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直男癌是一種病?直男行為研究社裡的騷擾怪事

直男癌的行徑
直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著自我為中心到目中無人的沒自覺心態。
最近在直男研究社的粉絲專頁上,頻頻看到一些難以消化的事蹟。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名女性(以下簡稱她)半夜走在路上被警察攔下來臨檢,臨檢原因是因為覺得她穿著過於清涼,還被質問穿成這樣是要去哪?事後她在臉書和 Instagram 收到該名警察的交友邀約訊息,這樣搜取個人資料、濫用職權的行徑,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若同是穿著運動背心加短褲的男性,半夜走在路上要去與友人會面,也會遭遇同樣的情況嗎?女性的生理特徵,只能淪為被物化、被議論、被指責的迴圈裡嗎?

直男癌的「症狀」是什麼?
以下列舉網評所定義的直男癌症狀:
  1.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附帶大男人主義
  2. 看不慣女性比自己成功,產生厭女情結
  3. 不在意對方感受,自我感覺良好
  4. 對方不答應追求,就大肆批評一番,貶低對方
  5. 女性不可能比男人優秀,條件好的才配得上自己
這邊想強調一下,直男癌並不等於直男!直男癌是泛指對女性具有貶低意味的男性,且對自己的態度與行為無法感受到不妥當的「病症」。

為什麼「直男」的思維不會轉彎?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家庭教育,從小被灌輸:「只要會讀書,自然會有女生喜歡你。」、「找到高薪好工作,老婆隨你挑。」諸如此類的觀念,長久累積下來,思考模式變成:「只要我夠好,怎麼可能有人不愛我?」
因為心智化及不安全依附已成為惡性循環,導致思考模式無法產生彈性。
心理學上「心智化」,即為反思功能,簡單來說是「自我組織」與「情緒調節」的能力,而我們是透過兒童時期的人際關係脈絡去學習這項能力。
若在兒童時期能夠多多與他人相處,讓孩子更了解他人的行為,便能在面對特定人際關係中做出適當的反應。
所以當父母缺乏長時間陪伴小孩的情況下,又無法做到精準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除了讓孩子感到失望之外,也無法從照顧者身上學習到情緒的變化,導致情感處理上失去彈性。

父權社會造就直男癌?
性別的分化,從社會價值觀開始發酵,社會上的分工女人有種隱性的標籤被貼上:女人要把家裡打理好,才是有盡到責任;當然,男人也會被冠上養家賺錢,才是有照顧到家庭的標籤。
只不過女人被分工作為賢妻良母的角色,卻不一定會像男人得到在事業上的成就所帶來的光環,更多的是被視為理所當然,也就進而發展出男性在社會上比較具有話語權?
雖然說現在社會風氣正在慢慢改變,但還是無法完全消除上述對於兩性的社會期待。
當女性踏入職場,不免還是會被問到:「工作跟家庭,你怎麼兼顧?出來工作你還有辦法帶小孩嗎?」但這些問題卻不曾向男性提問過。
性別與社會,既定價值的分工,好像我們默許了這樣的支配,男性在父權社會裡看似佔有權威,實際也飽受附加的社會責任壓力。 也許社會需要的是彼此多理解,不將他人與自己歸類,才不會陷入既定的思想裡。
最後想附上 Michael Jackson - Heal The World 作為今天文章的結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