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全球瘋綠能 \\ 各國綠色產業鏈的布局

前陣子我們看完了能源是多麼重要的產業,而且油價幾乎是08年金融海嘯後的高點,戰爭後各國在石油的策略,也是大不相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們上周的產業分析「新局勢下催生的「新FAANG」! 燃料篇」。
這週要跟大家分享綠能的產業鏈,全球新冠疫情以及接續的俄烏戰爭,造成全球供應鏈大亂、金屬價格暴漲,對能源儲存產業造成相當大壓力,而在這個困難關頭,電動車業的蓬勃發展,從最初本來是能源儲存產業的助力,現在反而很尷尬地成為阻力。
現在大家要面對的是眼前戰爭下的能源衝擊,相信在大家想出一個相對應的方法之後,會繼續把綠能的產業拚下去。畢竟許多國家已經開出支票,像是德國想在2030年讓所有燃煤電廠走入歷史、還有歐盟希望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等等目標,這些承諾都會讓綠能的產業更加興盛。
  1. 最近世界綠能產業遇到的問題
  2. 各國近期對於能源的策略與態度
  3. 台灣綠能產業的契機
  4. 綠能相關產業個股
  5. 結論

最近世界綠能產業遇到的問題

供應鏈原物料問題加上電動車產業爭搶鋰電池
前幾年電動車產業在快速發展的時候,許多產業鏈的技術都快速成長,像是特斯拉就也自栩是一家能源公司,使得能源產業所需的電池上游原物料產業得以發展完整。
但是電動車電池需求突然大增時,吸光了上游原物料以及供應鏈的出貨,能源儲存產業面臨缺料問題。美國多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不是延後原本進行中的能源儲存計畫,就是乾脆取消。畢竟這些公司的獲利跟需求都不是立即性的,跟電動車產業,是客戶們天天都在催單的狀況不同。
所以特斯拉同時是電動車業者,供應策略是優先供給本身電動車需求,使許多仰賴特斯拉供貨的鋰電池能源儲存商只能乾瞪眼,慢慢的等上游配給。
根據美國最近的數據顯示,因為鋰電池隨著鋰與鎳價上漲,成本自去年來已經上升了 20%。
另外,鋰電池有2/3生產地點是中國,大家也都知道上海封城、沿海地區限電的影響有多大。以上幾個原因讓安裝儲能設備的速度大幅放緩。
在大環境較亂的狀況下,電動車產業比能源儲存產業更能搶到鋰電池供應,原因有很多像是資金較多、訂單充足、短期需求較強等等。於是能源儲存產業受到較多的影響。最消極的做法,只能等待全球供應鏈亂象慢慢過去了。

各國近期對於能源的策略與態度

綠能股獲青睞逆勢大漲
地緣政治致使各國積極提升能源自主,也因此讓全球處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且環境意識提高,也有助於政府政策協助相關產業發展。尤其此時全球同時面臨疫情、烏俄戰爭、原油大漲、通膨、美元升息等危機,讓綠能概念股逆勢大漲。
綠色能源是指對環境相對友善且低溫室氣體排放,能夠藉由大自然的循環來產生源源不絕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資源,以及地熱能。
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超過300家品牌大廠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聯盟,公開承諾在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其中包含了Apple、Google、Facebook、Walmart、Starbucks等巨型企業,而台灣的台積電、台達電、宏碁、華碩也相繼宣示加入。據媒體報導,RE100企業會員的全球綠電總需求,已超過G7任一會員國的總用電量。

