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畫說書|很貼近時事的一本《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想先分享一件「小事」。
從小到大因為科系與職場環境,身邊都是女性為多,每當我們提起要去哪裡玩,也羨慕他們的出遊計畫時,我聽過不只一次:「妳也不用想那麼多啦,趕快找個人嫁了,叫妳老公帶妳去哪就去哪。」
(妳問都麼年代了還有人講這種話?別懷疑,我三天前才被說而已。)
這種小事我幹嘛還要講出來?因為我發現這句話直接講出性別「應該」是怎樣的不平等。除了直接否定還沒結婚的女性,也間接點出了男性應該要有車的隱性焦慮:一是沒有車的自尊可能會受損,二是OK只要我有車,女生就會跟我出去玩。

嗯?

尊重是男女皆同

在近期,不管是美國大開倒車的制止墮胎法案(羅訴韋德案),或是台灣最近沸沸揚揚一些根本很???的搭訕課程,從大事到許多人口中所謂的「小事」,都很推薦這本《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不諱言光看書名就有聽過許多雜音:是不是太極端?妳是不是厭男?是不是刻意挑起兩性對立?是不是女權自助餐等負面標籤,然而這本不只是為女性而寫,更為男性所寫,它告訴我們所謂的「尊重」,是怎麼一回事,而你會發現尊重這件事情,是多少人「理所當然地無法做到」。尊重,是男女皆同,是異性對異性,同性對同性亦然。
性別規定我們應當怎樣,而非認可我們就是怎樣,這也是問題所在。請你想想,如果我們無需背負性別期望的重擔,我們會多麼快樂、多麼坦然地面對真實。

性別平等不包含女性主義?

這一本半小時內就可以看完,不到百頁的小書,是奈及利亞的作家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於TED上演講的整理,卻讓我貼了十幾個標籤,精簡卻極度扼要。
回到開頭所問,什麼樣的人才是「女性主義者」?必須坦承,我在先前會有點迴避這樣標籤的人事物,原因無他,好像就會被指出是個激進派。但當你不承認問題,並不代表它就不存在,與其如此,倒不如直截了當地去瞭解這是什麼意思。透過這本書可以理解為什麼女性主義會被汙名化,重視性別平等與女性主義者似乎常常不是劃上等號的。(聽過「我支持性別平等,但女性主義…hmmm先不要?」)

楊翠老師在推薦序指出:「世界原本就不曾平衡。世界的「平衡」,與其說是一種假相,不如說是一種誤識,一種有意為之的誤識,一種裝睡的叫不醒的誤識。因為對「平衡」的誤識深入文化肌理,因此女性主義者訴求世界的真正平衡,反而被定義為『平衡』的摧毀者。」

因為不平等,所以我們才需要去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不管男女。如作者認為心目中的女性主義者是一個說出下列這番話的男性或女性:「沒錯,當今確實存有性別問題,我們必須予以修正,也必須做得更好。」

