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南北之世-南朝劉穆之】

軍師。 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人,無不對其中萬夫莫敵的勇將們印象深刻。 更讓人目眩神馳的,則是算無遺策的諸葛亮。 從此對「軍師」一詞,有著無限美好的想像。 軍師是什麼? 在春秋與戰國的交界,齊王發明了這個職務,本意是「三軍之師」。 就連統帥三軍的君侯,也必須接受他的指導。 那後來大家稱王啦,稱帝啦,軍師的地位就沒有那麼崇高了。 比較類似監軍、督軍的職務。 實際上出謀劃策,管理安排軍隊的事物的,主要都會是「軍司馬」。 只出一張嘴而不用上前線,在《三國志》則寫作「謀主」。 南朝首帝宋武劉裕,憑藉驚人戰功,成為東晉第一權臣,更篡晉而立。 除了歸功於他本人的膽大心細,霸王資質,跟有事沒事就開無雙一騎當千,背後的智囊,也很是可以關心一下的。 劉裕的首席軍師,跟他同姓。 姓劉,名穆之,字道和。 在後世的國學大師推論中,這種姓名就是典型的五斗米教徒。 雖然東晉後來遭遇五斗米之亂,但主事者的姓名則完全不帶「之」、「道」、「元」這些明顯的標記。 基本上看成不同教派就可以了。 劉裕是劉邦的弟弟,楚王劉交的後代。 劉穆之則是劉邦的兒子,齊王劉肥的後代。 要算起西漢血統,劉穆之還要更皇族一些。 不過光在東漢末年,就已經皇孫滿地爬了,到了東晉末,這點血緣也是不值半兩錢。 能當上軍師,劉穆之自然是從小就飽讀經書,博學多聞。 稍長,為東晉北府建武將軍江凱所辟,當上了府主簿。 州主簿的話那是一人之下,管兵管民管錢都有說得上話的地方。 府主簿的話就差了一截,因為幕府主管底下還有長史,兵也有參軍負責。 主簿差不多就是純粹的後勤、內務總管。 忘了說,江凱不出名,他爺爺倒是鼎鼎有名,就是西晉時做《徙戎論》的江統。 剛出書的時候,朝廷不認可,屁都不如。 但等到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很多人就表示江統先知了。 可惜江統早就死了,還好他兒子有跟著下江東,自是頗得重用。 劉穆之跟劉裕,都是京口人,這種都是比較晚下江東,停留在首都北方的。 那隨著北府建立,雙方也都在當官兵,倒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就像劉備混了十幾年才遇上諸葛亮,劉裕跟劉穆之正式的接觸,也是相當晚。 西元404年,劉裕透過數年討伐五斗米賊,偷偷積蓄反桓楚的力量。 桓楚的老大是桓玄,篡了東晉。 劉裕這些人就是打算「復辟」來著。 眼看時機成熟,劉裕一行人假藉打獵的名義,攜帶兵器聚眾,趁著天剛亮,格殺了桓氏負責鎮守建康的桓脩。 劉裕的弟弟劉道規,也在同時襲擊了駐守江北的桓弘。 以寡制眾,饒是劉裕智計英勇過人,也知道漢高祖需要蕭何,才能鎮得住場子。 當下詢問親信,有無推薦。 好朋友何無忌就說了,「我想沒有比劉穆之更適合的人才。」 劉裕想,這個我也認識,就決定是他了,立刻派人送信。 劉穆之也是一早就起床了,他總覺得建康今天比平常更吵嚷一些。 才走出門,就碰上了信使。 信上不過草草幾個字,劉穆之卻是呆立良久。 終於,一咬牙,轉回家中換了一套破衣壞褲,才跟隨使者去見劉裕。 劉裕一見這個臭要飯的,神色不動,淡淡問道:「我們現在要幹大事,口袋沒錢,你有沒有認識誰擅長管錢管後勤的?」 鬼打牆?要是一般人一定覺得奇怪,你不就是找我來做這個? 劉穆之也是點了點頭:「嗯,很重要,不過現在倉促之間,我想能夠屈居你之下的人,是最合適的。」 劉裕聽完哈哈大笑:「你穿得這麼破爛,那也夠屈了吧?有你的幫助,我還需要怕大事不成嗎?」 ……好久沒看這種互相玩弄小心機的劇情。 劉穆之非常清楚,現在不是皇帝登基求才若渴。 就是叛亂。 劉裕真正需要的,首要條件無非是「可以信任」。 最麻煩的是,叛軍找上門來,劉穆之根本無從選擇幫或不幫。 只有被信任跟不被信任。 前者,賭一把。 後者?現在死。 這就是艘賊船。 據說,在這之前,劉穆之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跟劉裕一起乘船出海,碰上大風。 慌亂之中往海裡一看,卻見兩條白龍夾著船,護送他們前進,很快的來到一個小島,山很漂亮樹林很美,心情很好。 如果沒有占夢者透露這消息,那這個故事九成九就是劉穆之自己說的。 上了劉裕的賊船,很危險,但終將逢凶化吉。 劉穆之就此跟劉裕一起平定建康,安排各種處置。 當時晉室的律法幾已不行,最後的執政官司馬元顯朝令夕改,桓楚的條律又繁複。 劉穆之很快研究出簡單可行的方案,讓豪族服從,小民得以繼續生活。 劉裕見成效甚佳,對劉穆之更是推心置腹的信任。 雖然穆之不任軍職,但大小事務,無不是兩人議定而後動。 一年後,桓楚之亂平定,眾人奉迎天子回京。 朝廷卿大夫們推舉劉裕為揚州刺史,負責天龍國安危,劉裕卻拒絕了。 