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話題新系列︳選擇人生下半場EP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寫了一個話題, 關於退休 &財務自由, 發現當中有大大小小概念, 其實都可以慢慢跟大家分享, 所以就有【選擇人生下半場】系列出現, 何為下半場, 簡單就是一種狀態, 可以不用過" 傳統打工到老生活" 而可以自由選擇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你的人生下半場, 可以用新的視角去看世界, 體驗新的生活。
初步構思, 我寫作可能會天馬行空, 有想法就寫下跟大家分享, 會盡量每次都有一個話題核心分享, 例如....一時想不到=.= 不過我會有條理地展現我腦袋裡所想所思, 跟大家交流, 從而啟發大家思考
所以, 都想有一些規條, 保護大家, 有興趣就看一看
1. X負面
雖然凡事都有好與壞, 不去想不代表不存在, 反而要學識去跟正反兩面相處而不受影響, 樂極生悲, 太負面又有惡性循環, 取其平衡, 中庸之道
2. X比較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 出生條件, 成長經歷等都不一樣, 無須比較, 但可以參考別人想法, 從而模擬出自己的方式, 得到自己答案
3. X心急
急於找到答案, 急於求成, 所謂欲速剛不達, 人生本是漫長旅程, 放慢腳步, 才可以欣賞沿途美景, 最終答案重要嗎? 追尋過程的體會比較重要。 其實當你悟出問題一定有答案嗎? 而你不知不覺中走到屬於你的快樂人生, 好像又有了答案一樣, 似實而虛, 有沒答案就不重要了
"年輕" Is the Best Moment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擁有最多時間、健康身體、理應沒有太多束縛。 趁着身心還年輕,盡早學會理財投資,達成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選舉自己喜歡的生活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財務自由=退休? 財務自由概念 最容易理解就是有很多金錢, 就會有自由, 但真的愈多錢就是自由嗎? 有沒可能錢愈多愈不自由? 所以我覺得自由不是金錢多少而決定, 一般都會說財務自己就是收入大於支出, 有資本可以透過工具產生回報, 即是被動收入足滿應付生活洗費。 問問為什麼? 每個人生階段的意義
財務自由=退休? 財務自由概念 最容易理解就是有很多金錢, 就會有自由, 但真的愈多錢就是自由嗎? 有沒可能錢愈多愈不自由? 所以我覺得自由不是金錢多少而決定, 一般都會說財務自己就是收入大於支出, 有資本可以透過工具產生回報, 即是被動收入足滿應付生活洗費。 問問為什麼? 每個人生階段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近來,身邊和我差不多年齡段的朋友,一旦他們自認為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就開始提到要退休的意願。除了感覺到他們下定決心想要脫離現狀的期待,卻又隱隱參雜著面對新局的不安情緒。 「有被動收入嗎?」我先問他們這個現實的問題。 如果答案是「資產足夠,但沒有佈局太多的被動收入。」我會告訴他們首先會面對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準備好無後顧之憂的退休金,注意避免社交孤立,並調整生活目標,保持彈性但主動積極的心態。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人只要願意踏出一小步,常會有無限的驚喜在後面等著你,這是我看了無數退休族分享出來的心得。但事實上,在未退休之前,我就懶到不行,試問?真退休了,我就會變了一個樣,積極又進取嗎?答案是,與其等到退休,不如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任何顧忌,嘗試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不會到老還在怨恨,自己怎麼活得這麼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近來,身邊和我差不多年齡段的朋友,一旦他們自認為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就開始提到要退休的意願。除了感覺到他們下定決心想要脫離現狀的期待,卻又隱隱參雜著面對新局的不安情緒。 「有被動收入嗎?」我先問他們這個現實的問題。 如果答案是「資產足夠,但沒有佈局太多的被動收入。」我會告訴他們首先會面對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準備好無後顧之憂的退休金,注意避免社交孤立,並調整生活目標,保持彈性但主動積極的心態。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人只要願意踏出一小步,常會有無限的驚喜在後面等著你,這是我看了無數退休族分享出來的心得。但事實上,在未退休之前,我就懶到不行,試問?真退休了,我就會變了一個樣,積極又進取嗎?答案是,與其等到退休,不如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任何顧忌,嘗試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不會到老還在怨恨,自己怎麼活得這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