小事最是傷人

我非常認同作者阿迪契分享自身經驗,處在這個社會被忽視、揶揄的經歷,說出來時被解讀為「小事」,好像女性就愛斤斤計較,但她說:「小事卻是最傷人。」因為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無意的累積,造就成我們對社會的理解、成為了集體文化與視角,如同我開頭所說的小故事。
如果我們一再重複某件事情,我們就會習以為常。如果我們一再眼見某件事情,我們就會習以為常。
其實小事更讓人不舒服,更是這些對性別誤識的開端。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讀莎莉.魯尼的文字,所感受到是隱藏在文字下那股情感躁動,亦是對千禧世代渴望愛、渴望收到關注,卻也渴望孤獨乃至於相信自己是獨特的矛盾心態,富有敏銳度的觀察出來了,佐以極有張力的對話(甚至整本是不以引號做標示的大量對話堆疊而成)讓我們看見個體與個體相處之間隱藏的敏感焦慮,還有以「聊天」探討權力的展現。
我們應該都知道心理測驗並不會影響你這個人,也不會把它當作形容自己個體存在。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很多時候,被別人覺得你該是什麼樣的人束縛,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是要怎樣的人給束縛嗎?
我理解到或許活著,不是要背負他人生命的沉重罪惡感,而是僅僅作為活著的人,記住那些離去之人的故事、或許對他們奮力愛過、恨過,快樂與創痛並行,與一起經歷過的回憶,也是不枉我們活過此生。
今昔非比,葛拉威爾要問的不是你在這些既定條件下究竟要怎麼選邊站,而是深度探討已有這樣的歷史借鏡,身處在更好的科技環境下,我們所秉持的最高道德是否能不被忽視或被移用他處?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看著蘇珊的人生,彷彿也像看著一株幼苗如何生長成對於人類生態有所保護的巨木,而她將記憶傳承,也如老樹傳遞訊息給周遭幼苗。正如她所言:「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我真的非常喜歡跟書有關的書!舉凡場景發生在圖書館、書店,透過紙頁穿梭時間與人生,或看著作家侃侃而談自己對書的態度,甚至自己來做書?!都忍不住想買回來看。 選在世界閱讀日這天,替大家選了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書中書」做特輯。只要是跟「書」有關的各類文本,按照主題性來做分類,來找找看是否有你喜歡的吧~
閱讀莎莉.魯尼的文字,所感受到是隱藏在文字下那股情感躁動,亦是對千禧世代渴望愛、渴望收到關注,卻也渴望孤獨乃至於相信自己是獨特的矛盾心態,富有敏銳度的觀察出來了,佐以極有張力的對話(甚至整本是不以引號做標示的大量對話堆疊而成)讓我們看見個體與個體相處之間隱藏的敏感焦慮,還有以「聊天」探討權力的展現。
我們應該都知道心理測驗並不會影響你這個人,也不會把它當作形容自己個體存在。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很多時候,被別人覺得你該是什麼樣的人束縛,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是要怎樣的人給束縛嗎?
我理解到或許活著,不是要背負他人生命的沉重罪惡感,而是僅僅作為活著的人,記住那些離去之人的故事、或許對他們奮力愛過、恨過,快樂與創痛並行,與一起經歷過的回憶,也是不枉我們活過此生。
今昔非比,葛拉威爾要問的不是你在這些既定條件下究竟要怎麼選邊站,而是深度探討已有這樣的歷史借鏡,身處在更好的科技環境下,我們所秉持的最高道德是否能不被忽視或被移用他處?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看著蘇珊的人生,彷彿也像看著一株幼苗如何生長成對於人類生態有所保護的巨木,而她將記憶傳承,也如老樹傳遞訊息給周遭幼苗。正如她所言:「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我真的非常喜歡跟書有關的書!舉凡場景發生在圖書館、書店,透過紙頁穿梭時間與人生,或看著作家侃侃而談自己對書的態度,甚至自己來做書?!都忍不住想買回來看。 選在世界閱讀日這天,替大家選了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書中書」做特輯。只要是跟「書」有關的各類文本,按照主題性來做分類,來找找看是否有你喜歡的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代性自由運動宣揚積極性實踐才能獲得性自主,但這樣的概念是否不適用於所有人?我以無性取向的視角,反思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待,並展望我對性解放的理想,期盼在世界上能夠適當地被尊重。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Thumbnail
女權主義(英語:feminism)是一套關於平權理論和社會運動的總稱,其旨在建立一個對所有性別都平等的友善社會。這篇文章探討了女權主義的理論和行動,指出願意尊重和支持女性的人,無論其外貌和身心狀況,都具有成為女權主義者的潛力。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你認為「女性主義」是什麼? 身為一個女性,我從小到大一直很疑惑,為什麼有些事情只有男生可以做?像是:祭祖、傳宗接代。為什麼有些事情女生不能做?像是:月經來時不能拜拜。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使遭受因男女差異造成的雙重標準對待,但我未曾因自己是一個女性而感到低人一等,然而並非所有女性都是如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本文想和各位聊聊個人在進入研究所後,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Thumbnail
當代性自由運動宣揚積極性實踐才能獲得性自主,但這樣的概念是否不適用於所有人?我以無性取向的視角,反思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待,並展望我對性解放的理想,期盼在世界上能夠適當地被尊重。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Thumbnail
女權主義(英語:feminism)是一套關於平權理論和社會運動的總稱,其旨在建立一個對所有性別都平等的友善社會。這篇文章探討了女權主義的理論和行動,指出願意尊重和支持女性的人,無論其外貌和身心狀況,都具有成為女權主義者的潛力。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你認為「女性主義」是什麼? 身為一個女性,我從小到大一直很疑惑,為什麼有些事情只有男生可以做?像是:祭祖、傳宗接代。為什麼有些事情女生不能做?像是:月經來時不能拜拜。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使遭受因男女差異造成的雙重標準對待,但我未曾因自己是一個女性而感到低人一等,然而並非所有女性都是如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本文想和各位聊聊個人在進入研究所後,對於女性主義的一些看法。
Thumbnail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