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觀影雜記:生而為女的駭麗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Photo: Erik Madigan Heck

Photo: Erik Madigan Heck

花漾女子 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

第一次覺得〈Nothing's gonna hurt you baby〉聽起來那麼傷感多過性感,因為這樣的承諾並不存在,對女生而言,活在世界上每一分鐘是 everything's gonna hurt you。不是斷定女生就是脆弱的 ── 每個年輕的人都是脆弱的,但女生常常在學會強壯之前就被踐踏的不成形狀。之後,她們也許會有自己的堅強,但那是一種忍受,努力封存青春期的創傷和羞辱。而年少無知的 boys 犯下的錯總能被諒解和輕巧放下,若你糾纏、仇怨,甚至只是「想搞清楚」,就是自以為是的瘋女人。那些譴責受害者並非「完美受害者」的人,究竟有沒有想過,受害者永遠才是最懊悔、遺憾、深自檢討的人呢?

若不是莫大痛苦,沒有女生、沒有人會做出這種與整個齷齪社會對抗、極易敗毀自我的強烈控訴。在許多女性復仇電影中,她/她們或許看起來是迫害男人及其幫兇的夢魘,在真實的世界裡,她們卻是手捧碎心的烈士。我以為會看到楚浮《黑衣新娘》那樣冷酷謀殺、處決的情節,但沒有,因為她們本就不是那樣兇殘。

所以這並不是個以眼還眼的故事。它當然有驚悚的成分,但僅作為釋放壓力的欣賞用特效。事實上,女主角從未傷害過任何人,只要讓他們陷入自己回憶裡的罪惡,或幻想出來的恐慌就夠了。這是道德的、自制的復仇,但對於當事人的人生來說,就和任何其他種類的復仇一樣,都是哀傷的,關於去追悔一段無法復原的時光。

 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

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

女性日常 Tottumiskysymys, 2019

三個性騷擾現場,一段性侵未遂餘波,一場強暴戲碼,一場漫長的性侵案件起訴...... 六個芬蘭女性導演以細膩、聚焦人物感受的手法拍攝六個不同的故事,程度不一的傷害,卻留有相似的恐懼、沮喪、疼痛。毫無廉恥的加害者令人噁心,更厭惡沉默的幫兇和缺乏同理的旁人,正是這樣的人容忍理直氣壯的惡意蔓生。

然而,不可能有一種壞能立刻大過世上所有的好,反之亦然。作為觀眾,身而為人,接觸到這些性暴力實例的初始必然是憤怒與不平,情緒是珍貴的,但不要只停留在情緒。也許從當下這一秒,每個人都可以嘗試改善些什麼:多一點尊重和耐心,多一點對權力對等與否的觀察,少一點自以為是,那麼,這些不幸或許就會因為許多人心中小小的、溫和的正義感而逐漸減少,至少,讓每個已經受傷的人不再有口難言。正視「眼前發生的一切糟糕的事情」就是女性的日常,然後付出努力,讓這種充滿恐懼和威脅的日常終能被合理地以異常待之。

Tottumiskysymys, 2019

Tottumiskysymys, 2019

女也 Woman, 2019

民族誌般的紀錄片。來自世界各地的女人,談論她們作為女人的駭麗旅程。直至今日,所有女性依然在面對相當長久而原始的威脅:性的暴力與束縛。片中不乏因為身為女人所遭受的不公對待:普遍如 catcalling 的日常騷擾、男性凝視、教育資源的差別待遇、職場性別歧視、父權社會的慣性譴責與檢討;再來就是傷害犯罪,如家暴、情殺、虐待、性侵、童婚、割禮、潑酸、人口販運、強制妊娠或墮胎...... 並不是無法理解這些事情的高度普遍和持續發生,只是當每一次聽到一個活生生的人經歷這一切而隱忍多年而終於訴說著,我都會感到難以忍受,又為這種感受感到一種無能為力的可笑。

除了這些外在的巨大困境,她們也談到內在的、源於本身的創傷,例如乳癌、不孕症等病痛,外貌焦慮以及性徵發育過程的自我厭惡。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受訪者在摯愛死去之後,覺得自己很醜,因為懂得欣賞的人已經不在了:「他護衛我的自我認同...... 再也沒有人注視著你,你要如何愛自己?」或許真正的愛情始於在他人眼中第一次認出自己。

