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路,也是一種哲學》談有一種風景叫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生的交通方式─走路,又有什麼樣的影響與改變呢?

raw-image



在現代時間就是金錢、速度決定一切的價值觀下,走路顯得浪費時間、不符合經濟效益,但是回想我們在追求速度的同時,真的省下了時間嗎?還是只是將剩下的時間繼續投入「機械式」的生活之中呢?生活應該是拿來品味的,而非僅僅是一種達到目標的過程或工具,並且不斷進行價值、認知的升級,最後能夠在時間的洪流之中流留下來的,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才是生命應當追尋的所在。


行人相較於汽機車是安全的,至少絕不會有酒駕、逆向超車、違規右轉等令人閃避不及與致死的交通事故發生。因為行人的速度慢,行人必須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跨出每一步,沒有僥倖的可能。行人與行人之間在時間上擁有更多的接觸;從遠方模糊的身影、到漸漸聽見對方的談話聲或走路聲、再到擦肩時的眼神交會以及離開後撲面而來的氣味。與呼嘯而過的汽機車相比,汽機車在道路上是一種競爭關係,彼此互相爭道、搶快,並應著紅綠燈前進或停留。而過於便利與普及的機車,更培養了人們闖紅燈、貪快、僥倖的心態。相較於此,行人與行人之間不是一種競爭關係,而是一種欣賞的關係;彼此成為彼此的風景的關係、成為行走空間自由化與深化空間的關係,自己決定自己的速度,前進或停留。


哲學家的散步,是一種思考的過程,為什麼思考不能夠在書桌前思考,而必須移動式的思考呢?而這樣的思考又與靜態的思考有什麼差別呢?在書桌前思考,我們是固定姿勢的、眼前也盡是熟悉以及單調的風景,或早已習慣而成為了背景,與自然環境之間並不產生關係與交流。而其思考是完全孤獨的、封閉的、有限的;思考將只能與自我對話、或從書中與他人過去的經驗對話。但行走的思考,是活動的、不停改變的;溫度、光線、風、景色、聲音、觸感甚至血壓、心情皆是隨著空間位移而不斷變動的。行走讓人感受到一股暫時的自由,暫時離開「非如何不可」的目的式過程,從單向式的路徑走向無目的式、自然隨興的路徑;藉由與山巔、海畔等自然道路交換感知,從而獲得一種改變人類思想規律的可能。如果人類是宇宙的一部分,那麼人就應該符合自然律,但在當代與自然隔絕的人們身上,思想將無法從自然中獲得改變與成長的可能,自然何其大、何其廣,它包容了一切、也創造了一切。


行走中如何思考呢?而那樣的思考與原先的思考又有什麼不同呢?首先,邊走邊想事情可能嗎?若是走在熟悉安全的道路上或許還能一心二用,但是若走在未知的道路、在自然中蜿蜒的道路中,一邊思考一邊行走就變得不容易了。是故,行走的思考並不同於ㄧ般靜態的思考,行走的思考是較輕盈的、情感的與環境互動的。思考一件事情,不一定非得全心全意的專心思考,思考也可以是片段式的、出奇不易的,當一個問題想破頭總想不到解答時,其答案有可能就在另一個問題的思考之中。與一般靜態思考最大的不同是,在行走的過程中,會逐漸感到疲憊、精力耗竭,而處於一種忘記自我、忘卻世界的狀態,將自我與自然合而為一,其自我與自然的互補,將獲得一種巨大的喜悅;一種暫時獲得了自由、自我與自然產生共鳴,並且淨化心靈的喜悅。藉由行走的身體活動,牽動了情感空間的轉移,當我們與自然對話時,感知的領受便能夠更加細膩與深刻,其好處在於,讓幸福成為可能;當某個美麗景致、某個美妙時刻、某個美好氣氛來臨時,我們能夠成為幸福的領受者。是故,行走的思考不在於思考本身,而在於開創思考與感知的可能。


在快速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犧牲了慢,但是什麼是慢的生活呢?而其犧牲又對於我們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時間有兩種,一種是物理時間,例如時鐘;一種是心理時間,例如我們常說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慢,不只是行為速度上的慢;慢讓我們的行動在空間中獲得較長時間的停留,而有更加深邃體驗的可能。在緊張匆忙的時間中,使得一天變短了,因為這在匆忙之中並沒有在生命的道路中留下痕跡,這讓未來沒有回憶的可能。而匆忙的時間便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永遠消失了,因為我們不會與匆忙的自我產生對話的可能。慢,則是完美的貼合時間,其時間的延展深化了空間,讓我們在未來有回憶的可能。而在時間的洗禮之下,那些回憶的東西才是真正存在的東西,而未來看現在回憶的存在,又與未來的我如何詮釋過去有關,當我們擁有越多詮釋的可能,自我將在詮釋中更加增進自我的價值。


