我一點。把握時光的同時,似乎也能減緩面對死亡的不確定感。

片中一位年近 70 歲的林玉真阿嬤,其先生已臥於病榻兩年,換尿布、餵食、兩小時餵藥一次是她的日常。她說遇到了就要接受,總不能不管他,但這不只是體力的消耗,於精神上造成的壓力,沒遇過的人是難以想像。加入棒球隊,接受訓練,參加比賽,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一點色彩,壓力也就在揮棒和擲球之間煙消雲散。

從《夢想全壘打》可以看到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長照、獨居老人等議題,而在未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會越來越長,當死亡變得困難,如何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並且老有所終,似乎已是當代人類必須面對的課題。

承接《夢想全壘打》面向老齡社會所衍生的獨居老人困境,《共生流浪》拋出了一個疑問:死亡比較可怕,還是孤獨比較可怕?

影片透過兩場死亡回應「孤獨死」,其一為與馬凱杰作伴的其中一隻流浪貓 Baby,其二為馬凱杰定居台灣多年、少數能固定交談的餐廳老闆的父親。

《只是想結婚》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只是想結婚》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馬凱杰說,曾有學生問他:「你為什麼住在那?」所謂的「那」,是個遠離市區人群、四周遍佈草地樹叢、每到夜晚靜得只有蟬鳴的居所,居所旁的鐵皮寮坊堆放貓糧,成為流浪貓的避風港。他認為,那名學生真正想問的是:「你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周遭的流浪狗群宛如黑幫惡霸,馬凱杰猜想 Baby 已死於牠們的獠牙之下,「你別無選擇,也無能為力,時間到了就是會走,貓也是一樣,你就是沒有別的選擇。照顧好還活著的。」

Baby 的離開,觸發馬凱杰直面死亡的開關。他想起那個曾經天天和他一起吃午飯聊天的已逝故友,在鏡頭前止不住哀傷。他怕死嗎?好像不全然,因為他說他可以躺下睡著就直接離開。或許他更害怕的,是每天中午一個人吃飯。

我特別喜歡吳明益在《海風酒店》對「消亡」和「死亡」下的註解。他說消亡並非死亡,死亡是個體的概念,個體產生死亡的恐懼,消亡則是一逝不返。而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死的長期哀傷,「它讓活著變得猶豫、躑躅、充滿牽掛。有時候人怕的是消亡,而不是死亡。」

再從人生歷程的終點看回中點,《只是想結婚》呈現的是一道無解命題——若想結婚需先離開,離開的代價是難以再聚。

《只是想結婚》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只是想結婚》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阿琳是一名逃跑移工,在按摩店認識了於科技業工作的伍罡令,兩人戀愛三個月後,阿琳懷孕,然而穆斯林不能接受未婚先孕,因此他們緊急辦婚禮,但要成為合法夫妻,需先回境外(印尼)辦理,才能再回台灣做登記。這表示阿琳必須到移民署自首,接著被遣返回印尼,以籌備公證結婚儀式、申辦證明文件。然而她可能面臨一至六年無法再入境台灣的窘境,一家三口必須分隔兩地。

移工、外籍新娘議題大家已不陌生,這幾年不少紀錄片、電影都以移工為敘事主體,如蔡崇隆在 2022 年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九槍》,還有於 2024 金馬影展首映的影集《化外之醫》。影劇作品的推波助瀾,將原本觀點貧瘠的移工議題推向主流媒體,使其面臨的各種困境進入大眾視野,被關注,被討論,就有改變的空間。不過潛藏背後的非法/逃跑移工、低薪高工時、非法仲介、穆斯林喪葬、婚嫁程序⋯⋯等問題依舊繁複難解。

伍罡令被問及為何娶印尼人時這樣回答:「那是因為我們剛好生在台灣,他們剛好生在印尼。」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共生流浪》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共生流浪》電影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 提供

劇照提供/新北市紀錄片獎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2025 新北市紀錄片獎」主視覺。

「2025 新北市紀錄片獎」主視覺。

2025 新北市紀錄片獎 即將登場!

