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佛陀的繼承人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四項是對於力護眾生的善知識比丘,應尊敬承事之。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第六項是淨修梵行,去除種種的貪欲。
第七項是先人後已,謙沖為懷。悉心照顧病患,熱誠款待來訪之人。
以上是七不退法。
再來就是「七增長法」:
第一,保持心靈之清淨,不為煩惱之事所擾亂。
第二,保持靜默不好多言。
第三,忍辱而不爭。
第四,不貪睡眠,無有昏昧。
第五,心懷教法,不自稱譽。
第六,受持一切善法,不與惡人為朋黨。
第七,居閑靜之處,精進修行。
這些資料,你們都抄了嗎?若不清楚,我再念一遍。
學員答:
已抄好了。
院長開示:
大家都抄好了,那麼我今天就不講了,也不解釋,我現在要開始問,我一條一條來問你們,看看大家是不是真正有在用功修行?或沒有修行?有進佛法?或沒有進佛法?這二個法,下一次我再來問問你們啦!你們先拿回去將自己的心得寫一寫,看看這「七不退法」與「七增長法」的義理自己看完後有什麼見解?這兩個法的義理要怎麼說,怎麼做。這對我們修行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大家要好好的去研討。
今天我們來研究,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怎麼去明白、學習、體會佛陀所制訂過的戒律事情呢?尤其你們剛要出家的時候,有沒有聽過佛陀這樣說:「要出家必須捨去家庭,捨去世間,以及捨去一切財富,為法而能捨去一切世俗,就是我的繼承人,稱之為出家人。
你們剛準備要出家時,對這些事情,都先要有一定程度的覺悟與心理建設及條件準備,說縱使有人,今天抓住我的衣襟,那你們有抓住佛陀的衣襟嗎?世俗人常說:「你的衣襟給我抓一下。」你有沒有聽到社會人說的:「憑你的福氣,拉一下衣襟。」我們出家人就是要(憑佛,依止)拉住佛所說的這個真理,不可須臾無般若,就是依著佛的腳步,一步一步跟著,不離開啦!
踏在我佛的足印,這是精進。但是此人的心,如果是為欲望所擾亂的話,則此人雖在我的左右,實際他離我很遠。看似在佛的身邊,倘若是有欲望的牽絆,其實都是離佛很遠的。
若此人雖然身為出家人,卻是沒有受持佛語,就是沒有教法,也就沒有正見;沒有正見的人在我的教法裡,就如同沒有見到我一般啦!所以說:雖然是出家,若沒有依正確的佛法在修行,這就是離佛很遠,因此才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祇在汝心頭。」佛就是在我們這個心裡。說縱使有人距我千里之遠,但是他的心如果是寂靜平等,並遠離世間一切欲望,此人如同在我的身邊。這本書是「佛教出版社」出版的,你們有嗎?
學員答:
沒有。
院長開示:
這本書你們應該可以請!裡面提到很多有關出家人應該持有的正見。這本書是「淨律學佛院」所倡印,演培法師講的《普賢行願品講義》,在一四九頁提到佛經中曾說這故事:現為西方教主的阿彌陀佛與娑婆教主的釋迦牟尼佛,過去曾經做過同參,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同學,他們的感情很好。當時釋迦佛的名字叫做首達,而阿彌陀佛的名字叫做維先。首達法師比較年長,已有四、五十歲,維先法師比較年輕,只有三十歲左右。
我們中國佛教,向來流行這麼一句話:「和尚不能老,老了就是寶。」譬如一般人說「老就是寶」,可是他們兩位剛剛相反,年老的首達法緣比不上年輕的維先,一般信眾,都相信維先而相率的歸依他,而到首達地方的信徒越來越少,到最後變成沒有幾個。例如首達的弟子有五千人的話,維先的弟子則有幾十萬人。
