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或清楚得慢⋯⋯ 都無所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正確瞭知「使心靜止的方法」。
不要緊盯著看,想要看個清楚,因為那是用肉眼看清外在粗糙事物的方法。
如果用那樣的方法來看修行時的內在畫面,將適得其反。
應當要先讓心細膩起來,與內在的修行畫面同等細膩,方能得見。
使心細膩之法需要非常輕盈,就像只是輕輕地過目而已。
並且要做好「不清楚或清楚得很慢都沒關係」的心理準備。
心中切勿有「不清楚就糟了」或「非清楚不可」這樣的想法。
meditation card 23
meditation card chinese TWN 23
meditation card chinese 23
不清楚或清楚得慢⋯⋯都无所谓
要正确了知“使心静止的方法”。
不要紧盯着看,想要看个清楚,因为那是用肉眼看清外在粗糙事物的方法。
如果用那样的方法来看修行时的内在画面,将适得其反。
应当要先让心细腻起来,与内在的修行画面同等细腻,方能得见。
使心细腻之法需要非常轻盈,就像只是轻轻地过目而已。
并且要做好“不清楚或清楚得很慢都没关系”的心理准备。
心中切勿有“不清楚就糟了”或“非清楚不可”这样的想法。
如同保有正念地睡着那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19內容數
泰國法身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而法身寺的導師法勝大師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老, 他在知名佛教有線電視節目"夢中夢幼兒園''中自稱是不大老師, 而這個專題便是將法勝大師的禪修開示語錄翻譯成中文, 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 翻譯來源取自於泰語書籍แด่นักรบกล้าแห่งกองทัพธรรม 第26-50的禪修開示卡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kman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慢慢累積,不要限定必須在何年何月何日有所成就, 像是今天或哪天必須到達怎樣細膩的程度, 或者在雨安居前必須要有細膩的內在經驗等等。 不要訂立這樣的修行目標。 輕鬆舒適、清涼愉悅地持續不斷練習下去,要能感到法喜。 若在禪堂內外的每一次練習都能感到法喜,就是用對方法了,
內在要維持清涼、細膩、柔和、寧靜、軟綿、舒適的感覺, 就如同火車行駛在軌道上,經常會有一個熟悉的聲音,說道: 管它現在開到哪裡了!只要一直坐著,自然就會到站,會到達目的地。 修行靜坐也是如此,已經到哪裡了並不重要, 只要不心急,沒有不悅的情緒,持續坐下去, 自然會到達最終目的地。
如同沒有時間概念般地持續練習,凌駕時間之上。 這樣的話,將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或陷入時間的框架中。 淡定不焦躁的狀態,將使我們的心變得細膩起來, 即使要等待個千萬年,依舊從容不迫。 若想學好法身法門,就必須那樣地清涼自在。
靜坐之時,不需要過度專注。 不要因為美好的禪修經驗已經過去了,而感到惋惜。 那將使我們犯下急功心切的錯誤,一直想要盡快有所成果。 我們要做的是放下,放下的心才能再度感到喜悅。 不然的話,心將舒坦不起來。
不要想著:「心已經都這麼寧靜了, 應該會有新的內在經驗出現才對,為什麼還遲遲未有任何變化?」 不要產生這樣的念頭。 沒有變化將隨它沒有變化,有所變化就隨它有所變化, 以最平常不過的心態,如如不動地持續下去。 一顆平常心,才得以修習法身法門。
靜坐時切勿多疑,要讓自己就像是一個沒有頭腦的機器人那樣。 不要對內在經驗做任何分析、研究或判斷, 例如現在做到哪個程度了,等等之類的。 讓自己就像是個幼兒園的兒童一般, 儘管外在身體已經是個大人了,但內在心靈卻如同幼兒般的天真無邪。 幼兒不會有過多的知識包袱,只會照著話去做而已。
慢慢累積,不要限定必須在何年何月何日有所成就, 像是今天或哪天必須到達怎樣細膩的程度, 或者在雨安居前必須要有細膩的內在經驗等等。 不要訂立這樣的修行目標。 輕鬆舒適、清涼愉悅地持續不斷練習下去,要能感到法喜。 若在禪堂內外的每一次練習都能感到法喜,就是用對方法了,
內在要維持清涼、細膩、柔和、寧靜、軟綿、舒適的感覺, 就如同火車行駛在軌道上,經常會有一個熟悉的聲音,說道: 管它現在開到哪裡了!只要一直坐著,自然就會到站,會到達目的地。 修行靜坐也是如此,已經到哪裡了並不重要, 只要不心急,沒有不悅的情緒,持續坐下去, 自然會到達最終目的地。
如同沒有時間概念般地持續練習,凌駕時間之上。 這樣的話,將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或陷入時間的框架中。 淡定不焦躁的狀態,將使我們的心變得細膩起來, 即使要等待個千萬年,依舊從容不迫。 若想學好法身法門,就必須那樣地清涼自在。
靜坐之時,不需要過度專注。 不要因為美好的禪修經驗已經過去了,而感到惋惜。 那將使我們犯下急功心切的錯誤,一直想要盡快有所成果。 我們要做的是放下,放下的心才能再度感到喜悅。 不然的話,心將舒坦不起來。
不要想著:「心已經都這麼寧靜了, 應該會有新的內在經驗出現才對,為什麼還遲遲未有任何變化?」 不要產生這樣的念頭。 沒有變化將隨它沒有變化,有所變化就隨它有所變化, 以最平常不過的心態,如如不動地持續下去。 一顆平常心,才得以修習法身法門。
靜坐時切勿多疑,要讓自己就像是一個沒有頭腦的機器人那樣。 不要對內在經驗做任何分析、研究或判斷, 例如現在做到哪個程度了,等等之類的。 讓自己就像是個幼兒園的兒童一般, 儘管外在身體已經是個大人了,但內在心靈卻如同幼兒般的天真無邪。 幼兒不會有過多的知識包袱,只會照著話去做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比如說我們觀察呼吸。觀呼吸的時候,隨著你的心越來越定,你呼吸的相狀從氣相到息相,綿綿密密,若有若無,若存若亡。這個息相會越來越細,但是同時你能觀照的心也更加敏銳,所以你這個息的所緣境應該還是非常清楚的。你可以看到它從粗到細,可以看得清楚。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Thumbnail
冥想是很簡單的對內談話,也是很簡單的自我整理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比如說我們觀察呼吸。觀呼吸的時候,隨著你的心越來越定,你呼吸的相狀從氣相到息相,綿綿密密,若有若無,若存若亡。這個息相會越來越細,但是同時你能觀照的心也更加敏銳,所以你這個息的所緣境應該還是非常清楚的。你可以看到它從粗到細,可以看得清楚。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Thumbnail
冥想是很簡單的對內談話,也是很簡單的自我整理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