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評論】新一代無人接棒同志文學的「痛苦典範」,不是逃避,而是換個方式看待生命中的痛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或許是萬物連結的網路世代給了同志們足夠的勇氣,一個個男同女同大膽現身,Youtube討論同志主題的頻道無數,於是,即便身在暗櫃,只要相信自己「向光」,終能朝外生長,開枝散葉。
男團選秀節目《原子少年》以「行星」分團,星系間特色各有不同,其中,「金星」十位參賽少年gay得天造地設坦蕩無畏,讓人詫異更驚喜,這當然要歸功《748施行法》通過,反同方羅織的謊言一個個被戳破——爸媽爺奶還在,異性戀沒有因此成為同性戀(如果有,純因他/她本就是雙性戀),台灣並未淪為愛滋島,更重要的,低迷的生育率是異性戀自己的問題,別再要同志揹這個鍋。

媒體識讀與公民素養

反同方邏輯死亡的臆測、推論與造謠當然不僅止於此。
2018九合一選舉藍營大勝,與同婚相關的三個公投,婚姻限一男一女、同婚立專法通過,同婚入民法不通過,展現傳統勢力佐以販賣恐懼的卓越成效,兩年後大選,藍營食髓知味競選布條紛紛掛上守護婚姻家庭的標語,簡直視反同為選票提款機。
其中令人玩味在,經過數月白熱化議題爭論,時近投票,突有人在社群高聲疾呼:「專法也要投反對,不能讓他們結婚。」原來一開始宣揚婚姻神聖性不可修民法云云,只是反同假道學話術:「我們當然在乎人權……你們就入專法有何不可呢?」,投票前夜,不演了同志下地獄吧!幸而光譜中央被拉向反同方的中間選民,或反應不及,或根本無此意圖。
隔年專法通過,反同方再出來崩潰一次:「民進黨罔顧公投民意!」原來他們只是「抄答案」式蓋章,連題目怎麼寫都沒看——跟文盲討論公民素養似乎強人所難?
而經過這段網路輿情鼎沸的競選時光,總算催生出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民眾媒體識讀能力不夠?沒關係網站來幫你鑑定訊息真假。製造恐慌、無中生有、惡意誹謗憑什麼豎起「言論自由」大旗夸夸其談?但這種無限上綱的想像依然存在媒體識讀能力低落的群體裡——這大概是最讓人心累的地方。

同志文學的痛苦典範

這一點是很可以理解的,在前網路時代,人們接收資訊的來源極單純,報紙、電視、廣播、親朋好友,對照今天,交友APP可在數分鐘內開始配對,輸入關鍵字所有你想知道的關於「同性戀」的一切唾手可得——包括色情的部份——前網路世代的同志簡直苦行僧,想了解自己,不知從何問起,耗費無數氣力表現得「正常得體」,只為融入異性戀宰制的世界。
因為人口基數大加上傳統意識更強,中國「形婚」遠多於台灣,男同志們把某個無辜女性拖下海受苦,悲劇莫此為甚。
而這種痛苦表現在經典作品中,白先勇《孽子》被逐出家門的阿青,與龍子苦戀不果;朱天文《荒人手記》「深淵底下,還是深淵」;邱妙津《鱷魚手記》多麼格格不入於世界。這些作品替前網路時代男女同發出的提問是:「為什麼我是?」以及「為什麼是我?」
答案簡單粗暴:沒有為什麼,天生也好,後天也罷,一如作為異性戀無須張燈結綵,生為同志亦不必要死去活來——這純是後見之明,我們回顧歷史總是一派輕鬆,用現在的目光判讀過去的局勢而感覺「有那麼嚴重嗎?」,差別大概就在,有些讀者可以共感故事中人物的處境與心境,而因此更能理解那痛苦有多真實、悲哀有多深沉。
不光是同志文學,回看那個年代的女性主義作品,比如袁瓊瓊《自己的天空》倡議女性自主,蘇偉貞《陪他一段》裡費敏豪氣一句:「那好,我陪你玩一段。」甚至李昂簡直大逆不道《殺夫》(太爽快了三從四德溫良恭儉讓一併掃進垃圾桶)。就是說,在高壓年代,根本不能想像有作家可以寫出一個「幸福快樂、光明美好」的同志故事一如今天青春泱泱遍地開花的BL劇。
但難說的是,這個反映時代的「痛苦典範」,是否在某些時刻再製了痛苦……比如說,讀邱妙津那些濃重爆烈的文字,總讓我聯想阿妹〈血腥愛情故事〉:越血流/越手痠/心越空/肉越痛/千刀萬剮的感情才生動。
對我個人來說,或許因為天性樂觀過頭,成長過程遭遇的種種包括感情上的挫敗,都未曾將我徹底擊倒,加上服膺「強悍,是一種信仰」,以致於,我不免杞人憂天地想,邱妙津的文字會否成為某種「自驗預言」,將痛苦複製貼上?或其實也只有年輕時的愛戀,會因為過度敏銳賁張的感官而將痛與愛無限放大,年歲增長,情緒自然復歸平靜?
當然,女同志社群裡T的處境已今非昔比,一如偶像歌手賴晏駒翻轉性別氣質點擊破百萬的〈娘娘槍〉;行將不惑,我樂見下一代、下下代男女同志在更友善包容的環境裡活出飛揚神采。

