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原來並沒有瘋狗浪

    想起拖鞋老師所說的,海浪和潮汐是大海的呼吸,它有一定的韻律、一定的節奏。海洋中的海流和陸地上的河流、人體的血液一樣,是海洋的循環系統,它也有一定的路線、一定的速度。親近海洋的人了解它、敬畏它、喜歡它;不曾親近海洋的人,卻大都誤會她是變幻莫測、隱藏著危機、充滿神秘。人類大多數的恐懼是來自於無知,我們對海洋的無知,造就了國家、社會、學校、與家庭根深蒂固的恐海教育。
    想起拖鞋老師所說的,海浪和潮汐是大海的呼吸,它有一定的韻律、一定的節奏。海洋中的海流和陸地上的河流、人體的血液一樣,是海洋的循環系統,它也有一定的路線、一定的速度。親近海洋的人了解它、敬畏它、喜歡它;不曾親近海洋的人,卻大都誤會她是變幻莫測、隱藏著危機、充滿神秘。人類大多數的恐懼是來自於無知,我們對海洋的無知,造就了國家、社會、學校、與家庭根深蒂固的恐海教育。
    周末下午,雙胞胎女兒AB寶從儲藏室搬出一個又一個大塑膠箱,尋找蛙鏡、呼吸管等浮潛裝備,準備隔天到東北角海岸,擔任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小朋友浮潛活動的志工。
    姊姊A寶一邊檢查著蛙鏡,一邊問我:「爸爸,以前在東北角風景區,有好多人被瘋狗浪捲走而溺水,是不是離我們要去的地方很近?」
    我點點頭說:「沒錯,那次意外是發生在地質公園裡的龍洞灣岬步道岩石平台,是社區大學所辦的步道美學課程的戶外活動,當時也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不過,你剛說的瘋狗浪,其實並沒有這種浪喔!」
    AB寶齊聲抗議:「怎麼可能,電視新聞這麼報導,報紙也這麼寫,連政府官員,學者也都這麼說,怎麼可能沒有瘋狗浪呢?」
    我嘆了口氣說:「如果以一般人對瘋狗浪的定義『突如其來,不可臆測的大浪』來看的話,就學理而言,也就是以海浪形成的理論來說,所謂的瘋狗浪並不存在,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或資料能證實它的存在。因為所有的浪,發生與形成都是可預測的,沒有任何一個浪是突如其來,忽然蹦出來的。」
    AB寶還是半信半疑,不相信所有的媒體都亂寫。
    我只好抬出專家來佐證"「你們記不記得五月初我們到花蓮去時,爸爸帶你們到鹽寮海邊的蘇帆海洋教育基金會找蘇達貞教授,也就是拖鞋老師?」
    B寶說:「記得啊,他很多年前從海洋大學退休後拿他所有的退休金成立了這個基金會,從事海洋教育,鼓勵大家多接觸大海。」
    A寶也補充:「拖鞋老師正在親手打造用人力划的獨木舟,還打算用來環遊世界呢!真酷!」
    我興奮地點點頭:「不錯,拖鞋老師真是台灣海洋教育的國寶級人物,也是令人讚嘆的奇葩。我剛剛講的,世界上沒有所謂瘋狗浪就是他告訴我的。因為所有的浪包括瘋狗浪,都是可以觀察與預測的,不可能如媒體形容的『突如其來,毫無徵兆』。因為海面上要形成任何一個巨浪的條件,必會在巨浪的前緣,海水大量且快速的被後方的浪頭吸引,導致前方的海水水位急速下降,水位下降得越多越久,後方的海浪才有可能越大。」
    我停了一下,才繼續說:「就像海嘯來襲前,海邊的潮水會退得非常遠,換句話說,超級大浪,也就是大家說的瘋狗浪形成之前,海面上的海水一定會先有水位下降的現象,從事海邊活動的人,只要發現海水突然向外海急速退去,就可以預測接下來會有一個大浪沖擊上來。去年的意外,主要是侵襲菲律賓的海燕颱風所形成的大浪,而且所謂無風不起浪,長浪產生大概都是來自於颱風,只是長浪行進速度比颱風快,也許颱風還離台灣距離遠達千公里,甚至也不會朝台灣而來,可是長浪就已經直撲台灣沿岸了。」
    A寶搖搖頭說:「唉!這是理論啦!大家在海邊玩得興高采烈,誰會注意到海水退得比較多!」