有一天,首達法師在一個地方教化眾生,剛好維先法師也受邀請,到同一地方講經,這本是佛化興隆的好現象!但因維先法師善於說法,不但一般信眾來聽他講道,就是首達法師的弟子亦跑去恭聞法要。
這件事情給首達法師發覺,便在心中生起妒意,於是故意的對他的弟子說:「這幾天總不見你們來聽經,你們究竟到那裡去了?」弟子回答他說:「師父慈悲!這幾天來了一位維先法師,講經真是講得很好,所以我們都去聽他講經。」
站在首達法師的立場,本應鼓勵他的弟子,多去親近維先法師,可是首達法師當時為嫉妒心所驅使,不但不讚揚維先法師的德學,竟對弟子們這麼說:「這個維先法師!年紀輕輕的,無才亦無德,根本不懂佛法,你們去聽他說法做什麼?以後不要再和他親近,如果去近的話,對你們是沒有好處。」那些信徒就這樣子不敢再去聽經。
不久,這位首達比丘往生之後,墮入地獄六十劫,受了六十劫的業報,報盡之後,再轉世做人,有嘴無舌。所以你們要多去看啊!要多參這方面的經典。你隨便提起一個人來批評,對照這個果報,你看墮入地獄六十劫,又再投生做人,有嘴無舌。那一定自己要了解這個事情,最好你們每個人都去請一本來恭讀。
譬如當初舍利弗,他拿這個破舊的衣服怎樣處理?他說破舊的衣服,可以用做床巾啦!或用來做桌巾!當舗巾破舊了,又要怎樣處理?可以做擦地板的布,地板的布又破舊之後,要怎麼處理?拿來擦腳,擦腳的布又破舊之後呢?要再拿來做什麼?以前建房子,拿那個碎布用來做固定,或把破舊的碎布攪土漿刷牆壁,這樣一點髒亂都沒有,到處沒有那個髒物。
我們現在的人不是這樣,心亂帶來整個環境髒亂。所謂的末法,是心在末法。你看啊!年年結夏,人家供養很多東西,看到新的收起來,舊的就捨給常住,那常住庫房那裡大部份都是存舊的東西,比較少看到新。現在的經典,因印刷術發達,印出來的經典都很莊嚴,以前舊的經典,因印刷術不好,印出來的經典不莊嚴,就把新印刷的經典上書架,換下這個舊的經典下來。
所以真正修行,像阿難尊者,他在空王佛的時候,就證得阿羅漢果了。從空王佛到寶藏佛,那是不可說不可說的時間。在空王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是一位比丘,當時有四位比丘所犯了不能夠懺悔的罪,阿彌陀佛便是其中之一,他那時候極其痛切地懺悔,懺到空王佛示現在空中,傳聲下來說:「你們四位比丘,若真心要懺悔,就入我的塔來。」以前供佛的舍利都是塔,他們四位就進入塔中懺悔,之後,他們四位比丘就去四方成佛了。
他們是第一品的懺悔,懺到眼睛流血,毛細孔都流血,他們同那個時間懺悔清淨就去四方成佛。成佛之後,又來應化,在寶藏佛的時候,阿彌陀佛示化做轉輪聖王,觀世音菩薩做轉輪聖王的第一位太子,釋迦佛就做大臣。大臣,就是像現在的行政院院長。釋迦佛和阿彌陀佛,他們兩位在那個時候同時發願,阿彌陀佛就說:「我若成佛要去極樂世界,就是最極樂的地方成佛。」釋迦佛這位大臣就說:「我若成佛要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成佛。」
這樣,你想看看,阿彌陀佛祂從寶藏佛到了世自在王佛,這中間,在寶藏佛那個時候,觀世音菩薩就做第一太子,大勢至菩薩是第二太子,文殊師利菩薩做第三位太子。文殊師利菩薩,祂是過去七佛之師,祂過去是佛,現在在北方成佛了,未來祂是在南方成佛,祂還是處處在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生世世都這樣發願,要做菩薩,要來度眾生。
我們現在這個樣子還不發願去西方極世界,在這裡起煩惱?我們現在光想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就已經來不及了,還有時間起煩惱?你看,文殊師利菩薩在無量劫不可說不可說劫前就已成佛了,祂還是發願要往生西方極世界,那我們只念一句說:「我絕對要去西方極世界」,就只有這一句都來不及,那裡還有那個空閒的時間去想「我怎麼樣」?