歐洲11國呼籲堅定推進綠能轉型、加速擺脫對俄依賴
在制裁的背後,根據路透社的資料,有11個歐盟國家(丹麥、奧地利、德國、西班牙、芬蘭、愛爾蘭、盧森堡、拉脫維亞、荷蘭、瑞典、斯洛維尼亞)在四月底發布一個聯合聲明,希望趕快綠能轉型,盡快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並且歐盟國家、歐洲議會本來就有一連串的綠能措施,包括改革歐盟碳市場、2035年禁售新型內燃機(ICE)汽車以及制定更高的可再生能源目標。
五月份的時候,也開始談判跟說服各國去逐步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以建立更實惠、安全和永續的能源安全。雖然中間過程艱辛,一度匈牙利是大力反對,最後匈牙利和歐盟達成妥協後,同意對俄羅斯出口歐洲的逾2/3石油實施禁運,作為第6輪對俄經濟制裁的一環; 並且在年底前禁止90%俄國石油進口。
制裁到底有沒有用,不是我們這次要討論的部分,在一邊制裁的同時,歐盟是否有餘力顧及綠能,才是我們這次需要了解的事情。
上述我們有看到歐盟本體對於綠能的聯合聲明還有態度不變,都是會繼續衝刺,或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他們意識到更須努力擺脫對俄羅斯進口石化能源的依賴,加速綠能轉型,不過,儘管歐洲正加速轉向使用潔淨能源,卻面臨綠電儲存裝置容量不足的問題。
歐洲能源存儲協會(EASE)表示,歐盟需要在2030年前,綠電存儲容量擴增3倍以上,這樣才能充分支持其綠色轉型;這意味著,在未來8年,平均每年須設置約14百萬瓩(GW)的存儲容量,將需要任何現有的存儲技術。
歐盟的態度我們了解之後,下面來看看各國最近的狀況。

德國
德國身為再生能源的擁護者與領頭羊,先不論他們跟其他國家買了多少石油或者核電,之前的一些法案,像是他們在2011年宣布將於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廠、「2050氣候行動計畫」還有在2019年公布的最新「氣候變遷法案」都顯示了他們的決心。下面幾項是氣候變遷法案的幾個粗項:
  1. 德國未來將斥資 540 億歐元,在 2030 年前達成溫室氣體相較 1990 年減少 55%目標。
  2. 自2021 年起,向「排碳大戶」收取每噸二氧化碳 10 歐元,每年都會漲價,到 2025 年每噸為 35 歐元,碳價最多則到 60 歐元。
  3. 再生能源附加費逐漸減少,2021 年每 KWh 降 0.25 歐元,2023 年再降 0.0625 歐元。
  4. 設立離岸風電安裝目標,盼裝置量能在 2030 年突破 20GW,也就是說德國 2020 年到 2030 年要增加近 13.5GW 離岸風電。
我們看完上面德國的法案之後,雖然最近德國宣布將增加用煤火力發電的比例,然後限制使用天然氣發電,但表示2030年讓所有燃煤電廠走入歷史的目標不變。
另外德國政府其實有在考慮延長僅存核能電廠壽命,或是拉長燃煤電廠營運年限,以確保能源供應無虞。
不過,德國經濟與環境部綜合考量近程與中程情境,不建議延長剩餘三座核能廠營運期限。如今僅存的三座核電廠可能還是會預計於在今年底停止運作。藉此加速能源轉型。

法國
法國在面對天然氣短缺的同時,還身陷國內要求綠能聲浪高漲的困局。法國是很靠核能的國家,核電提供了全國70~80%電力,但現有56個核反應爐有半數停擺或正在維修及補充燃料。
另外他們2015的時候通過一個法案是「邁向綠色成長之能源轉型法」,希望在2025年核能發電占比降到50%。2018法案又修正,延後核電占比減半的年限至2035年。
但到了2021年,法國又宣布復興核電產業,更準備著手興建約14座新的核子反應爐。但是法國在這項建設上,一直有超出成本和工程延誤的問題。在2022年五月份的調查中,法國核能發電量降至近30年來新低。
目前他們已讓僅存的兩座燃煤電廠增加供電,以補足短缺的電力,之後俄羅斯停止供應天然氣之後,法國勢將進一步擴大對核電和煤電的依賴。

義大利、匈牙利
  • 義大利要靠卡達增加天然氣
俄羅斯幾天前對義大利減少天然氣供應後,義大利能源集團埃尼宣布加入卡達能源公司,在全球最大天然氣田擴張產量的計畫。不過,這個計畫要到2026年才投入生產。與德國和法國一樣,義大利也將依賴煤炭,補充天然氣的不足。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轉型綠能 力拚2040年前淨零碳排
  • 匈牙利得到莫斯科供氣保證
再生能源在匈牙利發電中的比重仍偏低,因此匈牙利是需要大量石油、煤炭跟天然氣的國家。匈牙利在這次歐盟的制裁中,提出反對意見。在許多談判之下,俄羅斯承諾將繼續輸送天然氣給匈牙利,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會履行與匈牙利的合約義務。另外匈牙利也能夠繼續從莫斯科接收廉價的原油。