有一種時間的感覺是無聊的、焦慮的、沮喪的,例如塞車的時間,但是我認為那並不是「慢」的時間,而是在追求快速的目的性過程中所獲得的不滿足。當我致力於追求速度以賺取更多金錢時,我們失去的是純粹體驗時間、純粹體驗生命的可能。在謹慎、憂慮、煩躁、追求慾望的不滿足以及達成慾望後的無聊中不斷循環的生活。其付出的代價是,損失了擁抱時間與自我的可能;錯過了天空的深邃、花草樹木的色彩、繽紛的情感以及陽光燦爛的記憶。追求新聞、追求快速真的有其必要性嗎?新聞並不是未來的歷史,新聞必須經過時間的洗禮而被下一代的人所留下來才有可能成歷史,而歷史真的重要嗎?歷史也不過是當代人詮釋的一種歷史的片段或稱版本而已。追求快速則讓我們在單一目的過程中喪失了慢的價值,或許汽機車交通方式的趨勢無法改變,快速的生活是某種必然,但我們何不加入慢的元素呢?例如試者將下班回家的競爭關係轉化為一種風景的關係,不再追求單一目的過程。


上個月,我一個人從中央大學花了3個鐘頭走到龍潭大池,全長14公里。想試圖體驗書中尼采、盧梭、梭羅、康德等哲學家藉由走路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哲學之道是什麼感覺,勾起起了我也想體驗走路想哲學的衝動。結果哲學沒想到,倒是體驗了書中那種身體隨著時間而感到疲憊、精疲力竭、忘記自我的感覺。一路上我只是認真的、放鬆的將自我的感知與環境融合為一,說是自己靠腳走,我更認為是景色萬物走進我身體中;不是我潮什麼東西接近,而是遠處事物益發堅決地蔓延在我的體內。夕陽、田中的倒影、車禍、霓虹燈、黑夜、川流的汽機車、麵食館的招牌、花燈。路上有繁華有純樸、有吵雜有寂寥、有上坡有下坡,哲學之道在哪裡?我想就在人生之道上吧。

2017/3/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愜意的季節, 從一個火車站徒步到另一個火車站, 直線不是最佳的途徑, 轉入居住區穿巷越弄, 一條街走過一條街, 沒有固定路線, 悠閑地前行。 時光緩緩, 隨時停下腳步, 吃碗透心涼的傳統剉冰, 坐在路邊攤, 來一份炭烤香腸加黑輪片, 喝上一口甘甜柴魚湯, 靜下來品味當
Thumbnail
最愜意的季節, 從一個火車站徒步到另一個火車站, 直線不是最佳的途徑, 轉入居住區穿巷越弄, 一條街走過一條街, 沒有固定路線, 悠閑地前行。 時光緩緩, 隨時停下腳步, 吃碗透心涼的傳統剉冰, 坐在路邊攤, 來一份炭烤香腸加黑輪片, 喝上一口甘甜柴魚湯, 靜下來品味當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道路可以無限量「加法」嗎?
Thumbnail
道路可以無限量「加法」嗎?
Thumbnail
帶著自己到處看世界的不是飛機,不是車子,而是自己的「腳」,飛機車子只是工具,它可以讓我們更快到達很遠的目的地,但真正可以帶我們走馬看花的是「腳」,每天不謂辛勞的帶我們去任何角落,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除了足跡以外,更多的蘿蔔腿、靜脈曲張,所以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腳,照顧好自己的腳,它才可以帶著我們去任何我們
Thumbnail
帶著自己到處看世界的不是飛機,不是車子,而是自己的「腳」,飛機車子只是工具,它可以讓我們更快到達很遠的目的地,但真正可以帶我們走馬看花的是「腳」,每天不謂辛勞的帶我們去任何角落,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除了足跡以外,更多的蘿蔔腿、靜脈曲張,所以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腳,照顧好自己的腳,它才可以帶著我們去任何我們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單車旅行哲學不是討論單車,而是討論單車旅行,即為何單車旅行(why)、何謂單車旅行(what)及如何單車旅行(how)。事實上,在騎單車時是很少思考的,非指往哪騎、吃什麼、哪裡有便利商店等Google得到的思考,而是一種體驗過後,回到家靜下心來重新細細品味回憶的思考。   首先,為
Thumbnail
  單車旅行哲學不是討論單車,而是討論單車旅行,即為何單車旅行(why)、何謂單車旅行(what)及如何單車旅行(how)。事實上,在騎單車時是很少思考的,非指往哪騎、吃什麼、哪裡有便利商店等Google得到的思考,而是一種體驗過後,回到家靜下心來重新細細品味回憶的思考。   首先,為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這篇可能是有天坐捷運出產的作品
Thumbnail
這篇可能是有天坐捷運出產的作品
Thumbnail
那一天,我像之前一樣,公車多搭一站,到下一站下車,下車後走山路回家。我叫它「山路」,也是有舖柏油,車子可以走的馬路。繞著山裏,要走50分鐘,時間可以的話,我喜歡走這段路。   路上少有人家,沒人在走路,除非像我這樣健行的人,忘了有沒遇到過?偶而有車子經過。那天走啊走,注意腳下,不去想什麼時候可以
Thumbnail
那一天,我像之前一樣,公車多搭一站,到下一站下車,下車後走山路回家。我叫它「山路」,也是有舖柏油,車子可以走的馬路。繞著山裏,要走50分鐘,時間可以的話,我喜歡走這段路。   路上少有人家,沒人在走路,除非像我這樣健行的人,忘了有沒遇到過?偶而有車子經過。那天走啊走,注意腳下,不去想什麼時候可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