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任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50後,理想的生活是要能夠思想自由,不被不開心的人、事、工作綁架。


第二人生走到一半,上半場為了家庭、生活而打拼常忽略了身體健康,更甚者心靈也遭到影響。買車、買戶房繳貸款,結婚、生子教養小孩。


常聽到人説及時行樂,我認同;但人生上半場只要你不糟塌身體,凡事小心謹慎不逞兇鬥狠,雖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發生難以承受人生悲劇總是比下半場的機率來得低。


這個階段,應該是要認真工作、努力存錢,不可貪圖逸樂,行有餘力提早為自己做二十年後的退休理財規劃打些底氣。雖說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待無花空折枝;偶爾放縱、犒賞自己是生活的調劑,但若是沈迷酒池肉林、三步五時就夜夜笙歌,或是陷入毒、賭的泥沼中;到頭來不但不學無術、一事無成,更有能會可身無分文、負債累累。


40後即將奔5的年齡,也就是所謂的三明治階段,這個時期至少會持續個15、20年,上有父老下有子女,生活、經濟壓力更大。若父母有底氣,只須照顧其身健康及子女生活教育;但若父母的底氣不夠,除了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費外,更要照護父母的生活起居、安養開銷,兩頭燒。

越燒越辛苦,越燒越苦悶,越燒責任與壓力越大。


50後人生下半場,身體機能逐漸走下坡更要追求身心靈的健康。一切都建構在四個條件之下:

1、老後的經濟基礎

2、健康的身心靈

3、足以負擔生活開支的穩定工作收入

4、家人的支持。


雖說四個條件缺一不可,但首先是必須要先具備有“老後的經濟基礎”並得到家人的支持後,才有資格(任性的)選擇足以負擔生開支的穩定收入的工作,追求身心靈的健康。有了這四個條件,步入人生的下半場,會有徬徨、會有無助;認真、勇敢、真誠的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提早跨入準第三人生 。會不會變得更好?不知道,但是若不跨出這一步,當你所處的職場角色地位不是在組織營運規劃的戰略方針內(或是不在主流派系中),就會成為組織的邊緣人、被公司逼退,你身心靈的健康肯定不會更好,甚至更糟。


50後人生下半場,時間到了就須做人生的決擇;照顧好你身體,照顧好你的心情,強大你心的素質,勇敢向前看,大步往前走。

熬過酷寒的梅,才會開出奔放的花朵,經歷過刻苦銘心的體驗,才能勾劃出精采的巨擘,分享人生體悟。


avatar-img
76會員
50內容數
生活|工作|職場 |紀錄 ,近30年職涯 ,被退休。對過往體悟紀錄,對未來重心定義,對生活詮釋傾聽,對自己調整學習,對工作重新尋夢。於是小白開始爬格子~為走過的腳步,留下一點足跡,為曾經的思緒,寫下一些痕跡,為一次的人生,做一些不一樣的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別天真的以為,公司會為你做出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甚至還會計劃性的對你做教育培訓。每個人能否在公司內生存、發展,都是建構在公司的營運規劃下,當你不再是組織執行戰略計劃中的成員時,曾幾何時,曾經是在農場裡雄霸一方、呼風喚雨的萬獸之王,也會成為偷食的家鼠。
別天真的以為,公司會為你做出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甚至還會計劃性的對你做教育培訓。每個人能否在公司內生存、發展,都是建構在公司的營運規劃下,當你不再是組織執行戰略計劃中的成員時,曾幾何時,曾經是在農場裡雄霸一方、呼風喚雨的萬獸之王,也會成為偷食的家鼠。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人工作繁忙,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是許多人的課題。本文提供三個方法:設定明確界線區分工作與生活、學會優先排序聚焦重要事務、培養自我照顧的習慣,並搭配實際案例與工具推薦,幫助讀者在高壓環境中找回從容與掌控感。
Thumbnail
本篇分享練習將明天再做也無妨的事延後,以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取自書籍《起床後1分鐘的魔法提問筆記:不只是回答問題, 更是吸引好事的超強儀式_第一篇》之摘要。
為不同階段的人們提供了思考工作的意義與收入的平衡,並鼓勵讀者在換工作前深入瞭解成就感缺失的原因。最後,文章呼籲每個人都應重視自身的工作滿足感,發掘生活中的幸福感.....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討論的核心重點應該是:工作對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從Paul Graham橫跨十年的兩篇文章〈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情〉和〈會寫與不會寫〉,我們可以先思考自我價是從哪裡產出,再來思考工作到底該佔用多少生活時間。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人工作繁忙,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是許多人的課題。本文提供三個方法:設定明確界線區分工作與生活、學會優先排序聚焦重要事務、培養自我照顧的習慣,並搭配實際案例與工具推薦,幫助讀者在高壓環境中找回從容與掌控感。
Thumbnail
本篇分享練習將明天再做也無妨的事延後,以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取自書籍《起床後1分鐘的魔法提問筆記:不只是回答問題, 更是吸引好事的超強儀式_第一篇》之摘要。
為不同階段的人們提供了思考工作的意義與收入的平衡,並鼓勵讀者在換工作前深入瞭解成就感缺失的原因。最後,文章呼籲每個人都應重視自身的工作滿足感,發掘生活中的幸福感.....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討論的核心重點應該是:工作對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從Paul Graham橫跨十年的兩篇文章〈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情〉和〈會寫與不會寫〉,我們可以先思考自我價是從哪裡產出,再來思考工作到底該佔用多少生活時間。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