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漥水、一捧沙,自有無窮的魅力

圖:取材自Pixabay
圖:取材自Pixabay
絮叨一下:
生活在那個年代,只能「樂天知命」、「知福惜福」。自己找生活樂趣,自己創造生存之道!
打篙仔〈與一種叫做打寸篙的遊戲類似,但玩法不一樣〉
50年代,沒有水泥地、沒有漂亮地磚,只有連在自家宅內,都可能滑倒的厚實泥土,在泥地灌肚伯仔玩耍或酥炸、挖蚯蚓當釣青蛙的餌都是我們的日常;我們還玩一種競技遊戲,叫做:「打篙仔」。準備二枝長約30公分、直徑約3公分的圓木棍〈當時材質以竹管最容易取得,但卻容易破裂,若能取到實心的棍棒最耐打〉,在泥土地上挖個深約15公分的小洞,讓A短棍斜立在洞內,單手握住B短棍,敲擊A短棍露在洞外的棍身,讓A棍棒飛起,趁此,打擊者抓準時機,再次對著A短棍狠狠一擊〈像打棒球般〉,最終,打擊的準度與力道就是帥氣的必備條件,而飛出去的距離就是判定勝負的標準。別懷疑,奪冠的不一定是男生,小時候,很多遊戲項目幾乎沒有性別限制,勝利者也不一定因年齡與性別而有框架!
圖/Pixabay現代化的扮家家酒道具
扮公伙仔
也有人稱扮家伙仔,現在稱家家酒或過家家。這是很常見的民間兒戲,通常是扮演家庭生活日常。參與遊戲的小孩,各擔任其中一個角色,有的團體有領頭羊,負責分配角色,有的團體只是放任自選,後者常會出現爭奪角色的糾紛,不歡而散;或最終欠缺角色而罷玩。〈當然也能獨自玩或二個閨蜜一起玩〉。以前,只要不吵、不煩,大人鮮少管顧孩子的遊戲內容,自然也不會從中發現與自己孩子相關的訊息,但現代醫學與心理學的遊戲治療,卻常藉此觀察孩子的性向、興趣、能力、甚至心事等。
隨手取材就能利用、就能玩
花花草草除了是扮公火仔的菜餚,也常被女生拿來當作裝扮的利器:
韭菜花項鍊:將韭菜花梗彎折一節一節,但不折斷,最後繞個活結套在脖子就是項鍊。
圖/Pixabay燈籃仔花
燈籃仔花〈朱槿〉指甲油:將朱槿花的雌蕊部分,來回塗抹在指甲上,指甲便會上色,就像現在塗指甲油一般。
黃槿花砲彈:拇指與食指彎成一個圓圈,將一片黃槿花花瓣披在圓圈上,另一隻手掌往花瓣一拍,便會發出響聲;聲音厚實、響亮,便是偶像出線的條件。
古早,我們這樣上廁所
最簡陋的,是在地上挖一個大坑,架上木板即可使用,大坑很快就滿了,無妨,挖些泥土把它覆蓋,就地掩埋當沃肥,隨地便可再挖無數個糞坑的。後來,挖一條水溝式的、有門的糞坑,當成15戶人家共用的公廁,稱為「屎礐仔」。而屎礐仔的儲糞池挖得又大又深,以利家戶挑糞去澆肥,但是小孩不慎跌進糞坑的事偶會發生。
想上廁所,一打開簡易的木門,蝙蝠飛出來,老鼠竄出來,蟑螂在裡面爬來爬去,由於沒有電燈,所以白天仍是陰暗潮濕,晚上也只能提著油燈或舉著蠟燭前往,這時,除了要小心不讓地面的疽蟲爬到腳上,還要擔心掉落糞坑的便便,千萬不要激起往上噴的水肥,更害怕抬頭偶會與蜷在樑上的蛇類對上眼,上廁所的驚魂記,絕不是現代享受溫水自動沖洗屁股的人,可以想像的!
黃槿葉、黃麻桿衛生紙:在紙張是奢侈品的50年代,上完廁所後的衛生用品,就是黃槿的厚紙質葉片。另一種擦屁股的利器,就是農戶取完黃麻皮去製作麻繩、麻袋後,剩下的麻桿,將麻桿切段、剖片再曬乾就可以用了,這對現代人而言,仍是不可思議的。
還有、還有…
抓沙包、玩彈珠、扒牌仔、滾鐵環、踢銅罐仔、鬥瓶蓋………有機會再聊吧!
*期待下一篇緊接著登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