    我嚴肅的說:「每個要到海邊的人,就必須要有這些基本的知識,帶隊的人更是要密切注意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去年暑假拖鞋老師帶爸爸的朋友們數十個人到花東海岸划獨木舟時,當大家一接近海邊,他就面向大海,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大海,一直等到全部的人安全上岸,離開海邊,他才將視線從海面上移走。我想,這是任何從事戶外活動主辦人應盡的職責吧!所以休閒遊憩活動,包括自然體驗活動都會有一定的風險,但是,絕大部分的意外除了因為輕忽之外,都是來自於我們知識不足。」
    A寶同意我的看法:「不然像現在這樣,只要有哪個地方出了意外,就封閉不讓人玩,真是因噎廢食呀!」
    我為A寶鼓鼓掌: 「沒錯,不過政府或相關管理單位會這樣,都是媒體,民意代表往往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究責,在民粹的鼓譟下,官員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許多地方不准老百姓去玩,或者設置太多安全措施,比如蓋了許多欄杆或圍牆,把自然景觀都糟蹋了!」
    我想了想,找出一些資料,告訴AB寶: 「挪威有一座海邊的巨岩,高六百多公尺的講壇岩,從近百年前他們發現有條路徑可以走到岩頂後,沒有添加任何人工設施與護欄,一路是大大小小碎石與巨石坡,岩頂小平台一側是山壁另一側是垂直的斷崖,居然任憑遊客冒著生命危險遊走,只要稍一不慎,就會墜落崖底。可是每年近十萬名遊客,百年來居然沒有任何一個出事的紀錄!」
    我停了一下,繼續說: 「紐西蘭的海洋休閒運動的人口與頻率起碼是台灣的數百倍吧?但是台灣每年戲水事故的人數卻是他們的三倍,我相信台灣的海邊活動意外發生率應該會穩居世界之冠,我想,這大概是我們長久以來對海的陌生與無知所致。」
    B寶也呼應我的感慨: 「我們到蘇帆海洋基金會拜訪時,拖鞋老師對大海的熱情與對海洋教育的使命,令人印象深刻。」
    我也想起拖鞋老師所說的,海浪和潮汐是大海的呼吸,它有一定的韻律、一定的節奏。海洋中的海流和陸地上的河流、人體的血液一樣,是海洋的循環系統,它也有一定的路線、一定的速度。親近海洋的人了解它、敬畏它、喜歡它;不曾親近海洋的人,卻大都誤會她是變幻莫測、隱藏著危機、充滿神秘。人類大多數的恐懼是來自於無知,我們對海洋的無知,造就了國家、社會、學校、與家庭根深蒂固的恐海教育。
    其實除了對海洋的無知之外,我們在溪邊、山裡活動時,可先去了解這些大自然的知識?
    我們要了解大自然,而不是害怕大自然。
    我們要謙卑地接近大自然,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而且孩子的感官要在豐富的環境裡真實地觸摸,聞到、看到、聽到真實的世界。在田野土地上奔跑,流下汗水,玩著泥巴,皮膚感覺到濕潤的顆粒和自然散發的氣味。對所有孩子來說,來自於大自然的美感經驗,絕對不是坐在教室裡學美術、音樂與詩歌所能達到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創作的泉源。與泥土接觸的經驗,留在孩子敏銳易感的心中,在將來發芽長大。
    同時,大自然是萬物生命的源頭,是人類古老的鄉愁,自然荒野可以更新我們生命的能量,產生與萬物合一的連結。這種超絕經驗的體會,可以安定我們的心靈,甚至領悟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千萬不要因為活動的意外而阻礙了我們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