所以,會說「我怎麼樣」的人,就是大愚痴,愚痴的人都是這樣,你看世間一切社會的人,我們換個角度觀想,若有好事情要他做,他都說:「很忙沒有時間」,若在生氣、要貪、瞋、痴啦,他都說「我!我!」。現在若說這件好事要他做,他就說「我不會啊!」尤其社會人士,你仔細觀察,他們大部份都是這樣,若真正造業的事情,他不會說:「我不會」,他一定是勇猛精進的。
這樣看起來,那不是顛倒嗎?對那種顛倒的事情,我們怎麼不知道?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啊!若不注意是不行的。你若不注意,那你要怎修?若不注意到,那所說的都是打妄語,而我們修行是不要打妄語的。
演培老法師這本書裡面有一個「附註」中記載:有位師父,收了一位徒弟,但是沒有好好教訓指導他,後來那個徒弟,往生後就墮入做龍,七七當中,每七天都受烈火燒身,燒到只剩下一條脊椎骨。然後再慢慢的生肉,生到第七天,肉又再長滿,又再被烈火燒身,這樣不斷的重複受報。
有一次,他師父坐船渡河,牠就要來翻這條船,船裡的人就問牠說:「我們跟你有什麼因緣嗎?為什麼你要來翻這條船?」牠說:「你問船裡的那位出家人。當初他就是沒有把我教育好,所以讓我墮在這樣痛苦的地方。」那位出家人聽了之後,最後自己投海自殺,死亡之後,也是去地獄受苦。
你看,當師父的,千萬不要說:「他當執事不能教」,就不說他,應當教導的,一定要教導他,不能說不管他。你若不管他,那是害了他,將來墮在地獄受苦的時候,他也是會來報復你不管教、不指導他的這個冤恨。
所以這本書,附註記載這個故事,還是有相當啟發性的,我現在都利用早上的時間看這本書。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什麼?我們誦戒、持戒,還有很微細的事情是我們注意不到的,那些事情我們都須要很了解的。
我們在這娑婆世界,要走入成佛之道,有十件難事:
第一、貧窮的人能夠布施財物難。貧窮的人,你說要他布施那是很難的。
第二、驕傲的人,要他學佛求佛道也難。你說為求佛道不顧一切勞苦,乃至犧牲性命難。這十件難事不要抄啦!在這本書裡面就有了。
在這本書的最後面這個地方,還提供達賴喇嘛開示的事,有人家問他,他回答講的都是很平常的事,他不了解的事,他還是坦白講「我沒有學過,我不知道」,他並沒有認為他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可以參考達賴喇嘛這個風範。我大概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聽過達賴喇嘛修行的過程。這本書裡有電話,有郵政劃撥,你們可以每人去請一本。下一次,我們再談僧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問題。
關於「七不退法」與「七增長法」,你們先寫你們自己的心得,下一次我們再來討論,還有其他的事要請教嗎?有沒有?
學員問:
院長!阿彌陀佛!剛才院長講到舍利弗處理破衣服的事情,依學員的想法,擦腳巾到最後就很髒了,如果再拿來攪泥,刷大殿的牆壁或做什麼的,可以嗎?
院長開示:
不是刷大殿的牆壁,是刷寮房的牆壁等。因為那個時代的物質缺乏,比較沒東西可以運用。所以他就運用智慧,將不堪使用的舊物,再拿去加以利用。那麼,我們現在因為物質很豐富,就容易貪取這個物質。譬如洗臉來說,就要選什麼品牌的肥皂或洗面乳等,哪一個品牌洗了會保護皮膚等,不像阿難尊者那個時代,都是用油脂的。
例如我們佛法講「空」,你若偏在空,就變成頑空,是不會動;你偏在有,也是變作死,為什麼?因為處處變作執著。所以說真空妙有。譬如舍利弗,在他那個時代,他在使用物質一點都沒有浪費掉,所以我們要懂得反省,要了解這種道理。