用鏡頭記錄故事,讓感動無所不在

2025 年 1 月 1 日起開放徵件報名,歡迎加入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大家庭,更多徵件詳情請洽新北市紀錄片獎官網粉絲專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4金馬影展中,觀眾得以欣賞多部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如《寄生上層》、《被告汪星人》等,這些電影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代的階級矛盾、人生困境和文化期待。本文分享了觀後感,探討每部影片的主題與意義,以及自身在觀影過程中的感受與反思。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可以看到更深層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思考的碰撞。
Thumbnail
2024金馬影展中,觀眾得以欣賞多部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如《寄生上層》、《被告汪星人》等,這些電影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代的階級矛盾、人生困境和文化期待。本文分享了觀後感,探討每部影片的主題與意義,以及自身在觀影過程中的感受與反思。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可以看到更深層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思考的碰撞。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閻連科曾探討過「真實」如何作為創作的核心信仰:「當抽象的詞語來自人的生命經驗時,這種生命經驗大約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可落地實施的人生經驗;二是不可以落地實施的生命與想像的經驗。」前者指的是大多數人都擁有的體驗,如《孩子》描述華人家庭傳宗接代的責任;或《我們的成年禮》描述外籍移工如何在臺灣經營家庭。
Thumbnail
閻連科曾探討過「真實」如何作為創作的核心信仰:「當抽象的詞語來自人的生命經驗時,這種生命經驗大約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可落地實施的人生經驗;二是不可以落地實施的生命與想像的經驗。」前者指的是大多數人都擁有的體驗,如《孩子》描述華人家庭傳宗接代的責任;或《我們的成年禮》描述外籍移工如何在臺灣經營家庭。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覺得紀錄片是我難以熟悉的領域,近年除了被《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自我頗析的過程所感動,看過許多作品,都因為作者的風格、拍攝的手法及議題的多元性等因素,常常進入戲院出來後,帶了更多的問號出來,總的來說,我更重視的是紀錄重要社會議題的內容,對於片子本身的藝術表現比較難以解讀,譬如《戰場日記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覺得紀錄片是我難以熟悉的領域,近年除了被《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自我頗析的過程所感動,看過許多作品,都因為作者的風格、拍攝的手法及議題的多元性等因素,常常進入戲院出來後,帶了更多的問號出來,總的來說,我更重視的是紀錄重要社會議題的內容,對於片子本身的藝術表現比較難以解讀,譬如《戰場日記
Thumbnail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Thumbnail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Thumbnail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紀錄片組參賽作品《洞》、《跳飛機》、《站到站》、《舊橋戀人》、《貓男》、《忠情的凝視》。
Thumbnail
編按:本文為 2022 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談及紀錄片組參賽作品《洞》、《跳飛機》、《站到站》、《舊橋戀人》、《貓男》、《忠情的凝視》。
Thumbnail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Thumbnail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Thumbnail
對真實的渴求,呼應了此次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的題名:再見真實。再現真實(Re-encounter reality)也再見真實(Goodbye reality)。
Thumbnail
對真實的渴求,呼應了此次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的題名:再見真實。再現真實(Re-encounter reality)也再見真實(Goodbye reality)。
Thumbnail
在今年的競賽中產量較高的劇情短片,卻難以找尋到一部令眾人都拍案叫絕的作品,儘管創作者們的不同嘗試值得肯定,但仍然都不夠完整。反而在實驗、紀錄、動畫的類別上,明顯看到台灣電影創作者試圖打破影像框架,也將自身經歷化作敘事枝枒,通過影像的延展,鏡射當代社會的真實現狀。
Thumbnail
在今年的競賽中產量較高的劇情短片,卻難以找尋到一部令眾人都拍案叫絕的作品,儘管創作者們的不同嘗試值得肯定,但仍然都不夠完整。反而在實驗、紀錄、動畫的類別上,明顯看到台灣電影創作者試圖打破影像框架,也將自身經歷化作敘事枝枒,通過影像的延展,鏡射當代社會的真實現狀。
Thumbnail
.黃茂森導演拍的紀錄片”出發”記錄超馬選手陳彥博2016年獲得世界四大極地超馬賽總冠軍的過程..很精彩感人.剛上院線.大家上戲院支持吧.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有各種各樣的人生,  就如你的人生無可取代一樣,  你所不知道的人生,  也同樣無可取代,  所謂愛人,  就是去知道,  你所不知道的人
Thumbnail
.黃茂森導演拍的紀錄片”出發”記錄超馬選手陳彥博2016年獲得世界四大極地超馬賽總冠軍的過程..很精彩感人.剛上院線.大家上戲院支持吧.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有各種各樣的人生,  就如你的人生無可取代一樣,  你所不知道的人生,  也同樣無可取代,  所謂愛人,  就是去知道,  你所不知道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