片中的女人不只述說悲痛和哀傷,也暢談種種對人生的美好期待,對世界的豐富想像,功成名就的抱負,結婚生子的願望,性愛的歡愉,兒時的夢。細膩的省思,透徹坦然的心,或者大笑,或者幽默的控訴。她們的話語集結互文,織出一塊堅韌美麗的布,包裹生命。

儘管太多的故事讓我難過,凝視這些「存在即勇敢」的臉龐,卻感覺別具力量。知道平凡、自由而獨立的活過每一天是何其珍貴,知道爭取社會改變的聲音絕不能讓它弱下去,於是找出在自己生活中實踐這個精神的方法,為女性遺失已久的自主權拓展至每個新的層面而歡慶。

Woman, 2019

Woman, 2019


近日讀到林貓王寫 Fiona Apple 翻唱 Sharon Van Etten〈Love More〉背後的故事,深受感動,又想起三月時看的這三部電影,和當時記錄下來的種種思量。我逐漸意識到,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層面,所謂「女性覺醒」永遠是一段漫長的歷程。我以為自己生在這個時代和國度,已比許多人更明白些什麼,對父權結構或歷史演進的必然現象有著更清晰獨立的思考和批判能力,但其實我仍必須去找出某種「絕對僅屬於我的方法」,為自己提問亦為自己解惑,關於「生而為女」這件事情。

我重新審視數月以來構思的所有故事草稿,都有這樣一股信念支撐著。它和我以往的書寫意識相較起來,更加明確,也更加開放。若要比喻,過去的我只想捏塑一個收容夢境的空間,而如今我設法引導視線匯聚於轉醒的時刻。我想描寫一個心靈自由而豐足的女人的生命經驗,她的內在有個婉約的世界,這世界裡千絲萬縷的細節,都由她浸潤於客觀現實中的每一寸步伐、姿態、話語,逐漸凝釋而出。彷彿結晶,彷彿潮引。風暴與平靜,激情與淡漠,貼近與遠離,求索與給予,深刻與輕淺,冰封與燃燒,創生與毀滅,都在她意念間纖毫之差。自由意味著她在兩者之間來往自如,豐足意味著她也有那「屬於她的方法」:她的觀望,情感,思緒,真實。她具有如此一種,無比多重而變幻莫測的知覺。是的,我要書寫這個女人,這是「我的覺醒」的必經之路。