他把這個重責大任,推給當時重臣王謐,自己仍為徐州北府刺史,並督統東晉全境之兵。 又過兩年,王謐過世,朝廷再議請劉裕鎮京。 北府兵大將劉毅覺得不妥,但不知該如何勸阻劉裕。 就找了個代表:皮沈幫忙去說。 皮老闆也是怕怕的,決定先去找劉穆之聊聊,旁敲側擊,不著邊際的聊著政務。 但劉穆之也猜到了,假裝上廁所,寫了一張便條要人偷偷送去給劉裕。 「皮沈會去找你,不要聽他的。」 等皮沈走了,劉裕就找來了穆之。 「為什麼不能聽他們的?」 穆之的意思是,雖然現在晉帝復位,但失政日久。 而且桓玄是強行篡奪,表示天命已不在司馬家。 你劉裕能夠消滅桓玄,在晉朝享有高位爵勳也是應該的。 問題是,這份榮耀能持久嗎? 你一再推辭,只會讓朝廷卿大夫認為你和善可欺。 再說回劉毅等人,他們跟你一樣出身布衣,共圖大業。 所求為何?當然是大家升官發財。 你越是不升官,他們才有機會升到跟你平齊,甚至超越你。 如果你不趕緊把握權力中心,讓他們心服口服,再這樣下去,必定會演變成互相吞噬的情況。 之前讓王謐負責揚州,對整個局勢的平衡較佳。 但局勢已變,你只能當仁不讓。 就說這個職務非常重要,應該要仔細挑選人才。 你就暫時當個代理。 等我們帶兵入京,你就看誰還敢嘴。 好的,那就這麼辦吧。 其實劉裕本來也沒有很想,在他的計劃裡,應該是要來對南燕用兵。 不過劉穆之說的也有道理,內部要是不穩定,還打什麼仗呢? 接下來,不管征南燕還是平盧循,劉穆之都跟在了劉裕身邊,參與大小事決斷。 原本只是個打雜總管,突然涉入了軍事會議,劉毅等人更是不悅。 為什麼劉裕會這麼做呢? 其實最主要是因為,劉穆之建立了一個專屬的情報網,不管是朝廷大事,還是民間傳聞,他都會整理起來匯報給劉裕。 特別還會註明一些小地方,讓劉裕能夠在諸將面前顯得算無遺策,智計過人。 就連一些關於人家說劉穆之自己的壞話,他也照樣呈報。 他跟劉裕說:「你將來一定會成大業,而我身受你的恩德,最好的回報就是沒有隱瞞。這就像張遼不會對曹操隱瞞關羽要離開一樣啊。」 要知道,謀主一直吹捧主君,有分兩種。 一種是碰到曹操,真的是全才,你不拍他馬屁要死的。 另一種是碰到劉邦劉備,魅力點滿,實力欠佳的情況下…… 霸主,是可以透過謀主的手段來打造的。 劉穆之不只管軍事,管後勤,更管劉裕的言行舉止。 劉裕本是平民出身,禮儀要練,書法更是他的短處。 練字豈是一朝一夕?劉穆之就給了他一個小訣竅。 把字寫大,寫狂,一張紙寫六七個字就好。 讓人家看不懂字,也看不懂文,霸氣就出來了。 這可別學,劉裕是執掌生殺大權,手握千軍萬馬,才能靠氣勢唬人啊。 而作為一個軍師,劉穆之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推舉人才。 劉穆之可是很堅持的,推薦的人沒被起用,他就會一再反覆舉薦。 他常說:「我可能不像荀彧,推舉的都是一流人才。不過至少我不會推薦廢物啊。」 然而,平定盧循之後,劉毅就造反了。 劉裕率兵親征,並要劉穆之作為副官留守後方。 為防萬一,劉裕還撥給了劉穆之一支直屬部隊。 前腳剛走,留守主官諸葛長民就派人來問劉穆之:「為什麼到處傳聞,都說我跟劉裕不合呢?」 劉穆之沒有正面回答,只說:「拜託,劉裕把一家老小都交給你自己去討伐反賊,這樣的信任,還不夠嗎?」 諸葛先生想想也是啊,可惜他就是沒有祖上那麼孔明。 劉穆之又悄悄派人通知劉裕,諸葛長民有反意。劉裕凱旋之前就偷偷派人回來,把諸葛先生活活打死了。 我們或許可以注意到,劉裕身邊「反他」的弟兄,被糾舉出來,都跟劉穆之的特務工作不無關係。 到底是劉裕薄恩寡義,還是劉穆之心狠手辣? 軍師與君主,就像一體的兩面。 過去很多我們對於謀主的想像,在劉穆之身上,或許都得到了印證。 也就從這裡開始,劉穆之走進了諸葛亮,成為留守界的王牌。 進而,總攬朝政。 那時候真的很忙,又要支援前線,又要準備封宋王事宜。 真的跟諸葛亮有得拚。 大家也這才知道,穆之真正的奇才。 「目覽辭訟,手答箋書,耳行聽受,口並酬應,不相參涉。」 一心四用,老頑童周伯通都只能服了你啊。 不過,周伯通有練九陰真經,越練越年輕。 五十七歲的劉穆之,只是虛耗心力而已。 隔年,劉穆之病了,年底過世。 人在長安的劉裕,原本還打算要叫劉穆之上來,一起滅魏平燕。 此時也只好先退還彭城。 劉裕決定,以徐羨之取代劉穆之的職務,並且要特務頭子們北上向他報到。 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一手打造出南朝劉宋的劉穆之,還沒看到成果就走了。 他自然也不會想到,接班人徐羨之,將會左右這個王朝的命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魏齊周隋並北史,宋齊梁陳為南書。 淝水之戰後,前秦與東晉即將逝去。新的英雄,新的時代。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