我相信你們多少還是有些攀緣心,就是會常常去看到哪一位道友好,哪一位道友不好,或師父對哪一位好,對哪一位不好,但要懂得反省。比如我們人相處在一起,為什麼會互相磨擦?譬如你拿兩個石頭,你把兩個石頭分開它會互相磨擦到嗎?我們人會互相磨擦到,就是我們發心做事時,因為有事情,常常在一起工作,才會磨擦到。你若比較沒有事,比較沒有常在一起工作,那他打電話來請教,都比較存有這個恭敬心,我相信你不會去碰到對方,不會去遇到,就不會有彼此磨擦的機會。
那我們僧團,為什麼要這樣相處在一起,彼此互相磨擦?就是要看看我們平常怎麼修,怎麼去操作這個六度萬行。不要越在工作中,越增加自己的我慢心,說:「我做得最多,我做得怎麼樣,我都是為誰在做。」這就是世俗心、就是世間法。
譬如一個家庭的男主人,他每次都說:「我每天努力的工作,都是為了家裡面所有的人」,像這樣結下後世的業緣果報,彼此自欠他欠,才會債主永遠還不完,對麼?比如像現在這個時代,父母跟孩子,都無法溝通的原因是從那裡來?你看啊!現在的孩子一生下來,都請奶媽帶,從小就餵牛奶長大,做母親的自己都不盡天職,從小不自己帶,奶水也都不給他吃。
古代做母親的,小孩子若拉屎或尿尿,她半夜也要起來幫他換尿布,現在都不用了。因為現在都用太空的尿布,你想說:「沒有關係等天亮才換好了」,你現在說沒有關係,他以後照顧妳的時候,也是沒有關係啊!是你之前種下這一點因,那就有這個果。你若現在沒有種這個因,那以後就沒有這個果。所以,我為什麼要比喻這個例子,最主要是借這個時代的事情,譬喻給你們明白因果的道理。因為現在這事情很普遍,所以大家都很容易明白。
你看,現在的孩子,跟自己的母親都不能溝通,跟父親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去年一位年輕人,他住台中,人長得不錯,也在讀大學了。有一天,一位信徒帶他來淨律寺,信徒說:「師父!您幫他開示一下,他常跟他父親打架,跟他父親相罵。」我仔細打量他一下,但無論怎麼看,都看不出這個孩子會對自己的父親動粗。我問他:「你怎麼樣?怎麼會跟你爸爸相罵?」他說:「要講道理啊!他無理打我,我就打他。他無理罵我,我就罵他。大家要講道理。」
我現在再詳細回想一下,真的,現在的家庭都要雙薪,為人父母的都說:「我要上班,沒有時間啊!」這就是佛陀說的眾生無知啊!怎樣的無知呢?比如你只是為了賺錢,每天早出晚歸,與自己的孩子都少有相處的機會,你對他們沒有付出那個關心的因,他當然與你的關係也說沒有什麼!從小你對他沒有付出關懷的心,你覺得他小沒有什麼,但他長大了對你也是覺得沒有什麼。
以前為人父母的,在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有的一整夜都在哭,一直哭到天亮,讓你沒法睡,做父母的也不可以生他的氣,這個就讓你受到很大的磨練,也很大的忍辱。因為他不像三歲,或二歲的小孩,你可以打他。他只是個剛出生的嬰孩,你不知道他是怎麼一回事,你也不知道他是那裡不舒服,深夜風雨很大,還是冒著風寒夜雨抱著小孩去找先生媽(台語)收驚。從這裡你可以看出,以前做人的母親那份盡責關心,現在做人的母親,可以說都沒有這樣盡責任了。
這位年輕人來寺掛單,我叫他到彌陀院跟我睡,我一點多起來,他睡到二點五十分,我叫淨某師去叫他起來,到三點半了,我說:「淨某啊!你有叫他起來嗎?」淨某師說:「有啊!就起來了。」但他起來後又躺去睡。像這樣的例子,不是只有一次!這樣你要怎麼帶他?你若要帶他,你要相當實際的去對照、對照,確確實實住在寺院,連這個道理他都不會。
你問他說:「你為什麼晚課畢,馬上走到彌陀院去睡?早課畢又要走上去睡,那是為什麼?」他為什麼不會想:「今天陪在師父的身邊,我要提高警覺。」但他不知道,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修行,你若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對照,為什麼在生活中,還有那個分別心,在那裡分別我、你、他?我們只有求佛就已經來不及了,何況還有那個分別執著!
