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塊奇怪拼圖:關於遺棄和孤獨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一次看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的背景介紹和前言,可以更清楚知道故事內容
第一塊奇怪拼圖:關於遺棄和孤獨成長
和弟弟年紀差了大約三歲多一些
現在還依稀記得弟弟出生時的記憶
弟弟出生之後
每一個夜晚…
我看著爸爸和媽媽抱著弟弟
在床上互相擁抱
媽媽在親著弟弟,跟他說她很愛他
爸爸在旁邊湊熱鬧
那時候的我不懂….
為什麼爸爸和媽媽從來沒有這樣擁抱我
也沒有這樣親我的臉頰…
為什麼我是跟奶奶一起睡覺的?
而不是跟著爸媽睡的….?
小孩子其實心思敏感細膩的吧…
查覺到媽媽隱隱約約的拒絕
基本上每晚媽媽下班回家
媽媽都會親吻弟弟和擁抱弟弟
而爸爸也都會跑上去湊熱鬧
我不是跟他們一家人的感覺很強烈…
很落寞…很難過…
傳統台灣父母是不是都會跟小孩說
「你是從垃圾桶裡面撿來的!」
小小年紀的我….真的很難過…很難過…也相信了…
其實一定會忌妒弟弟的
因為他擁有了所有的寵愛
想要的玩具,爸爸和媽媽都會買給他
而我可能要說好多次,或者要節日…才能有禮物…
果然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差別待遇真的太多
記憶深處的一次是停電了
我和弟弟嘰嘰喳喳地找著爸爸講話
但爸爸忽然跟我說…
你可不可以安靜10分鐘,然後打了我一巴掌…
後來我就學會了不說…
任何傷痛都學會不說
孩童們有天然的孺慕之情
但我從沒什麼感受到父母陪伴的溫暖
小時候就這樣孤獨一個人長大了…
自己看兒童故事
自己玩遊戲
自己玩積木
後來媽媽在我九歲離開家了…
到了十一歲…
姑姑和奶奶才告訴我
離開家的那個媽媽
不是我的親生媽媽…
我在八歲的時候就猜到了
爺爺奶奶跟我睡一間房間
他們帶我出去玩
陪我打預防針,帶我看醫生
印象中父母沒有陪我做過什麼…
很深很深的孤獨感,伴隨著自己的成長。
這長期的插在我的心成為一根刺....
長大後心態轉變:
奶奶後來跟我說
我媽媽兵變了爸爸
爸爸那時痛苦的撞牆
所以…我爸爸會對我忽略的原因…
就是我是帶給他很大傷痛的人
的女兒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天天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困難只是一塊長得很醜的拼圖
作者背景摘要 以後的文章不要寫很多黑暗 先從這裡開始看吧
困難只是一塊長得很醜的拼圖
作者背景摘要 以後的文章不要寫很多黑暗 先從這裡開始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我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的生活當中,媽媽從我五歲起就扶養著我長大,爸爸在我還沒進入幼稚園時期,就有好幾次入獄,在懵懂之中,我好像知道爸爸是一個社會人,又稱為「8 + 9」,在爸爸還在的時候,媽媽從未打過我,爸爸是一個情緒沒有很穩定的大人,也是我最討厭的大人。 從爸爸身上看見兩雙腿都是刺青,我想那是
我是一個很膽小的哥哥。 居然還清楚我跟我妹從我原本和爸媽一起,搬到阿嬤房間睡的那晚。記憶中他們什麼東西用丟了,一路到半夜,房間都顛倒了,我爸吼著我媽,我媽回嗆我爸,還是沒有找到(但我事後跟他們求證,他們都沒有印象有用丟東西這件事)。還清楚我還得安慰自己只是暫時的,才肯不情願地過去。不久他們就離婚了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想要堅持一件事很困難,而對一件熱愛的事放手卻也一樣困難,更何況有時候要放手的,是摯愛的人。從小我總是被大人的層層愛意包圍著長大,在同儕中似乎也常在比我成熟的人中,被照顧、被保護,很少有一個比我小的人可以愛,而當我有了弟弟,我換了個截然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我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的生活當中,媽媽從我五歲起就扶養著我長大,爸爸在我還沒進入幼稚園時期,就有好幾次入獄,在懵懂之中,我好像知道爸爸是一個社會人,又稱為「8 + 9」,在爸爸還在的時候,媽媽從未打過我,爸爸是一個情緒沒有很穩定的大人,也是我最討厭的大人。 從爸爸身上看見兩雙腿都是刺青,我想那是
我是一個很膽小的哥哥。 居然還清楚我跟我妹從我原本和爸媽一起,搬到阿嬤房間睡的那晚。記憶中他們什麼東西用丟了,一路到半夜,房間都顛倒了,我爸吼著我媽,我媽回嗆我爸,還是沒有找到(但我事後跟他們求證,他們都沒有印象有用丟東西這件事)。還清楚我還得安慰自己只是暫時的,才肯不情願地過去。不久他們就離婚了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想要堅持一件事很困難,而對一件熱愛的事放手卻也一樣困難,更何況有時候要放手的,是摯愛的人。從小我總是被大人的層層愛意包圍著長大,在同儕中似乎也常在比我成熟的人中,被照顧、被保護,很少有一個比我小的人可以愛,而當我有了弟弟,我換了個截然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