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文言29清/蒲松齡〈罵鴨〉

原文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曰:「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雅量,生平失物,未嘗於聲色。某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罵焉,罵之亦可警將來。」翁笑曰:「誰有閒氣罵惡人。」不罵。某益窘,因實告鄰翁。翁罵,其病良已。《聊齋誌異》
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一攘而鴨毛生!甚矣,罵者之宜戒也:一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
注釋: 茸生鴨毛:長出一身濃密的鴨毛 大懼:十分恐懼 汝:你 失者: 素:一向 未嘗: 徵:顯露 詭:欺詐 彼:他 畏:恐懼 閒氣:因無關緊要的事而生氣 卒:終究 益窘:更加感到困窘 良已:果然痊癒了 翻譯: 淄川城西白家莊的某人,偷了鄰居的一隻鴨子煮著吃了。到夜裡,覺得全身發癢;天亮後一看,身上長滿了一層細細的鴨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沒有辦法醫治。
夜裡,他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你的病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必須得到失鴨主人的一頓痛罵,這鴨毛才能脫落。」而鄰居老翁平素善良,心胸寬闊,丟了東西從來就不去計較或流露不高興的樣子。偷鴨的人很奸滑,便撒謊告訴老翁說:「鴨子是某某人所偷,他非常害怕別人罵,罵他可以警告將來。」老翁笑道:「誰有那麼多閒工夫生閒氣,去罵這種品行惡劣的人。」終不肯罵。偷鴨的人很難為情,只好把實情告訴了鄰居老翁;老翁這才肯罵,那人身上的鴨毛果然退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清代出色的文學傢,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他身世於一個衰敗的地主傢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堆集瞭一筆可觀的產業。比及蒲松齡成年時,傢境早已式微,日子十分貧窮。
蒲松齡終身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接連考中縣、府、道三個榜首,補博士弟子員外,今後屢受波折,一貫鬱鬱不得志。終身中的崎嶇遭受使蒲松齡對其時政治的漆黑和科舉的壞處有瞭必定的知道,日子的貧窮使他對廣闊勞動人民的日子和思維有瞭必定的瞭解和領會。因而,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瞭不少作品,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知己知「彼」:他 知己知彼:正確的了解自己,並能評估對方的實力。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四回:「好一個劉先鋒,知己知彼,知進知退。」也作「知彼知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