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最後一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許是近年性別意識抬頭,3月上旬的 #婦女節 更受到社會重視,各大粉專、網頁,更多分享和討論,關於「女性」的議題,而今天想分享的書主角是一群女性、女人們、女孩們。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Instagram:reader.triple
📖 《最後一個人: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受害者證言為藍本的小說》
✏️ 作者:金息 ✏️ 譯者:胡椒筒

慰安婦受害者總是,一個人

必須很不討喜的說:這是一本很痛的書,起因事件痛,採寫成書痛,交到讀者手上,閱讀起來仍是滿滿的心疼地痛。像電影《花漾奶奶秀英文》一樣,本書中的主角,慰安婦受害者們,要鼓起勇氣、挺起胸膛地站出來,是相當不易的。
本書以年過七旬的慰安婦受害者為主角,描寫她老年的生活,日夜地與這段惡夢糾纏,無論日常生活看見、聽見、觸摸到,生活中的種種,都彷彿能瞬間將她拉回到十三歲被拉去的地獄。經過了半世紀,身心的傷痕仍在不斷侵蝕著她們;慰安婦受害者經過時間老去死去,新聞畫面經常提醒著社會,目前僅存多少位還在人世,而這樣的傷痛豈是僅存於這少數人的裂痕。「一個人」是這本書的標題,是受害者們生命凋零的倒數,也是她們身心孤立的證據。

