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分享一件「小事」。
從小到大因為科系與職場環境,身邊都是女性為多,每當我們提起要去哪裡玩,也羨慕他們的出遊計畫時,我聽過不只一次:「妳也不用想那麼多啦,趕快找個人嫁了,叫妳老公帶妳去哪就去哪。」
(妳問都麼年代了還有人講這種話?別懷疑,我三天前才被說而已。)
這種小事我幹嘛還要講出來?因為我發現這句話直接講出性別「應該」是怎樣的不平等。除了直接否定還沒結婚的女性,也間接點出了男性應該要有車的隱性焦慮:一是沒有車的自尊可能會受損,二是OK只要我有車,女生就會跟我出去玩。 嗯?
尊重是男女皆同 在近期,不管是美國大開倒車的制止墮胎法案(羅訴韋德案),或是台灣最近沸沸揚揚一些根本很???的搭訕課程,從大事到許多人口中所謂的「小事」,都很推薦這本
《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不諱言光看書名就有聽過許多雜音:是不是太極端?妳是不是厭男?是不是刻意挑起兩性對立?是不是女權自助餐等負面標籤,然而這本不只是為女性而寫,更為男性所寫,它告訴我們所謂的「尊重」,是怎麼一回事,而你會發現尊重這件事情,是多少人「理所當然地無法做到」。
尊重,是男女皆同,是異性對異性,同性對同性亦然。
性別規定我們應當怎樣,而非認可我們就是怎樣,這也是問題所在。請你想想,如果我們無需背負性別期望的重擔,我們會多麼快樂、多麼坦然地面對真實。
性別平等不包含女性主義? 這一本半小時內就可以看完,不到百頁的小書,是奈及利亞的作家
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於TED上演講的整理,卻讓我貼了十幾個標籤,精簡卻極度扼要。
回到開頭所問,什麼樣的人才是「女性主義者」?必須坦承,我在先前會有點迴避這樣標籤的人事物,原因無他,好像就會被指出是個激進派。但當你不承認問題,並不代表它就不存在,與其如此,倒不如直截了當地去瞭解這是什麼意思。透過這本書可以理解為什麼女性主義會被汙名化,重視性別平等與女性主義者似乎常常不是劃上等號的。(聽過「我支持性別平等,但女性主義…hmmm先不要?」) 楊翠老師在推薦序指出:「世界原本就不曾平衡。世界的「平衡」,與其說是一種假相,不如說是一種誤識,一種有意為之的誤識,一種裝睡的叫不醒的誤識。因為對「平衡」的誤識深入文化肌理,因此女性主義者訴求世界的真正平衡,反而被定義為『平衡』的摧毀者。」 因為不平等,所以我們才需要去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不管男女。如作者認為心目中的女性主義者是一個說出下列這番話的男性或女性:「沒錯,當今確實存有性別問題,我們必須予以修正,也必須做得更好。」
小事最是傷人
我非常認同作者阿迪契分享自身經驗,處在這個社會被忽視、揶揄的經歷,說出來時被解讀為「小事」,好像女性就愛斤斤計較,但她說:「小事卻是最傷人。」因為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無意的累積,造就成我們對社會的理解、成為了集體文化與視角,如同我開頭所說的小故事。
如果我們一再重複某件事情,我們就會習以為常。如果我們一再眼見某件事情,我們就會習以為常。
其實小事更讓人不舒服,更是這些對性別誤識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