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權與減碳之間的關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家好,我們是一群來自臺南與臺中的高中生,正在參加#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
我們的主題是交通規劃與減碳間的關聯性,希望能透過文章寫出我們對交通現況的觀察。

|路大家都在用,但汽機車路權比較受重視?
現今社會的交通道路規劃中,其實可以看見許多疏漏,比如道路規劃是以汽機車為主,事實上確實也是這兩大族群佔據馬路的大部分空間。而在這之中深受道路規劃的不完善影響的當屬自行車騎士與行人。

自行車與機車騎士共用一條馬路。但因為自行車車體較輕、速度較慢,與機車共用車道容易被擠到最右邊,或者因為車速慢而被摩托車超車發生擦撞等意外,影響自行車騎士的行車安全。

而行人更是常常因為某路段未規劃行人道或者沒有騎樓可走,不得已走在馬路邊緣,小心翼翼地避開呼嘯而過的車流。

這樣的路權狀態不僅使某些交通方式的使用者暴露在風險中,更使得大家慣於使用汽機車代步,採用汽機車以外的交通工具的意願降低,增加調整民眾交通習慣的阻力。

長久下去,不僅於台灣交通環境而言非常不健康,也會難以降低整體交通排碳量。

因此,我們需要改善路權不平等的狀態,使不同交通方式的使用者都能享有更加平等且安全的交通環境。


|大眾運輸運量低,原因在哪裡?
大眾運輸的載運量一直以來算是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焦點,也是要達成交通碳排放減量相當重要的一環。但許多縣市的大眾運輸系統一直沒有好好的發展和成長,促使民眾若需外出就需要私人交通工具,否則會非常不方便。

因此我們要來剖析觀察到台灣公眾運輸的發展現況。

首先是資源不平等,可以觀察到各縣市公眾運輸資源相差極大,某些縣市居民的公眾運輸資源甚至可以用稀有來形容,導致民眾通常都會需要擁有私人交通工具進行移動。

許多民眾其實願意使用大眾運輸,但是目前許多縣市的大眾運輸並不普及,居住地區比較偏遠的居民也缺乏大眾運輸可以使用。

而當現有班次及路線不符合需求時,民眾也只能轉往私人交通工具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建設大眾運輸時應該要多民眾選擇交通工具時最在意的方便性,考量尖峰時段足夠的班次以及多元化的路線,並普及至較偏遠地區,以提升不同族群的民眾選擇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

或者也可以透過改善現有的公共運輸路線及班次提升民眾使用意願,以便使大眾運輸成為民眾選擇交通工具時的優先選擇。

|腳踏車、行人、大眾運輸使用者被迫分擔環境外部成本?

使用交通工具時,必然會產生碳排放,而比起自行車/步行/大眾運輸使用者,使用汽機車代步的人在同一段距離所產生的碳排放必然較多,也產生更多的環境成本。

但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汽機車使用者享受著行動的方便,卻讓選擇自行車/步行/大眾運輸等排碳量較低的交通方式的人平均承受他們碳排放所造成的廢氣和分擔環境成本,這樣對他們公平嗎?

若減碳是人類的共同目標,那大家應該一起完成這件事,而不只是喊口號,大家一起響應交通減碳的目標,從行動開始改變,選擇比較環保的交通方式,不要讓願意以行動支持交通減碳的民眾花費較多時間、精神,得分擔跟汽機車使用者承受著一樣多的環境成本。

| 減碳大家都在說,為何不買電動車?
純電電動汽機車近年來成為話題新寵,「不使用汽油運行」乍看之下似乎能夠減少許多廢氣排放,難道不是減碳最好的夥伴嗎?為甚麼還是有那麼多人寧願選擇傳統汽油車也不願意選擇更加環保的「油電混合」或「純電動」車種?以及汽機車變成純電動之後,那些廢氣排放的外部成本跑到哪裡去了呢?

首先,電動車一直無法普及之最普遍的原因,無非是價格問題。
以2021年上市的幾種純電驅動汽車來看,價格區間在120萬到稍貴的500萬都有,最便宜的CMC e-Veryca只需約90萬便能入手,稍平價的Nissan或Hyundai大約在150萬上下,而最貴的Audi e-tron GT則需598萬。

對比2021年汽油車車系價格,以Audi為例:最便宜之A1只需120至150萬便能入手,而性能較好的Q7需387萬。

兩相比較之下大部分都會選擇更加便宜的那方。更不用說純電驅動車不須引擎,少了引擎聲響以及強勁馬力,對很多愛車人來說幾乎是剝奪了他們開車的樂趣。

在環保議題上來說,電池也是很大一部分的問題。

鋰電池丟棄之後應放置何處回收此問題至今一直無解,雖減少了廢氣排放卻增加了電子汙染,況且還未普及之前各停車場不一定都設有充電樁,車行至半路要是電池沒電會比尋找加油站更加難辦,且汽車廠商大部分皆未開發汽車鋰電池批量生產,少量物資在供應上價格自然更加高昂。

在種種情況相加之下,對於一般收入的平民百姓來說,選擇電動車負擔過大,政府補助寥寥無幾,根本無法促進大眾的消費意願。




|減少交通排碳真的那麼困難嗎?
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有一個疑惑,我們知道現在的交通方式和建設及使用者之間有如此複雜的關係,還有這麼多的問題待改善,感覺交通減碳真的很困難,我們究竟能做到甚麼改變呢?

你也可能會認為交通減碳似乎是離自己非常遙遠的事,政策改變似乎一直都只是政客操作、隨意說說,平民老百姓根本無法觸及。

或者你會想,交通減碳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只有一個人的努力成不了甚麼事,為甚麼我們要去進行關注甚至是採取行動?

不用擔心!

下一篇文章裡將會為以上五花八門的問題解惑,無論是作為高中生抑或作為民眾的你都可以進行!到底可以做些甚麼來響應交通減碳的目標呢?

資料來源:

車係價格對比:https://member.u-car.com.tw/Account/Terms

#高中生 #交通 #大眾運輸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 #電動車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EVs)正在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為什麼 ev 比傳統汽油車不值錢? 快速總結: 電池衰退,電動車現在都是新科技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寧願等多一會,新世代 ev 又出來了。而且,充電設施還沒有完善,都是令人卻步原因之一。 為什麼 ev 在歐洲沒有中國的銷量? 大家買車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各種稅務優惠,打折津貼。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EVs)正在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為什麼 ev 比傳統汽油車不值錢? 快速總結: 電池衰退,電動車現在都是新科技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寧願等多一會,新世代 ev 又出來了。而且,充電設施還沒有完善,都是令人卻步原因之一。 為什麼 ev 在歐洲沒有中國的銷量? 大家買車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各種稅務優惠,打折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