忘記了才能活,直到儲存夠勇氣找回

尤其書中回憶到在慰安所的日常,野蠻又病態的軍人、兇狠的哈哈(はは,日文媽媽之意。)、無助且少不經事的少女們,和所處的惡劣的環境,保險套和墮胎藥的可怕與噁心,少女們的病痛殘軀,還有日夜心中記掛的家鄉。意識流的書寫,每每回到回憶片刻,痛感都是加倍的襲來,閱讀時屏氣凝神,直到受不了闔上書頁換氣再繼續。
只有「忘記」才能暫時將她們從過去的泥沼中拔出,以至於直到文末,主角才鼓起勇氣踏出步伐去見其他慰安婦受害者,並且在最後的最後,想起了、找回了她遺忘許久的重要的東西。(讀到最後心中一震,啊!像極了《神隱少女》)
🌟#風味評分比:30%酸、30%苦、10%辣、30%鹹
絕不能用「非常好看」來形容別人所經歷的苦楚,但作為讀者,心酸、苦楚、辛辣、淚水,同時湧上,並在心裡交纏圍繞,非常推薦各位都能到圖書館、書店翻一翻,感受一下凌遲的閱讀過程,並進一步了解歷史的傷痛、女性的惡夢,成為一個更能同理的人。
☺️喜歡的話,按個❤️
👉🏻追蹤@reader.triple,發現更多值得翻閱的好書
#最後一個人 #金息 #김숨 #胡椒筒#時報出版 #仨仁 #無菜單書店 #沈編 #文學 #世界文學 #酸 #苦 #辣 #鹹 #慰安婦受害者 #慰安婦 #好書推薦 #閱讀筆記 #讀書心得 #書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雙週更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迎來開工後的第一個連續假期,你是計畫出遊太陽呢,還是在家睡到自然醒呢?有沒有好好養精蓄銳啊! 不論是哪一種,想關心你這三個星期以來,你的工作模式有變得比去年更好,還是依舊被主管、客戶牽著鼻子走呢?
感到孤獨的時候,你都怎麼面對它呢? 這是一個女孩的故事,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也沒有伴侶,經歷著人生最孤獨的處境。
先別管年終拿多少、紅包包多少了,你知道天堂鳥的羽毛一根價值幾塊美金嗎?你能想像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的長笛高材生洗劫博物館嗎?你能知道上述這些都不僅僅是小說,而是真實事件嗎?
你相信「降低使用塑膠容器」其實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嗎?你相信「減少搭電梯的次數」其實沒有超出你的體力負荷嗎?你相信「食用在地食物」其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嗎?
你知道「犯罪側寫」是什麼嗎?透過犯罪側寫師的視角,讓我們一同窺探犯罪者的黑暗心靈⋯⋯
你有追星過嗎?閱讀《小火山群》就像在文壇追星。有一種難以解釋的感覺,用正式一點的語彙來形容,我會說「朝聖」,而那些過程,待我翻開每一篇的筆記娓娓道來。
迎來開工後的第一個連續假期,你是計畫出遊太陽呢,還是在家睡到自然醒呢?有沒有好好養精蓄銳啊! 不論是哪一種,想關心你這三個星期以來,你的工作模式有變得比去年更好,還是依舊被主管、客戶牽著鼻子走呢?
感到孤獨的時候,你都怎麼面對它呢? 這是一個女孩的故事,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也沒有伴侶,經歷著人生最孤獨的處境。
先別管年終拿多少、紅包包多少了,你知道天堂鳥的羽毛一根價值幾塊美金嗎?你能想像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的長笛高材生洗劫博物館嗎?你能知道上述這些都不僅僅是小說,而是真實事件嗎?
你相信「降低使用塑膠容器」其實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嗎?你相信「減少搭電梯的次數」其實沒有超出你的體力負荷嗎?你相信「食用在地食物」其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嗎?
你知道「犯罪側寫」是什麼嗎?透過犯罪側寫師的視角,讓我們一同窺探犯罪者的黑暗心靈⋯⋯
你有追星過嗎?閱讀《小火山群》就像在文壇追星。有一種難以解釋的感覺,用正式一點的語彙來形容,我會說「朝聖」,而那些過程,待我翻開每一篇的筆記娓娓道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是一位娼妓倖存者的真實告白,包含她痛苦的過往以及對社會底層黑暗面的反思。書中詳盡描述了她遭受的身心痛苦和不幸經歷,以及她對自己人生和社會的深刻反思。作者以勇氣將這些痛楚化為文字公諸於世,希望能讓世人對社會上的黑暗面更加認識。
Thumbnail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親密殺人,被深愛的男人殺死的女人們》是一本以「親密殺人」為主題的作品,兩位同時為媒體工作者的作者,發現南韓女性普遍所面臨的威脅,驚訝於社會的沈默,決定揭露背後隱藏的因素,並且期待藉此帶來改變。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北韓女孩的生命經歷,從幼時的洗腦到尋找真相,追尋自由的代價。作為臺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自由的真正意義。讀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北韓的鮮為人知的一面,以及作者的堅毅和豐富經歷。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更多人對自由和真相的關注。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小獸吃書 3/8是 #國際婦女節 ,也是基隆228的紀念日,相信有很多更加專業的帳號分享了為什麼基隆是在這天來紀念,所以書屋就來推薦幾本好書吧!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白色恐怖壟罩的是整個台灣,所有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都受其迫害,只是有形或無形、身體上或思想上、有意識或無意識的。 二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是一位娼妓倖存者的真實告白,包含她痛苦的過往以及對社會底層黑暗面的反思。書中詳盡描述了她遭受的身心痛苦和不幸經歷,以及她對自己人生和社會的深刻反思。作者以勇氣將這些痛楚化為文字公諸於世,希望能讓世人對社會上的黑暗面更加認識。
Thumbnail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親密殺人,被深愛的男人殺死的女人們》是一本以「親密殺人」為主題的作品,兩位同時為媒體工作者的作者,發現南韓女性普遍所面臨的威脅,驚訝於社會的沈默,決定揭露背後隱藏的因素,並且期待藉此帶來改變。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北韓女孩的生命經歷,從幼時的洗腦到尋找真相,追尋自由的代價。作為臺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自由的真正意義。讀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北韓的鮮為人知的一面,以及作者的堅毅和豐富經歷。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更多人對自由和真相的關注。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小獸吃書 3/8是 #國際婦女節 ,也是基隆228的紀念日,相信有很多更加專業的帳號分享了為什麼基隆是在這天來紀念,所以書屋就來推薦幾本好書吧!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白色恐怖壟罩的是整個台灣,所有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都受其迫害,只是有形或無形、身體上或思想上、有意識或無意識的。 二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