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順風會好走點@2015年9月3日

    最近終於把台灣各主要的報酬指數都整理好了,有了這些資料當然就要來比看看了,首先我把每個指數每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的指數排在一起。
    2015年度只到2015/8/31日
    2015年度只到2015/8/31日
    然後就能計算出每年的報酬率了,例如:
    2003年加權報酬指數的報酬率 =
    ( 2003/12/31指數 - 2002/12/31指數 ) 除以 2002/12/31指數
    = (6021.57- 4452.45)/4452.45
    = 1569.12 / 4452.45
    = 35.24%
    依此類推使用Excel可以很快就可以記算出所有的值,下圖中我特別把當年度的獲利王設定成紅色背景,虧損王設定成綠色背景,讓大家可以容易看出脽是常勝軍,誰又是長年墊底的族群。
    順便整理上表中的表現最佳與表現最差的次數統計表,很多人迷金融股不是沒道理的,最佳的次數最多,最差的次數也居中,最慘就是中型100的表現了。
    有了以上的報酬率資料,我就可以計算年化報酬率與標準差了(使用 Excel 的STDEV()函數 ),我使用標準差來簡單評估指數波動的程度,並且分別計算已下時間區段:
    1、指數成立至今 2、2009~2015/8/31 (近7年) 3、2011~2015/8/31 (近5年) 4、2013~2015/8/31 (近3年) 5、2015初至2015/8/31(今年)
    同樣的,我把該時間區段裡表現最好的類股,背景設定為紅色,表現最差的設定為綠色。
    簡單說明【指數成立至今】,其他時間區段就自己看了。
    績效部分台灣50是表現最好的,中型100最差。風險波動部份金融類股是波動最小的,,電子類股是波動最大的。而加權報酬指數就是基準點了,也就是市場報酬與風險。
    所有的類股不可能全部贏過大盤,因為它是這些類股的加權,有類股優於大盤就會有類股輸大盤。在各種不同的時間區段裡,我們同樣的看到哪些類股的績效好,那些類股的波動小。
    當然我們更不能忽略的是,誰的表現差波動又大。下圖示從【智慧型資產配置】一書中拍下的照片,我主要想知道的是:大型股與小型股的比較。
    常見的資訊都是大型股報酬較低,標準差也較低,而小型股報酬較高,但是波動也大(高風險有高報酬)。
    參考我所整理的各區間的報酬率與標準差,在台灣中型100的標準差在每個區段都是比台灣50高,但是報酬率都是落後台灣50與大盤。台灣應該還沒有小型股報酬指數,上櫃指數就先算了。
    (2022年補充:證交所在2015年底發布了小型股300指數,選取排名在第151名至第450名之公司作為「小型股300指數」之成分股,並以市值加權方式計算)
    其他的類股與大盤比較,就隨自己喜歡自己分析了,雖然大家常說:『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但總要知道過去的表現,至少心裡有個底。
    當然有可能更差也有可能變好。只是....除非你的選股技巧非常之好,否則要在明顯落後的類股中,選出超越大盤或是超越台灣50,還是很有難度的。
    我只能說:順風會好走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