奧地利
奧地利是個再生能源相當自足的國家。奧地利希望在2030年達成100%綠能電力,但必須先克服季節性差異。他們對於綠能的態度相當堅定,還曾經反對核電與天然氣列為綠能。
奧地利在夏季,六月份左右,可以達到電力需求100%由再生能源發電的程度。該月水力、太陽能及風力發電雖然並非其個別產能最佳季節。但其他月份還是要靠鄰國進口電力以彌補再生能源發電量不足,其中尤以冬季進口量最大。
最近因為戰爭因素,奧地利重啟封存的燃煤電廠。因為奧地利80%天然氣供應靠俄羅斯,所以他們把一座封存的燃煤發電廠重新啟用了。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對天然氣、石油的依賴。

荷蘭
2020年荷蘭使用的能源中,有25%來自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在其中有45%,生物質佔29%,太陽能面板佔26%。
可見荷蘭的風力發電是滿厲害的,在2017年有看到報導他們國內的火車皆以風能供電運行,為全球首例。但目前狀況不得而知。
最近的綠能轉型稍微遇到瓶頸,荷蘭考慮取消燃煤限制,這二個月宣布可能會採取措施增加天然氣庫存,增加燃煤發電比例。荷蘭現使用煤電發電的比例最高為35%。

英國
英國和其他歐洲先進國家類似,有相關的能源轉型計畫,將核能視為清潔能源,另外採取核能、風力並行,希望在 2035年減少78%碳排放(相對於2019年碳排量),並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相較於法國跟德國,英國的重點放在核能跟風力。首先他們會大幅提高核能裝置量,在 2050 年提高到 24GW,大約還要再新建 8 座核能反應爐。 再來英國投資了2.5億英鎊,帶動新的離岸風電合作夥伴關係。希望到2030年,1/3 英國電力的將來自於離岸風電。
另外英國其實也是能源的出口國,石油及天然氣出口產量連續三個月上升至 164 億英鎊,創下歷史新高。但也是有自己的問題,像是「石油暴利稅」還有英國能源巨擘英國石油在俄烏開戰後,決定退出俄羅斯市場,首季財報淨虧損高達204億美元(約台幣6,018億元),都是值得注意的事。

綠能對台灣來說一樣重要
我們看完這麼多歐洲國家的能源政策跟現況之後,其實不難發現,歐洲還是會以能源轉型為目標向前邁進。
台灣產業鍊有望在這巨大的即時需求中,得到訂單支撐,發展更堅實的相關應用設備,搶占綠能市場先機。
另外台灣自身的能源轉型,也應該要受到重視,但因為台灣土地面積較小,環評也視為重要的一環,如何在二方中取得平衡,也是重要的課題。
像是德國艾納康台灣總公司董事總經理Bart Linssen表示,在國際淨零排放的趨勢下,對台灣政府喊話說,目前在綠電整體目標上需要加速,像陸域風機這種較容易達成的小目標,不應該有過多限制,政府應儘速與業者進行協調。
歐洲風機商希望台灣政府放寬規定
另外這位總經理提到,美國、英國、德國的距離規定較嚴格,但是因為有著較大的國土面積可供開發,而國土面積較小的丹麥,人口數僅有台灣的四分之一,對都市發展程度高、人口高達2300萬、又是半導體產業為重的台灣來說,這些國家的規定未必適用;他說,歐洲的趨勢是陸續取消環評,以鼓勵陸域風機設置,比利時、荷蘭等國家,甚至在高速公路、鐵路、工業區、港口也都允許開發陸域風電。
在台灣工業區周遭環境,估計仍有最少3GW的潛在的風電容量,若2025年順利達標,約等於12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量,但台灣陸域風電開發最大的障礙,就在於找尋能快速取得許可的場址,因此政府應全力支持相關產業發展綠電,而不是設下更多限制。
以上都是該歐洲風機廠商的言論,但對於台灣環境保育的看法,我相信又是另一個戰場了。

台灣綠能產業的契機

上面的分析,已經把歐洲各國的策略跟態度大約看過一輪,雖然能源轉型在短期,可能並非歐洲的首要任務,但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歐洲更須努力擺脫對俄羅斯進口石化能源的依賴,加速綠能轉型,不過,業界人士關注,儘管歐洲正加速轉向使用潔淨能源,卻面臨綠電儲存裝置容量不足的問題。
歐洲能源存儲協會(EASE)表示,歐盟需要在2030年前,綠電存儲容量擴增3倍以上,這樣才能充分支持其綠色轉型;這意味著,在未來8年,平均每年須設置約14百萬瓩(GW)的存儲容量,將需要任何現有的存儲技術。
台灣產業鍊有望在這巨大的即時需求中,得到訂單支撐,發展更堅實的相關應用設備,搶占綠能市場先機。

