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寫的體悟》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寫作和寫作業,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但在我這裡,它們等於同一件事。只要和書寫有關,我就有各種莫名的偏執。這些偏執,跟潔癖差不多,整體上足以維持環境的整潔,感覺健康、有秩序,卻是用極大的心神消耗和內外底抗換來的。
不時有朋友羨慕我,因為喜歡寫,所以寫起作業應該易如反掌。聽了這句話,先覺得被打了一巴掌。
不是我鄙棄這些稱讚,而是這些稱讚與我的真實狀況圖文不符。可能正是因為我對於文字實在太喜歡,我的作業,不視為作業。我覺得那應該是我的作品。
所以,我找到很多逃避寫作業的理由。現在沒有靈感、Q2公司要提交三年預算、小孩子月考到了得陪讀、疫情外用與外帶都不安全,三餐都要自己煮,哪有美國時間寫。
真拖到沒理由再拖,小孩都被先生帶去公園打球,晚餐也訂好麥當勞。我認命打開電腦,敲打幾個字之後突然尿急,起身時發現整間廁所都很髒,於是卯起來清潔廁所、陽台地板、還有廚房。
再不然,就是寫不了幾行,靈感蜂擁而至,應該要寫作的額度被我拿去寫散文和小說。
無數人類圖的學長姐和同窗開解我,先求有、再求好,然後不要對自己這麼苛刻,這是學習的過程,不是在爭奪文學首獎的場合。
我就是頭腦硬、耳朵聾,明明覺得很有道理啊,回過頭依然故我。
直到這些日子,我看到陳雪與張西的文章。她們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家,那種喜歡也夾雜著對自己不成氣候的失望。何時才能跟她們一樣啊。
陳雪最近出了新書、而張西遠赴英國攻讀研究所,在人生不約而同展開新計畫的時候,她們回顧著一路走來的陰溝。
那些文章,陳述了貌似水到渠成的背後,她們行經低谷的堅持與相信。在根本不確定前面會有甚麼的每一天,如何依靠著自律的練習,和心智的砥礪,一步一步走向心目中想成為的自己。
沒有甚麼更好的形容詞可以描繪我的觀後感,完全就是被雷打到那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兩位的粉專,一系列心聲寫得非常鞭辟入微)
像是,陳雪寫:「或許短時間內你會看到很多人比你活耀,比你受歡迎,比你得到更多榮譽與名聲,但不要因此動搖,你要走自己的路,不用去仿效別人。寫出來比寫到最好更重要,唯有一直寫下去,才有可能靠近你心中真正想要的。不要為了完美主義而遲遲無法下筆。只有寫出來的稿子才是屬於你的。」
也像是,張西說:「每一條路、每一扇門後面,都必然有怪獸、有凶險,最好的風景也會下雨(這也是好幾次我的演講標題)。反思我從小就長得奇怪的成績單,以為能逃避的東西,都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阻礙,以為逃走了,其實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附著在生命裡。學習到這件事情後,加上為了想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對於不完全喜歡的事忍受度會變高,因為知道自己正在為什麼而努力。」
我終於發現自己一直用著好笑的藉口來面對應該的作業,意志力中心空白不適合承諾時間表、目前對於寫作業沒有回應。而且我本來就不是做事規律的人呦,代表固定韻律的5號閘門沒有被啟動。
問題在於,我原本就不是抱持著交作業的心態來寫作業的,不是嗎? 踏上人類圖的學習之路後,大概被問了一百次類似的問題,妳覺得人類圖對妳而言是甚麼?
這條路走得越久,後面五十次的回答變得簡短與趨同,「人類圖讓我認清自己對於書寫的渴望,持續感受到活水想要寫下去。」
雖然我也想利用這份知識服務有需要的人,但優先順序是,我透過人類圖找到了書寫的根源和理由。從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與釋放,再不用顧忌世俗的眼光,更不用指望世俗來滿足我的渴望。
既然如此,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為什麼這麼軟弱與退縮呢?對,我意志力中心空白,我的直覺權威不時被頭腦輾壓,我的薦骨完全開放。那又怎樣?如果真心喜歡,我會找出適合自己的完成方式的吧。
於是,就這樣,我遵循陳雪的建議,再忙也保留時間書寫,如同現在全家都睡了,我開個夜燈坐在書桌前。也可能是在大家都還沒清醒的早上,我會利用洗漱時間醒醒筆感。半小時、一小時,都好,專心地寫、安靜地寫,先不去想文字夠不夠好。寫出來的都是好的。
當然,身體會有自己想寫的東西,有可能不是作業,而是透過爻辭與圖,發現了別的故事切角。沒有關係,都寫,現在我盡量不做取捨,一旦取捨就會產生怪誕的自棄心理,為什麼作業總是寫不出來,寫這些沒用的到底要幹嘛。然後就甚麼都不想寫。
唯一的差別只是,作業我練習精簡,不要花太多篇幅描述情節,只集中精神清楚陳述一個觀點。點到即收。這也是一種分析師的必要練習,因為真實的解讀,不是自說自話,而是聽人說話。凝鍊的觀點將能打開幽微的心和口。那才是分析師的修為與職志。
然後,最重要的,我學習以內觀的方式,來過每一天的生活。交付當下的每一刻,給身體感官細細嚼嚥過。生活的味道是甚麼?喜怒哀樂是為了甚麼?以此去親近流日的閘門與通道,所帶給我的體驗。下筆自然多了一點把握。
這一兩個月,慢慢地,我感覺自己正進入「流」的狀態,順流逆流,漲潮退潮,不會像從前一樣,劇烈干擾我寫作的意願和心緒,反而時時刻刻,我都有一些想寫下來的衝動。作業有了進度,粉專保持一定的更新狀態,就在剛剛,發生福至心靈的奇蹟,我為好朋友的圖寫出了這樣的詮釋:
「這幾年的遭遇,可能是上帝要為你鑄造一頂獨有的面具,使你可以優雅、從容地和眾人分享,你如何穿越生命重大的考驗,繼而引導大家走出迷堆,受傷困頓的,也得以療癒。作為5/1,妳可以擁有很多張面具,成為深入不同族群的介質和工具,但妳永遠要清楚自己的本質,勇於直視自己的內心。當悲傷、頹唐的情緒襲來,妳就是不想把腰桿挺直繼續,任隨自己癱軟如泥吧。不要對自己戴著面具。靜待情緒的泥濘放晴、回歸清明,在人生下半場,真實掌握與臣服於當下,沒有甚麼是『我應該』,而是明白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對於正確的人事說出,『我願意』。」
這一刻,我好感動。覺得自己切實寫出從這門知識理解到的運作、同時真摯傳遞我的支持,沒有太多學術艱深的語言,也不存在過份的修飾。
當下便轉貼給朋友,希望她能感受到被溫柔地接住。
現在,我仍然把寫作和寫作業,當成同一件事,希望我的作品能夠維持獨有的品質。
但我也認知到,面對喜歡的事,光靠喜歡,遠不足夠,還要透過日復一日的履行。而關於品質,不求無懈可擊,先振筆進擊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傳播人,人類圖準分析師。在公關行業謀生,歷經萬水千山的職場修羅。懸而未決的夢想,是身心安坐,成為字字珠璣的創作者。或寂寥或喧嘩,以妙筆、以真心,為自己喉舌,願你亦能保持自在與靜定,捨得為自己這麼做。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