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O、失望性情感隔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當我要回娘家的當天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我一點都不喜歡跟爸媽相聚,對我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到只是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很淡,淡到我對於這樣的親情都感到納悶。

爸媽從小對我的忽視,是會讓一個小孩感到尬尷的程度。像是出遊時同學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我心裡知道沒必要,但身邊的人一一排隊,我也只好硬著頭皮,通常得到的回應是:「到了就到了啊」不等我說完,連再見也沒有,電話就被掛斷了。

記得以前無論發生什麼事,爸爸永遠不在家,媽媽總是一副跟她說這些幹嘛的冷漠。其實我很小就知道,我的家庭真的不可愛,我從來不帶同學回家裡玩,因為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我不知道朋友來家裡要怎麼招呼他們。

回家對我來說,就只是盡義務而已,所以我每次回家後,都會告訴自己,這個月我該盡的責任已經完成了。我與父母是沒有太多緣分的,現在換他們打來問我什麼時候要回去,我總會找一堆理由,甚至有時候會問:「我回去幹嘛?」

我依稀記得,我也曾期待和盼望有一對溫暖的爸媽,但從小被無視與不被在乎的感受一次次堆疊後,我已經不再將希望放在他們身上,失落太久,只能從他們跟鄰居炫耀我的成就時才有一種,啊!原來爸爸媽媽還知道我的事,但不是來稱讚我本人,只是他們在鄰里間的一個話題。

我終於長大,然後早早搬離了那個家,我一個人過日子時從來沒有想念過家,大學還是要抽宿舍,儘管都在台北市,看到同學想家躲在被子裡哭時,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我從不知道那種眼淚是什麼滋味。

怎麼會突然提到這些?因為最近他們知道孫子放暑假,他們可能期盼著我帶孩子回去,可是當我看到自己爸爸或媽媽的電話,心裡的煩躁和不耐煩又跑出來了,我也變得對他們冷漠,接起電話只想知道又怎麼了?從小我的需求從未被看見,那種近乎虐待的忽視,是一個孩子無法承受的無助。

或許他們現在想要我看到他們的需求,但真的很抱歉,我從來沒得到過的東西,我不知道該怎麼給。我對他們沒有怨恨,也不是討厭,而是無感,好像這種無感已經是一種經年累月的習慣。

還好在我成長過程中一直有很棒的老師和同學彌補了我在依附關係中的不安全感,雖然原生家庭沒能給我太多的愛,但生命就是如此簡單,在這裡失去的會在另一處補足,本來我以為我是沒有能力愛孩子的母親,卻因為我長期壓抑對親情的能量,在他的生命完完全全爆發,因為有了他延續生命的意義完全彰顯。

至於我和爸媽的關係,既然我的失望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成了一種防禦機制,我想是其來有自,我想順其自然,不要隨意破壞這種情感的隔離對自我的保護,不是傷不起,而是現階段那不是我生活的重心了!


avatar-img
174會員
377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早上接到訊息後我就被點燃了。 本來昨天下午先生跟我約好一起去爬山,這是好幾天前就說好的事。為此我也跟朋友改了約期,結果先生跟我說他被主任找去看代課老師的試教評分。這已經是這星期的第N次了。 學生早早早就畢業離校,他從來不主動規劃這些可運用的時間,家裡百廢待舉,他從不主動規劃時間。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已經連著好多天下午,我都直接出門走一走步道,運動不但可以消耗我的體力,更可以讓浮動的心穩定,不那麼躁動。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我的話越來越多、心越來越野,現階段的我,好像很難感覺悲傷的情緒,聽什麼都順耳,看什麼都順眼,我知道,我一定要好好運動才能調節現在對世界過度美化的的正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氣候變遷對於有心理疾病的人會帶來更致命的威脅。 天氣越來越躁熱,極端氣候的變化對雙相情感疾患(躁鬱症)等精神疾病被視為不利的因素。其中思覺失調與躁鬱症患者因為大腦前下視丘的訊息神經傳遞有所損害,導致患者更容易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
白天已經做太多事了,沒什麼家務可做,只好開始隨意翻一些書,後來看見一段話: 如果我只期待我想要的結果 那就不叫交託 那是交代 即時結果不如預期 也要相信上帝已將最壞的一部分挪去 把心心交在上帝手裏 祂必會穩穩地托住你 好喜歡這段文字,於是隨手拿了紙筆抄寫下來,反覆誦讀。
有一項待辦清單一直縈繞在我心頭,需要去見一些不想見的人。當然也不那麼全然,其中我關心的一、二位,也是有的。 不想遇到討厭的人,討論一些敏感的話題,逃避真的很有用。我很愛逃跑,逃到無路可退的底線我才會乖乖就範,逃避並不可恥,我覺得還可以選擇不面對,表示還有時間糾結。
從早上接到訊息後我就被點燃了。 本來昨天下午先生跟我約好一起去爬山,這是好幾天前就說好的事。為此我也跟朋友改了約期,結果先生跟我說他被主任找去看代課老師的試教評分。這已經是這星期的第N次了。 學生早早早就畢業離校,他從來不主動規劃這些可運用的時間,家裡百廢待舉,他從不主動規劃時間。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已經連著好多天下午,我都直接出門走一走步道,運動不但可以消耗我的體力,更可以讓浮動的心穩定,不那麼躁動。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我的話越來越多、心越來越野,現階段的我,好像很難感覺悲傷的情緒,聽什麼都順耳,看什麼都順眼,我知道,我一定要好好運動才能調節現在對世界過度美化的的正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氣候變遷對於有心理疾病的人會帶來更致命的威脅。 天氣越來越躁熱,極端氣候的變化對雙相情感疾患(躁鬱症)等精神疾病被視為不利的因素。其中思覺失調與躁鬱症患者因為大腦前下視丘的訊息神經傳遞有所損害,導致患者更容易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
白天已經做太多事了,沒什麼家務可做,只好開始隨意翻一些書,後來看見一段話: 如果我只期待我想要的結果 那就不叫交託 那是交代 即時結果不如預期 也要相信上帝已將最壞的一部分挪去 把心心交在上帝手裏 祂必會穩穩地托住你 好喜歡這段文字,於是隨手拿了紙筆抄寫下來,反覆誦讀。
有一項待辦清單一直縈繞在我心頭,需要去見一些不想見的人。當然也不那麼全然,其中我關心的一、二位,也是有的。 不想遇到討厭的人,討論一些敏感的話題,逃避真的很有用。我很愛逃跑,逃到無路可退的底線我才會乖乖就範,逃避並不可恥,我覺得還可以選擇不面對,表示還有時間糾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姊姊的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我還是非常抗拒帶小孩回娘家。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Thumbnail
又要回台南了,半年來的一次。 很少回台南的我,很玻璃心的我 不太擅長跟家人相處 我討厭感情的任何討論 與其說討厭,某種情況更像逃避 單身一段時間,失敗的感情一段時間,討厭感情一段時間,逃避話題一段時間,至今。 最近好多有感情狀況的人尋求我的建議,我實在無顏給予建議,因為我對這話題過於敏感,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姊姊的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我還是非常抗拒帶小孩回娘家。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Thumbnail
又要回台南了,半年來的一次。 很少回台南的我,很玻璃心的我 不太擅長跟家人相處 我討厭感情的任何討論 與其說討厭,某種情況更像逃避 單身一段時間,失敗的感情一段時間,討厭感情一段時間,逃避話題一段時間,至今。 最近好多有感情狀況的人尋求我的建議,我實在無顏給予建議,因為我對這話題過於敏感,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