美國新疆《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生效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底簽署《防止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法》,被限制的商品包括太陽能電池板,按照該法律中的「可反駁推定」(rebuttable presumption)條款,除非企業能夠向政府機構證明這些產品未涉及強迫勞動,「否則當局將一律推定所有來自新疆的商品都使用了強迫勞動」,並會按照《1930年關稅法》(1930 Tariff Act)禁止進口這些產品。
由於新疆是全球太陽能多晶矽原料生產重鎮,市占率高達五成,美方態度堅決,意味新疆製太陽能產品將遭美方「完全封殺」,在新疆遭抵制後,台廠有望喜迎轉單。
拜登政府上台後也同時在倡導再生能源,但若少了中國大陸供應太陽能板,此一需求缺口以美國在地產能絕對無法彌補,因此對台廠來說就是一個契機。

台灣綠能產業發展
工研院觀察,在各國政府、企業爭相投入下,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及隨後衍生的儲能產業將穩定成長,預估2022年全球將有350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成長約7.5%。預估今年台灣在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相關產業產值,將達新台幣2,095億元,年增率約5.7%。
淨零永續牽涉層面廣,未來針對電動車、氫能等減碳產品使用可能逐漸上升,對綠電的需求也會更高,且各國將依自有資源決定淨零技術的選項。台灣地小人稠,自產能源很少,需運用多樣的技術導入、行為改變及海外合作等做法,尋求更多的減碳可能與新商機。
工研院建議台灣以再生能源的產業發展經驗與能量,擴大發展新能源交通載具、節能商品、氫氣運用及各種工業製程或產品的低碳化,共同建構未來永續成長的社會。

台灣政策:四大推動主軸
以下是目前台灣主要在推動的四個主軸技術:
智慧新節能
  • 推動低壓智慧電表建置,再結合時間電價,讓用戶能依自己的用電習慣,參與適合的時間電價方案,響應節能,舒緩尖峰負載,擴大智慧電表效益。
儲能:
  • 能否將電能儲備、轉換最大化,增加使用率,是綠電能否穩定供生產、民生的最大考驗。。
太陽光電
  • 台灣太陽電池具全球產業競爭力,惟仍缺乏大型模組組裝廠,政府率先推動「太陽光電技術平臺2年計畫」,協助產業開發高效率、低成本元件技術,採行「產業園區」、「畜、農、漁電共生」、「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等方向。
風力發電
  • 打造臺灣風場成為具國際競爭力風場,建置風電發展所需水下基礎及重件碼頭,如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及臺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

儲能
隨著再生能源併網及滲透率提升,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及不確定性影響電網穩定。如此變動中的電網環境使得電力公司將會需要更彈性的調度及相對應的電網建設升級,儲能因而被視為解決方案之一。
儲能系統產業供應鏈主要可分為四大部分:電池子系統 (含電芯、模組)、電力轉換子系統、控制子系統、儲能系統整合
台灣在各部分皆已有廠商投入,目前儲能系統經常出現容量損失、循環壽命損失以及內阻增大等進而引發安全性問題,一直是儲能產業的挑戰,電池也在相關儲能事故案件中成為眾矢之的,急需較完善的系統運維相關依循準則。

太陽能
太陽能的缺點是有強烈的時間特性,仰賴日照,無法24小時供電,需大量的平面面積。
以固定優惠費率收購電能,由台電公司與設置者簽約、以固定優惠費率收購其電能20年,攤提設置成本,確保合理利潤。
預估年發電量102.1億度;一年減少CO2排放量約512.55萬公噸。

風電
風力發電的缺點是,有強烈季節特性,沒有風的時候就不能發電,無法24小時供電,有噪音問題。對鳥類生存有危險。
台灣目前規劃「先陸域、後離岸」策略,目標於 114 年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至 20 % 。
隨著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快速成長,台灣廠商開始切入風力發電零組件產業,包括葉片、鑄件、變壓器等。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綠能相關產業個股
綠能相關產業目前是市場上的一個重要題材,去年台積電收購台灣近99%綠電憑證,讓許多人開始關注國內綠色概念股。目前綠能產業大致上分二塊。第一塊是去增加綠能,像是風力、太陽能發電量,第二塊是電網、儲能設備的更新。
下面我們列出了幾個綠能的個股,供大家參考,分類的部分我們先以儲能系董、太陽能、風電 作為重點分析的分類。