你看,桃園那位蕭某人,從小就患小兒痲痺,她為了這樣傷心到絕望時候,埋怨痛恨她的父母親。她大學畢業後去臺北市應徵工作,被人輕視排斥,過來也應徵不到工作,過去也應徵不到工作,恨她父母親說:「把我生成這個樣子,使我抬不起頭來。」恨到最後想自殺,當她起了自殺的念頭時,正好聽了一卷念佛的錄音帶,她聽到法師開示因果的道理,明白現世的一切,都是自已前生所感召的果,她才清醒起來。
她看阿彌陀佛的聖像,就一直流淚不停,直呼說「阿彌陀佛是爸爸」,她發出真誠心懺悔流淚不停,說「爸爸!我真不孝,還在這裡流浪。」她發這樣痛心的懺悔,小兒痲痺卻好了。你看她的真心感動了佛,佛光一照,什麼病都好了。
我們現在就不是,都用這個世間法,說什麼什麼的,或說一樣才做一樣。你都說世間的事情,那你這個六根門頭,就很難關,就好像門,你關得太大力,那門就很難關了,或這個門有下滑,你要用什麼方法把它架構起來。假如沒有燈光,房子暗暗的,你知道關那個門要怎麼關嗎?你必須要先用一隻手去摸著門框,知道這個門拖向那邊,你手碰到門就有知覺,你可以順這個方向把門架構起來,看是拉高一點,還是把它壓低一點,這樣要架構那個門,就沒有什麼困難。
可惜現在有的人,別的都不計較,一個門難關,就說你吵到別人,就這一點給人佔便宜都不行。學佛說要做菩薩,菩薩是「眾生有病我有病」的,要是眾生把痰吐在你的臉上,你也說「阿彌陀佛!謝謝!」菩薩就是這樣。
你看,戒經裡面都說,若有法師講經說戒,不管遠在幾里路,或二十里路,都要去聽的,現在可能去聽嗎?比如我們那時候在當居士,懺公在打佛七,煮雲法師在打佛七,當時雖當四大公司的董事長,我都請假的,沒有去管它要蓋章,或不要蓋章,就去打佛七。那有像現在的人來打佛七了,還等一下講這一件事情的,又講那一件事情的,這樣移過來移過去的。世間法就是這樣移過來移過去,都說是誰錯,從來不曾承認自己的錯誤。
比如說健康是本錢,為什麼說健康?只有說這個健康就好了嗎?要如何健康?健康不只說我們這個色身的健康,實在健康是要講到身心,心跟身都要健康,沒有說身心分開,心是心,身是身,這樣才叫做健康。所以要健康,就要身心清淨啊!對麼!清淨,雖然只是兩個字,卻包括三藏十二部經。
你要知道,佛說法四十九年,只說一個「淨」字而已。雖然經典那麼多,名詞也那麼多,總歸納起來也只是「淨」,到了清淨,你就什麼都沒有。在《大般若經》就說得那麼清楚,《心經》也說「以無所得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不是說要怎麼樣講,而是在工作上,當你碰到事情的時候,你要怎麼樣?你離開這個工作的環境,回到寮房自己要審慎的思惟,有過失就要起慚愧心,還要感恩今天我們有福報能做三寶的事情,那不同於我們在社會上的工作。
在社會上做工作,你要真正有福報去建造一間講堂,或一間圖書館,你會去做這個工作嗎?比如你去建一間別墅,讓他們全家人去享受,但是說不定反而去造惡業,你還去攀這個因緣。所以,大家要自己去回憶到啊!能做三寶事,並不是那麼容易,這是要過去生生世世所積來的功德,才有辦法今生剛好有那個因緣,在三寶門中做事。
你看虛雲老和尚,這個地方建設好他就離開,改個名字又到別的地方重建道場讓人修行。剛好,那麼巧合我來這裡剃度,這裡有因緣也在創建大殿。以前,我去埔裡圓通寺的時候,住持聖照法師,他說,大陸有一個出生在最貧窮的家庭,人又長得很醜。古代的人,若最貧窮、最醜的人,想要建設一個家庭是沒有辦法的,就必須要去被入贅,要去住女方的地方。而因為女方也貧窮才要招贅人家,有錢人他就不必了,對麼!
那個人剛好有福報,入贅之後,都跟著老關到處去建寺廟。以前建寺都是太陽一出來就要工作,他都在太陽還沒有出來,就先到寺廟去劈柴,去做常住的工作,中午人家在休息,他利用休息時間做常住的工作,他都利用那個時間幫寺裡工作,晚上大家收工了,他還留在常住那裡工作。
如此經過十幾年,他才想說要出家,當他告訴他同修,他同修非常歡喜,就說:「我很感恩你這十幾年來,維持我們母子的生活,你要出家,我絕對幫你完成你的心願。」就這樣子他去出家,他出家之後,又正好有福報,遇到那個道場要蓋大殿,他全部負責,所有建築的工作,都全部由他在做。他都白天工作,晚上修行。
他那些師兄弟說:「你白天工作,晚上修行,現在你修行一定有得道了。」他都微微一笑,都用行動微笑表達而不講話,等到大殿建好,在落成的時候,那一天中午大家在休息,他提一束草到大殿後面,引罄拿著,噹!噹!用三昧火把那一束草點燃,就這樣!噹!噹!自己用三昧火化掉了。大家睡午覺到一點多起來,兩點要開始共修時,聞到一陣一陣的香味,香燈師以為大殿有人進去點香,他進去大殿一看,卻沒有人點香。既然沒有人點香,那為什麼會那麼香,到大殿外面看看,發現大殿後面怎麼有一點烟,他走上去看看,發現那位白天工作晚上修行的苦行僧,拿著引磬坐著,香燈師將他的引磬拿起來,他整個身體才散掉成灰。
你看,人家只是一個做工的,就這樣老寶守本份地工作,尚可修到自己用三昧火化掉自己的身體。這是因為他一向修行都沒有跟人家計較啊!就像有一位大家叫他阿憨(傻傻的)!常住無論大小事情,住眾都讓他去做,這樣十年如一日的做,有一天早齋過堂,他沒有出來過堂,早齋畢僧值就去寮房看他,他說:「我早齋不要用。」僧值停一下想,是不是感冒,或怎麼了,不然怎麼說早齋不要用。又回頭去叫他,沒有回答,就想是不是他人身體不舒服,又叫他,也沒有回答,他就這樣走了。你看!他生死自在,並不須要在那裡怎麼樣,又怎麼樣的。
