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確認偏誤:大腦為理解而信任
《銷腦行銷》告訴我們:大腦為理解而信任。對大腦來說,只有了解資訊,才知道資訊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而一旦理解,大腦就會確認資訊的真實性。
什麼意思?就是當一個概念出現在腦中時,我們會先試著理解它、把它當成真的,然後去解釋可能的原因。
這很常見,舉上一個【錨定效應】的案例。
當你進入一個新環境,單位的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時,你的大腦會先把它當成是事實,然後尋找他很難相處的證據。
《鋪梗力》告訴我們:「為了決定某個可能性是否正確,人通常會尋找確證而非否證,也就是能夠證實這個想法,而非推翻這個想法的證據。畢竟記住存在的事物,要比記著不存在的事物還容易。」
或許這個現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認為算命、心裡測驗、星座會很準。當算命師看看你的手相、折折你的手指,然後告訴你:「你是一個有彈性的人。」你就會開始搜尋自己有彈性的事例。
反之亦然,當算命師告訴你:「你是一個在有些時候特別固執的人。」你也能夠找出相關的事例。
總之,他怎麼說,都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有時彈性、有時固執的人。
這個現象還有一個加拿大的研究可以說明,研究員只是稍微調整問卷上的文字,就導致問卷的結果有天壤之別。
這個研究分別問兩組受測者:在社會是否感到快樂、在社會是否感到不快樂。結果被問到「是否感到不快樂」的受測者那組,更容易聯想到不快樂的事,而宣稱自己不快樂。
總之,上面簡單列舉三項心理學的偏誤,能讓我們清楚知道:人的決策相當容易被控制,很多時候並不是出於意願。
而且,我們不會承認這件事,我們不會承認自己受到影響而做出選擇。就像一個認定男友出軌的女生,看到男友和所有其他女生對話的訊息都會生氣,她不會認為這是過度、不理性的反應。
看到這裡,我想或許你還是不服氣,覺得我硬是扣了一個「不理性的帽子」給你。這很正常,我以前也這樣認為。
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會輕易受到操控,很多仍然是出自於客觀條件的選擇而做。至少我買個菜也知道貨比三家吧?這樣難道不理性?
沒關係,第二段我們就來探討:為什麼我們總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決策者。
二、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好,我必須先向你道歉,因為人在做決策的過程,還是會透過理性來縮小選擇。
假設你正在想找戀愛對象,你可能會先列出幾個篩選條件,甚至做成一張「評估表」來限縮自己的選擇。比如說:長相中上、氣質路線、不跑夜店、喜歡動物……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更有效率」的找到理性的伴侶。
但,接下來呢?《鋪梗力》告訴我們:「談論到最後決定的時候,理智就罷工了。」假設你最終有兩個目標對象:A和B。A在你的「理性評估表」中分數較高,但不知怎麼的,你對C特別有好感,即便他因為不喜歡動物被你扣分。
這時你會選擇A還是C呢?「跟著感覺走吧!」你可能會這樣告訴自己,然後選擇和C在一起。
當你的好友或閨蜜問你:「為什麼不選A啊?他不是比較好嗎?」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想出很多理由說服你的好友或閨蜜,最後也會在心裡說服自己。
這是我們天生的能力,人是非常善於自我合理化的。還記得嗎?認知失調。
我們總希望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行為保持一致,避免產生「認知失調」的不適感。只要你想找,一定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決策找到合理的解釋。
簡單來說,我們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往往是因為重大決策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有許多理性思維作為根據。但最終影響我們做出最後決策的,仍然是偏見、恐懼、渴望、直覺這些非理性的原因,即便我們仍會覺得這是基於理性思考下的產物。
三、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何幫助?
了解人做決策不是理性的,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我認為有三個最重要的好處。
首先,當你成為說服者時,要知道最重要的不是一直講道理,而是改變對方的感受;再來,而當你身為接受者時,要記得辨別說服者語言和非語言的說服技巧。最後,知道自己是不理性的這件事,其實就是讓自己離理性更接近一步。
1. 說服最重要的不是邏輯
很多人覺得說服別人只要有道理,別人就會買單,這是大大的誤解。因為影響我們決策的因素,很大的程度來自「感覺」,也就是「不理性」的成分。
假如你是一個銷售人員,要如何讓消費者認同你、喜歡你、照顧你、依賴你、信任你,才是影響能否成交的重要關鍵。
如果你只是不斷強調自家商品有多好,性能、功能是對手品牌的XX(量化數值),不買是對方的損失,消費者就可能不會買單。
只要他喜歡你,就有上百個理由能跟你買;相反的,要是他想拒絕你,一樣可以找到上百個理由。
而且他會覺得自己是理性的。
2. 避免掉入說服者的話術陷阱
說服別人時,影響別人的感覺很重要;相反的,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決策是如此容易受到影響,就要對他人的說服技巧提高警覺。
「對方在試圖營造什麼感覺?」「對方給的選擇是合理的嗎?還有其他選項嗎?」「對方的證據鎖推測出來的結論是對的嗎?」……
3. 成為一個相對更理性的人
當你意識到,原來人這麼容易受影響,你就能想辦法讓自己不要被影響。
比如說,當你的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這時候要克制自己大腦的錨定效應,告訴自己:「難相處是他的感受,我自己再觀察看看。」
而當你減少錨定效應的影響,也會減少確認偏誤的力量。你會更客觀、冷靜的去看待主管處理人、事的手段和目的,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他有問題,就認定他有問題,且試圖證明他有問題。
這時候,你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總結
《好好說話》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我們活在一個由話術建構的世界,這個秘密少有人知。」
是的,我們總以為自己有能力判斷對錯,有能力做出理性的決策,有能力抵抗廣告的干擾,但事實是,我們不斷被生活中的話術給影響,而我們渾然不自知。
怎麼辦呢?《鋪梗力》告訴我們:想要避免說服者的影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意識到他們在說服你。
而在那之前,你要先願意接受:人是不理性的。
承認自己的不理性,才能在真正關鍵的決策中,做出真正最好的選擇,也才能坦然接受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追蹤IG:看更多簡報表達的圖卡教學
官網:了解更多(關於我、服務項目、最新活動、其他專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