太陽能股
  • 太陽能板關鍵材料「多晶矽」原先新疆供應量約占全球50%,美國抵制新疆的法律於月底生效後,台廠有望拿下訂單缺口。
  • 國內太陽能廠仍著重內需市場,WFH、台商回流導致用電量激增,而去年初「用電大戶條款」上路也提升企業於廠房屋頂架設太陽能板意願,預估企業、民間動作積極可望帶動太陽能產業正向發展。

太陽能 - 太極(4934)
  • 致力於太陽能電池、模組與發電系統的研發與生產。
  • 太陽能營收亮眼,訂單穩定,太極也積極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旗下勝新材料生產的碳化矽基板近期將進入量產。
  • 2020年產品銷售地區佔公司營收比重為台灣佔5%、亞洲佔76%、歐洲及其他19%。
  • 太陽能電池模組客戶:Centrosolar、GCL、Solarday、Solarwatt AG、韓國Hansol。

太陽能 - 達能(3686)
  • 主力生產太陽能光電產業使用的太陽能矽晶片(Wafer),近年積極調整營運結構,
  • 達能為國內少數多晶矽原料交易商,雖不從事原料生產,不過控管海外原料進口等轉手交易,且矽料價格走升,大幅挹注營收成長,去年虧損 0.21 億元,相較前年虧損的 1.51 億元明顯收斂。
  • 銷售地區涵蓋歐美、亞洲及中國大陸,近兩年主要為台灣市場及中國。

太陽能 - 長興(1717)
  • 乾膜光阻、光固化原材料、亞洲合成樹脂領域為領導供應商,產品核心技術有合成樹脂材料、印刷電路板材料、光固化/特化材料、半導體材料、光電/顯示器材料、能源/新材料,並積極研發生醫、軟性電子、綠能/儲能、環保等材料開發綠能材枓PERC製程太陽能電池背鈍化材料。
  • 太陽能背板在氟碳樹脂等原料自主性的前提下,針對面、背塗層在背板中應有的的特性進行膠液配方開發,並且搭配精密塗佈設備進行背板量產,具有良好的耐候特性,可通過各項耐候(UV、濕熱及相關電氣特性),確保模組在戶外長期使用下仍可保持正常運作,此外,塗層中特殊光學結構可有效提升模組發電功率。

風電股
離岸風場建置最重要的海事工程船舶,因國際船舶需求強烈上升以及台灣要求優先使用本國籍船舶的保護政策下,海工船隻量能不足的問題將會延續,且預期將更為嚴重,任何的額外延宕都將造成這些風場無船可用的窘境。

風電 上緯投控(3708)
  • 上緯投控碳纖維持續增加國際風電客戶外,風電葉片樹脂也將切入風力葉片廠。新材料「HYVER樹脂」製成風機葉片,通過兩家大陸生產商認證,可回收熱固材料有望於下半年貢獻營收。
  • 碳纖複合材料方面,取得國際風機大廠與中國整機廠訂單,將確保上游碳紗來源,並持續提高產品良率,保持營收持續成長並提升獲利;同時整合磁震科技的資源,開拓更多航太及新能源汽車的碳纖複材應用客戶。

風電 - 華新(1605)
營收占比41%的電線電纜部門方面,在台灣能源轉型政策帶動下,預期電線電纜的需求將穩定成長,今年營運將維持在高檔。此外,為擴大電纜市場布局,華新計畫發展離岸風電的海纜事業,今年3月取得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計畫後線A6-A土地使用權,2023年下半年動工興建,2025年興建完成,2026年試車生產、2027年前完成海纜認證。

風電 - 世紀鋼(9958)
  • 離岸風電鋼構大廠世紀鋼短期雖因缺工問題造成訂單交貨遞延,不過今年首季毛利率與營益率較去年第四季大幅提升,單季稅後淨利達3.39億元、每股盈餘1.47元,雙雙改寫同期新高。展望後市,世紀鋼訂單能見度已達明年,在台北港三期廠區新產能到位後,套管式水下基礎產能提升一倍,開始出貨台電富崴訂單後,營收、獲利力拚逐季成長。
  • 今年風電、傳統鋼構在手訂單均已滿載,隨後續人力、台北港三期廠區新產能逐步到位,預期Jacket月產能可從目前的2座提升至4座,並將開始出貨台電富崴訂單,看好營收、獲利表現均將漸入佳境。

