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妍妍收好玩具後,用得意的表情跟我說「我今天很乖,我都沒有哭!」。父母聽到孩子這樣說,心裡會感到開心、欣慰、滿足嗎?正在學習薩提爾歷程中的我,感受到的情緒是害怕,害怕背後的原因是擔心,身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讓她認為不哭就是乖?為了乖就要壓抑自己的感受?限制了她的情緒流動?我很快的跟她說:「妍妍,不是不哭就是乖喔,如果妍妍有想哭的時候,例如傷心難過的時候,就可以哭哭喔,拔拔麻麻會在旁邊陪妳。」收好玩具後就是她滿心期待的刷牙看巧虎時間,話還沒說完她就跑到沙發上坐好,我於是開始覺察自己。
停車場的激怒
週六天氣晴朗炎熱,帶孩子外出踏青放電,不放電的效應就是晚上可能會睡不著,父女又要進入深夜對話的時間,雖然對話是好的,但睡眠對兩人也很重要。這孩子在前晚就一直說著要找小蛇,起因是兩個月前,父女在社區樓下散步時,一樓鄰居庭院有條小蛇到訪,父女倆恰好成為鄰居的目擊證人,鄰居有請守衛幫忙抓蛇,但小蛇敏捷消失在草叢裡,晚上睡覺時妍妍問我。
妍妍:「拔拔,小蛇勒,他在哪裡。」
爸爸:「他回山上家了,回去找媽媽。」
妍妍:「回山上哪裡?我們去找他」
爸爸:「我不知道哪裡,山上好大」
妍妍:「他爸爸過世了嗎?」
爸爸:「….」
無法理解她為什麼會亂入爸爸過世這句,總之因為這個事件,她一直念念不忘小蛇。我們今天沿著步道走著,她不斷的問著「小蛇勒,怎麼沒看到」,無奈的父母沒有很想遇到蛇,回答著「天氣很好,小蛇可能出去玩了,或是躲在家裡睡覺!」
中午到了金山老街吃完午餐,繳完停車費後準備離開,妍妍要開車玩,這裡的開車就是轉轉方向盤,亂按一下儀表板按鍵等,通常我也會給她玩個3分鐘,開完車帶到後座換尿布時又是不配合,總算一切搞定,把她抓回安全座椅後又吵著要自己爬上去,放開要讓她自己爬到座椅上,她又跑到角落,叫她名字也不回應,我急著要把車開離停車場,耐心用盡的我被激怒了,我的憤怒一下子爆發出來,對著她大吼,她才終於肯坐上安全座椅,她知道我生氣了,便要媽媽把座椅轉到後向,不想看到我。
我的冰山
妍妍快兩歲時,開始喜歡到駕駛座假裝開車,我沒阻止她的探索與玩樂,漸漸的成為她的習慣。隨著年紀的增長,開車玩樂的時間需求越來越長。到目的地的下車我已經找到方法,只要用車外的事物去引發她的好奇,例如「哇,那裡有一隻小鳥誒,妳想去看嗎?」,她通常就會迫不及待的下車,但上車要坐上安全座椅就要看心情或鬥智了,每次都會提前約定時間設好鬧鐘,但不是每次都遵守約定,通常我都用耐心與愛心,夾帶著一點的無奈讓她坐上安全座椅。我印象深刻有四次因為時間壓力、內心煩躁等因素,我失去耐心被激怒,這次是最嚴重的一次,我試著觀看我的冰山。
事件:孩子不願聽話坐上安全座椅
孩子的應對:打岔。
感受:生氣、沮喪。
觀點:我有讓她開車,有讓她玩,為什麼還不知足?
為什麼我叫她不看我?為什麼不聽話?我做得還不夠嗎?是不是我不重要?
期待:我尊重孩子,孩子聽話乖巧。
渴望:很沒有價值、無法接納。
深夜的父女談心
停車場事件後隔天,孩子好像沒發生任何事情一樣,今天我們有著滿滿的活動,孩子玩得很開心,在晚上突然跟我說「我今天很乖,我都沒有哭!」,我想跟她聊聊昨天的事件與這句話。
爸爸:「妍妍,記得昨天在停車場的事情嗎?」 爸爸:「妳有沒有害怕? 」她轉過頭去,想避開這個話題。
我觀察到她很會用打岔的方式來避開她不想要的事情。 我輕輕的把她的身體跟頭轉了回來。看著她的眼睛,再問了一次。
爸爸:「妍妍,記得昨天在停車場的事情嗎?」 她可能有感受到我的關心,她點點頭。
妍妍:「對,然後我就轉到後面去了」 要媽媽把安全座椅轉向後方不讓我看到。
爸爸:「對不起,拔拔大聲的吼妳讓妳害怕了。」
妍妍:「對不起,我跑來跑去,你生氣了。」
爸爸:「可以給我一個抱抱嗎?」 我們抱在一起。
爸爸:「妍妍,妳晚上跟我說妳今天很乖,妳都沒有哭。記得嗎?」
妍妍:「對啊,我都很乖,我都沒哭」
爸爸:「妍妍,不是不哭就是乖喔,如果妍妍收有想哭的時候,例如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可以哭哭喔,拔拔麻麻會在旁邊陪妳的。」
妍妍:「我沒有哭」 我摸摸她的頭,我知道她還是會哭的,我期待的是她未來能因為我們的對待能覺知到不哭不等於乖,這不是規則或規條。
無條件的愛
看著妍妍在床上走來走去,我心裡感受到難過,難過的是我在孩子的眼神中感受到她受傷了,但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我沒有感受到她一丁點的怪我或生氣,躺在床上感受那個難過靜靜的留下眼淚,在停車場事件後我壓抑的不安與自責的心情終於平復了一些 。
我要如何照顧孩子受的傷呢? 看著她我又想到小時候的自己,犯了錯被父親罰跪、被打罵,但在事後我受傷的心沒有被關照,身體的傷好了,但心裡受的傷一直都在。我期待的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嗎? 我想,我真正期待的是能讓孩子連結與體驗到她的渴望,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被接納、生命有意義、有價值、有自由。
給這麼努力的自己
「讓我們都回擊成長造成的扭曲,好嗎?」
傷心咖啡店之歌
我成長於一個不妥善的家庭,我成長為一個我不喜歡的人,我不喜歡很多人,很多人也不喜歡我,我感受不到被愛、被接納、生命有意義、有價值、有自由。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我很喜歡的書,看了十次以上,我想是因為我把自已投射到主角馬蒂,都是這麼傷心的人,都渴望自由。以前的我,想回擊成長造成的扭曲,但我沒成功過,更沒快樂過,現在的我,想照顧在成長扭曲的自己,小時候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學習薩提爾後我感受到自己內在的變化,是往我喜歡的方向,隨著我感覺到自己變好,卻又覺察到做得不好的時候,例如對孩子發了脾氣後的覺察,我的失落、難過的感受就更重一些,失落的是我怎麼又回到了不喜歡的狀態,難過的是我可能讓孩子跟我小時候一樣受傷了,這股反作用力讓我很難受。
我知道我做得不夠好,但我願意也真的努力了,做不好時該怎麼辦呢?我會加倍努力接納自己與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加倍關照受傷的自己與孩子,未來一定會更好的,我謝謝與欣賞願意這麼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