我是我本是

同為經典,但知名度略遜上述作品的《天河撩亂》,超越了自我詰問的存在困境,吳繼文以「平等心」述說故事,並不強調同志的「異質性」,不渲染也不悲情。
作家寫作一個角色時,會揉雜事實與想像,呈現出自己想要表現的面向,邱妙津寫自己、《荒人手記》的故事基底出自作家林俊穎、《孽子》有強烈的時代感;但吳繼文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拉開一段距離說故事,在他筆下,時澄和姑姑成蹊就是常人,不必看低也不用高舉,他們的難題就是每一個人都得面對的,而不純因為其性傾向。
如果要做一種極端的形容,邱妙津把你拉到最近,血淋淋的心掏出來給你看;而吳繼文的目光則不斷退後,雲淡風輕,也有刻骨銘心。
《天河撩亂》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如同斯文.赫定,終其一生追尋自我、追尋愛與寬諒那座羅布淖爾,但,不用再問了,不用再游移、再執迷、再沉淪了,答案就是:我是我本是。
以此,這本小說的藝術性達到了另一種精神維度,朝集體陷溺於存在/虛無主義困境的同志族群,放下了一條救命索。

誰的神話?

《聯合報》致電〈毒藥〉作者楊邦尼確認他是否確為愛滋病患一事,掀起驚天論戰。散文決審鍾怡雯接連以〈神話不在〉、〈誠信〉二文,以筆為刀盛氣凌人指作者說謊,包括羅毓嘉、盛浩偉在內,都公開為文頂撞「前輩」。這件事的癥結點在,「散文」必須真實,否則我們無須批判十幾個爸爸的獎棍違規;但,散文家們幾乎心照不宣,為顧及文學性及藝術性,加上記憶經常自我竄改,一定程度地變/編造事實是可容許的。
愛滋病本就遭到極端污名,鍾怡雯如此窮追猛打,氣度全無。
這件事的複雜不在於楊邦尼有否說謊的「道德問題」,而是盤根錯節的歧見根本不容許愛滋患者「現身」。
就像每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必須透過不斷地現身再現身,讓群眾「看見」同志的尋常,有手有腳一雙眼睛一張嘴巴,有恨有愛會笑會哭,不斷現身證明「我們」和「你們」,只有性傾向不同。那些標籤和刻板印象才能笨鳥慢飛般緩速拔除。
我們當然也期望在同志文學譜系裡,愛滋的題材可以反覆提起,讓因恐懼與無知產生的污名,一片片卸除;但也不必因為這樣犧牲誰的人生——它是一個共業,沒有誰該揹起這座沉重的十字架。
諸多新一代同志散文寫作者——陳栢青、羅毓嘉、盛浩偉、陳柏煜、馬翊航、李屏瑤、廖梅璇、楊棣亞等無人接棒「痛苦典範」,往好的地方想,同志確實更自由、更快樂了。

如果快樂,需要我來共襄盛舉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請不吝按讚、拍手、轉發,並且追蹤我以及我的出版專題《泯滅天使盪遊誌》《無人不能寫年代記》,也歡迎留言提出你的觀點和我一起討論。你的鼓勵是我寫作下篇文章的最大動力。
也歡迎收看我在關鍵評論網的專欄《島嶼文學漫遊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07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泯滅天使盪遊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78會員
113內容數
眼底是一幕幕倒退風景。 虛無中降生、無愛裡長成,泯滅天使屬於更高維度的未來,卻困於現在。他有一張潔淨的臉,上個世紀曾經愛笑,而後,刀槍劍戟無情剟傷以後,千瘡百孔的軀殼裡他復甦,準備用靈魂四散的光與焰火,滌洗世界。 如果寫作有更多可能--懺情又異質,纖細卻爆裂,我將化身泯滅天使,重建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泯滅天使唱遊地 的其他內容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霧裡來去 懸浮的蒸餾的心 環繞觸不到的水氣 泛潮呼吸 歡慶無病
我難得晨起 蓮蓬頭嘩嘩沖洗年華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再百千年 她得到一個全新的花語恍如命定
但人類這種「有需要」的時候「你們」才是「英雄」,關起門來,「他們」永遠是突變的怪物,而不是「我們」萬物之靈人類的意識型態……這會不會是阻礙我們追求生命終結後靈魂揚升去向更高的維度,最顯而易見的一顆絆腳石?
論意義的繁複緻麗,陳珊妮才是真正的偷天鋼索人,恐怖平衡、棉裡藏針,萬劫不復之際起死回生,偷天換地間怡然自得。上帝別拯救女王,萬物皆膫若指掌。只有陳珊妮,可以定義陳珊妮,敬這個世代的音樂超越者。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霧裡來去 懸浮的蒸餾的心 環繞觸不到的水氣 泛潮呼吸 歡慶無病
我難得晨起 蓮蓬頭嘩嘩沖洗年華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再百千年 她得到一個全新的花語恍如命定
但人類這種「有需要」的時候「你們」才是「英雄」,關起門來,「他們」永遠是突變的怪物,而不是「我們」萬物之靈人類的意識型態……這會不會是阻礙我們追求生命終結後靈魂揚升去向更高的維度,最顯而易見的一顆絆腳石?
論意義的繁複緻麗,陳珊妮才是真正的偷天鋼索人,恐怖平衡、棉裡藏針,萬劫不復之際起死回生,偷天換地間怡然自得。上帝別拯救女王,萬物皆膫若指掌。只有陳珊妮,可以定義陳珊妮,敬這個世代的音樂超越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