於是想起十六歲時讀到的那句話:「她是這樣一個女人:一桶熱柏油,凡她走過的曠野,後面就是路。」 在我的成長過程和閱聽經驗裡劃下美好刻痕的人,都是女人啊。我始終心懷感激這個時代賜予我這麼多典範 ── 優雅、柔軟、敏銳、謙和、靜定、才華洋溢 ── 她們是藝術家,是虛構之角,是破碎世間的修補者和完滿者,天地鬼神等自然能量的溝通者;她們更接近生命與死亡,因此善於內省和沉思,退入宇宙的深處。她們熱烈而溫柔地綻放著,極細緻、又極遼闊地存在著,讓我可以認同和學習,然後成為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午夜先生的沙發
237會員
172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午夜先生的沙發的其他內容
2024/09/07
《賴活》預設了死亡,讓娜娜的一生宛若曇花一現。她的日常困境與悲喜流動,觀點和話語,在觀看者的意識中因而改變了時態,移除了未來意義的可能性,一切僅能是當下的、瞬刻的真實快照。她走路、大笑、寫信、跳舞、抽煙,魅力無窮卻只見表面;兩千法郎、香頌情歌、雨日相擁,所有事物與行動的意義也並不延續到未來成為結果。
Thumbnail
2024/09/07
《賴活》預設了死亡,讓娜娜的一生宛若曇花一現。她的日常困境與悲喜流動,觀點和話語,在觀看者的意識中因而改變了時態,移除了未來意義的可能性,一切僅能是當下的、瞬刻的真實快照。她走路、大笑、寫信、跳舞、抽煙,魅力無窮卻只見表面;兩千法郎、香頌情歌、雨日相擁,所有事物與行動的意義也並不延續到未來成為結果。
Thumbnail
2024/04/28
埃及沙漠和肯亞草原,以地理上的邊陲姿態,許諾著一種界外的、危險卻自由的生活方式。曾經不被承認、社會視之為禁忌的慾望,在此地得以越線探索。
Thumbnail
2024/04/28
埃及沙漠和肯亞草原,以地理上的邊陲姿態,許諾著一種界外的、危險卻自由的生活方式。曾經不被承認、社會視之為禁忌的慾望,在此地得以越線探索。
Thumbnail
2024/02/10
想去一個下雨也很美的地方,於是來到北投溫泉溪。
Thumbnail
2024/02/10
想去一個下雨也很美的地方,於是來到北投溫泉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 今年劇情片最讓我感到震驚的一部電影 我想"花漾女子"絕對是榜上有名!! 📷📷​ 片名是如此地燦爛美好-Promising Young Woman前途光明的年輕女子 主角卻與前途光明/年少有為二字完全絕緣 📷📷​ 女主本身是個內心與身體傷痕累累的女子 📷📷​ 📷📷​
Thumbnail
📷📷​ 今年劇情片最讓我感到震驚的一部電影 我想"花漾女子"絕對是榜上有名!! 📷📷​ 片名是如此地燦爛美好-Promising Young Woman前途光明的年輕女子 主角卻與前途光明/年少有為二字完全絕緣 📷📷​ 女主本身是個內心與身體傷痕累累的女子 📷📷​ 📷📷​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的芬蘭電影《女性日常》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的芬蘭電影《女性日常》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她的內在有個婉約的世界,這世界裡千絲萬縷的細節,都由她浸潤於客觀現實中的每一寸步伐、姿態、話語,逐漸凝釋而出。彷彿結晶,彷彿潮引。風暴與平靜,激情與淡漠,貼近與遠離,求索與給予,深刻與輕淺,冰封與燃燒,創生與毀滅,都在她意念間纖毫之差。
Thumbnail
她的內在有個婉約的世界,這世界裡千絲萬縷的細節,都由她浸潤於客觀現實中的每一寸步伐、姿態、話語,逐漸凝釋而出。彷彿結晶,彷彿潮引。風暴與平靜,激情與淡漠,貼近與遠離,求索與給予,深刻與輕淺,冰封與燃燒,創生與毀滅,都在她意念間纖毫之差。
Thumbnail
  從題材來看,《花漾女子》看似是一部強暴復仇電影,核心卻是自咎與贖罪。所以觀看的過程裡,殊無復仇的快感,只有無盡的擔憂;而幾乎、幾乎凱西面對每一位復仇對象,除了懺悔的律師之外,對妮娜事件的回應,對女性的反應,都毫無新鮮感,彷彿從女性的生活片段剪接進去。
Thumbnail
  從題材來看,《花漾女子》看似是一部強暴復仇電影,核心卻是自咎與贖罪。所以觀看的過程裡,殊無復仇的快感,只有無盡的擔憂;而幾乎、幾乎凱西面對每一位復仇對象,除了懺悔的律師之外,對妮娜事件的回應,對女性的反應,都毫無新鮮感,彷彿從女性的生活片段剪接進去。
Thumbnail
-顛覆對女性復仇的電影印象- 這絕對是部女性復仇的電影,風格上也很類型,不過卻顛覆過往復仇女性的型態,它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近乎是前所未見的的層次與角度。它沒有濺血、也不彰顯女性強大、用很不同情的方式給予女性一個偉大的尊嚴,論女性主義電影的價值,這部電影絕對是有創意的,但能不能被大眾接受? 很難說~
Thumbnail
-顛覆對女性復仇的電影印象- 這絕對是部女性復仇的電影,風格上也很類型,不過卻顛覆過往復仇女性的型態,它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近乎是前所未見的的層次與角度。它沒有濺血、也不彰顯女性強大、用很不同情的方式給予女性一個偉大的尊嚴,論女性主義電影的價值,這部電影絕對是有創意的,但能不能被大眾接受? 很難說~
Thumbnail
即便心懷那麼深重的憤恨傷痛,凱西日常裡最可行的「報復」方式,竟是在周末夜晚來到夜店,忍受自己毫無興趣的陌生男子上下其手,最後只換得當面撂下幾句狠話? 導演找來討喜的演員,以黑色幽默演繹,卻更襯托出女性試圖單打獨鬥改變當今性侵/性騷擾的有毒文化(toxic culture)時,力量多麼微薄。
Thumbnail
即便心懷那麼深重的憤恨傷痛,凱西日常裡最可行的「報復」方式,竟是在周末夜晚來到夜店,忍受自己毫無興趣的陌生男子上下其手,最後只換得當面撂下幾句狠話? 導演找來討喜的演員,以黑色幽默演繹,卻更襯托出女性試圖單打獨鬥改變當今性侵/性騷擾的有毒文化(toxic culture)時,力量多麼微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