風電 - 亞力(1514)
  • 老牌配電盤、變壓器上市業者亞力電機(1514)與時俱進,近年大力布局國內電力及綠色能源基建,營運呈穩健向上成長;2021年亞力自結合併營收達56.82億元,改寫歷年新高,年增11.31%;延續2021年營運上揚走勢,亞力1月合併營收4.25億元,年增6.3%,目前在手訂單超過50億元,今年營運展望樂觀。
  • 今年在國際「2050近零碳排」趨勢下,綠色能源發展勢不可擋,台電配合政府低碳綠色能源政策,積極推動設置離岸及陸域風電、太陽光電,及智慧發電與調度,這些政策與方向,皆有利於亞力現在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儲能股
隨著各國持續加大力度發展再生能源、拉高綠電占比的同時,後段儲能系統的建置也勢必要跟上。儲能之所以重要,其一在於穩定化供電,因為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能源」,且發電出力也不穩定,儲能系統就可讓綠電電力的輸出平滑化,提升再生能源利用率,將每一度電發揮最大效用。

儲能 - 中興電(1513)
  • 中興電(1513)主要業務包括電力設備、電力工程統包、 能源管理等,其中電力事業群包括重電、電表、電力工程、操作器等。
  • 日前以37.79億元搶下台電核三廠陸域風機與太陽光電建置統包工程案,且近期氫能事業有所斬獲、陸續接獲相關訂單,全年可達到原氫能項目的營收目標6、7億元。
  • 首季營收47.39億元、年增1.4%,毛利率27.03%,優於去年第4季 24.7%、去年首季26.83%,單季獲利為5.61億元,年減8.6%,單季EPS為1.2元。

儲能 和泰(2207)
  • 和泰集團(2207)繼共享完整布局後,搶攻未來兆元的綠能商機,和泰集團、和潤企業及和裕投資共同合資10億元,成立「和潤電能股份有限公司」
  • 和潤將透過自建、投資各類型光電及再生能源案場,第一年挑戰建置容量目標100MW,同時在電網穩定度有待改善情形下,積極評估參與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調頻備轉服務(AFC),以及投資儲能等相關設備。
  • 和潤將運用和泰汽車的利基點,協助TOYOTA、LEXUS經銷商與車主裝設充電樁,並與和雲行動服務之停車場資源合作,加速充電樁覆蓋率,滿足車主充電需求。

結論

石油大漲,嚴重影響民生,在通膨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地緣政治、外交關係將大幅影響經濟,美元升息政策亦使成本雙重拉抬,燃油更首當其衝受到石油上漲的直接影響。
為了能夠不依賴能源進口,綠能無論是以環保目標、自給自足政策等,都勢必是未來注目的焦點。
美國抵制新疆的法律將於六月底生效,屆時太陽能產業的訂單缺口有望由臺灣廠商補足;歐洲近期更加速布建綠能基礎建設,相關設備需求訂單亦受矚目。
歐洲這邊的話,我們從這次的分析,有看到各國的狀況大不相同,雖然短期對於煤跟天然氣的需求會增加,但長期來看,多數國家還是會持續往再生能源的方向前進。雖然有些技術,台灣還沒有辦法自己搞定,像是離岸風電我們就必須依靠其他國家。
但是臺灣綠能產業還是有必要好好的去發展,未來才能夠走向國際,因為未來碳中和是許多品牌廠的條件。(Apple 承諾要在2030 年對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 碳中和,如果沒有達到的廠商,將踢出供應鏈)。
因此台灣在綠能的發展,將著重於太陽能、風電及儲能,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跟人才,但台灣產業的天平還是傾向半導體,能源轉型之路是否能夠成功,還是要看政府以及國外的協助。
如果大家喜歡我們文章,可以用一杯咖啡的金額贊助我們
讓我們更有動力創作~ 斗內連結:https://bit.ly/3qvdV4C
或者在方格子贊助即可
也歡迎大家來我Podcasts看看:
Apple: https://reurl.cc/D63Dz6
SoundOn: https://reurl.cc/n0OXad
Spotify :https://reurl.cc/Z71Lr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史塔克實驗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