比如這個「七不退法」裡面就是講到,「大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對於力護眾多善知識之比丘,應尊敬承事之。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淨修梵行,去除種種貪欲。先人後己,謙沖為懷,悉心照顧病患,熱誠款待來訪之人。」這都講得很清楚。好了!今天就到此為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差不多在三十年前,那時候善德禪院在建大殿,我去負責計畫,剛好有一位信徒拿酪梨去供養,她們把它剖成兩半,那裡面的顏色黄得很漂亮,而且又香噴噴的,稍微加一點麻油,或一點醬油,吃起來又甜又香。現在的酪梨,又小又不結實,吃起來一點甜份都沒有,比起以前差得很多。水蜜桃也是一樣,外表看起來鮮艷,但你不小心碰傷,
以前我在社會做事,也是一樣,信人就不懷疑。以購買這件事來說,當物價若要上漲的時候,商家會通知我說:「你要訂貨嗎」?我都毫不考慮的照常向他訂貨,當我訂貨之後,物價隨著下跌,商家也會隨之給我降價,他們說:「我不會讓你吃虧的」。所以,當時我在社會上做事,都用不著僱請會計,一切通通都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時間: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十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研究「觀音法門」。依觀音菩薩的昭示,其修習經過有六個步驟,次第如下: 第一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第二是,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第三是,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圖 學員問: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差不多在三十年前,那時候善德禪院在建大殿,我去負責計畫,剛好有一位信徒拿酪梨去供養,她們把它剖成兩半,那裡面的顏色黄得很漂亮,而且又香噴噴的,稍微加一點麻油,或一點醬油,吃起來又甜又香。現在的酪梨,又小又不結實,吃起來一點甜份都沒有,比起以前差得很多。水蜜桃也是一樣,外表看起來鮮艷,但你不小心碰傷,
以前我在社會做事,也是一樣,信人就不懷疑。以購買這件事來說,當物價若要上漲的時候,商家會通知我說:「你要訂貨嗎」?我都毫不考慮的照常向他訂貨,當我訂貨之後,物價隨著下跌,商家也會隨之給我降價,他們說:「我不會讓你吃虧的」。所以,當時我在社會上做事,都用不著僱請會計,一切通通都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時間: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十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研究「觀音法門」。依觀音菩薩的昭示,其修習經過有六個步驟,次第如下: 第一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第二是,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第三是,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圖 學員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觀音山依次第而修的弟子,都會有其相應的護法守護。每月禮請僧團舉辦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與全球七眾弟子除了以至誠的感恩之心酬謝護法聖眾外,亦以此來增益自身修行,遣除災難與障礙。歡迎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還要修護法儀軌和護法薈供呢?比如說,一個人本身準備做一件事,而在這個人還沒有做之前,假如有另外一個人來敦促或勸勉他,他因此很快就把這件事完成。念護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如此──除了供養外,亦是提醒護法不要忘記祂的承諾。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觀音山依次第而修的弟子,都會有其相應的護法守護。每月禮請僧團舉辦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與全球七眾弟子除了以至誠的感恩之心酬謝護法聖眾外,亦以此來增益自身修行,遣除災難與障礙。歡迎登記消災除障祿位。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還要修護法儀軌和護法薈供呢?比如說,一個人本身準備做一件事,而在這個人還沒有做之前,假如有另外一個人來敦促或勸勉他,他因此很快就把這件事完成。念護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如此──除了供養外,亦是提醒護法不要忘記祂的承諾。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