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歡樂谷》:奇幻喜劇包裝下,關於革命、歷史與政治的現代寓言

《歡樂谷》(Pleasantville)為1998年上映的美國奇幻喜劇片,由Gary Ross執導,故事講述一對美國現代的青少年姊弟,因爭奪電視遙控器,並在神秘的維修工人造訪後,掉入黑白電視劇後展開的一連串破壞既有秩序的冒險旅程。該片甚至被著名影評人Roger Joseph Ebert評為「該年度最佳及最具獨創性的電影之一。」
《歡樂谷》電影劇照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前衛、激進、愛好自由的誤闖者Jennifer,如何步步粉碎由父權支配運作的黑白世界?

就人物與角色性格塑造層面來說,David性格內斂保守,循規蹈矩,不太敢冒險,喜歡待在舒適圈。而他的姊姊Jennifer則和他的性格大相逕庭,Jennifer潑辣坦率,對任何事情都直言不諱,喜歡衝撞體制、嘗試所有新鮮物事,集新時代女性的典範與形象於一身,這一點可在Jennifer進到歡樂谷成為Mary Sue後教導母親如何自慰、取悅自己得到映證,因為她認為女性同等擁有享受性的權力以及性的自主權。
當Jennifer的靈魂以Mary Sue的軀體現身於歡樂谷時,她是村裡最前衛、激進的外來者,同時也是推進女權、性別平等意識的啟新者。Mary Sue的靈魂是一顆自由艷麗的種子,她的思想、行為和言語是強勁的風,在村里每個人的心中播下革命性的種,生根抽芽於眾人貧脊而守舊的壤。
《歡樂谷》電影劇照,圖為Betty Parker在愛人深情的雙眸中,接納並愛上自己的過程。
而這股平權意識也延續在Betty Parker(即Mary Sue的母親)的角色成長支線上。在Betty Parker遇見Bud(即David掉入電視劇後的角色名)打工餐廳的老闆,並輾轉看見由Bud帶給老闆的畫本後,Betty Parker內在的自我認同逐漸立體成型。在此之前,Betty Parker就是一位傳統典型的家庭主婦,負責打理所有家務事、在六點半前固定把晚餐煮好、服侍丈夫一切生活起居以供其上班賺錢養家或是陪同丈夫在同事面前應酬陪笑。然而,在開始探索性與身體的奧秘後,Betty Parker開始出現了色彩,在丈夫使喚其出席社交場合時遲遲不敢露面,最後是Bud為其抹上石灰色的顏料,她才覺得自己符合所處世界的「正常」的模樣(我認為此處帶有一點呼籲種族、膚色平等的意涵,而且透過倒轉的方式──即黑白為正常;彩色為反常,諷刺嘲弄當代社會白人至上的社會觀。)而在遇見Bud打工餐廳的老闆後,Betty Parker在愛人似湖般澄澈深情的雙眸中成為其畫作中的主角,她終於能真正地接納並愛上自己彩色的模樣。最後與老闆墜入愛河,象徵著婦女被從父權宰制的家庭中被解放,重獲新生。
《歡樂谷》電影劇照

■工業革命後的遺毒:當墨守成規和循規蹈矩成為社會歌頌的美德,我們該如何突破思考僵化的局面?

電影的另一大母題則為「跳脫體制」,自古以來人類社會極度仰賴所謂「文明」的體制和秩序。不過,倘若文明過度規訓人類,就容易淪為墨守成規、思考漸趨僵化的集體勞動生活。這一點結合了當時電影設定的時空背景,可被視為某種對於工業革命後所帶來的社會衝擊,一種犀利深刻的諷刺、批判和反動。如歡樂谷裡馳騁在籃球場上的球員每球都能投進、Bud打工的速食餐廳老闆堅持每件瑣事都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和程序。(如:先關燈再關收銀機或特定的分工模式)
《摩登時代》電影劇照
上述片段讓筆者聯想到卓別林主演的《摩登時代》,該電影描述工廠裡的資本家如何無所不用其極的剝削底層的勞動者,其中一個經典片段是卓別林在加速的工業生產線上做著相同的敲打動作,卻被生產線上的輸送帶拖進了齒輪裡,雖被成功救出來,但精神狀況卻出了極大的問題。從此以後見到圓形的物體,都會想要拿板手擰一下。此部電影與《摩登時代》相似之處在於兩者都用戲謔浮誇的方式呈現工業革命在社會裡的遺毒,如何影響底層勞動階級。前者透過架空世界的設定,呈現一座乍看平靜無波的桃花源,接著透過誤闖者David和Jennifer帶出該世界的人們所無法正式的盲點,間接地隱喻工業革命後底層勞工呆板乏味的工作日常;相較於前者,後者則直言不諱地將時空背景設定在某血汗工廠,透過卓別林生動敬業地演出凸顯工業革命對老百姓的荼毒和折磨。
《歡樂谷》電影劇照
除此以外,片中對於「知識」、「政治」和「法律」的刻劃也別具心裁。就知識層面而言,歡樂谷裡人民的昏庸無知來自於集體匱乏的「知識」,一如秦始皇焚書坑儒,管控人民的最佳手段便是限制其思想,集體的無知、思考上的停滯就容易使人陷入安逸的狀態,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體現於此。好在後來Bud從圖書館帶來了琳瑯滿目的書籍,歡樂谷人民的知識總算不再限縮於高中地理課本上的兩條街道,他們的世界開始產生劇烈的變化。而緊接著的是村里保守派的反動,他們訴諸革命和暴力,認為既有的秩序和權力體系被入侵者(即前文所言誤闖者David和Jennifer)破壞。從Mary Sue和Bud的父親同僚號召的聚會、街頭暴力抗爭(如肆意破壞速食店老闆的藝術創作、街頭塗鴉等)到最後訴諸法律的法庭審判,這些都可被視為保守派的反動,從集會、社會運動再到法律訴訟,呼應美國1960年代四起的民權運動(性質不同,不過可以將其視為一個社會文明演進的歷程,即知識促進思考,思考引發各種理論和政治立場,接著凝結成各種意識形態,然後促成各種組織、集會、社運乃至革命)。
《歡樂谷》電影海報宣傳照
總結來說,即使《歡樂谷》被歸類為奇幻喜劇片,撇除其風格元素的包裝後,我認為它是極其寫實反映人生乃至整個社會文明的縮影。有別於其他社會諷刺類的戲劇作品,這部電影的各種奇幻設定展現了編導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同時也反映其對現實生活的細膩觀察與深刻反思。一部電影之所以能名留青史成為經典,關鍵在於不論生在哪種時代、哪種國度都能從中與現世相互參照、比擬進而獲致啟發。儘管電影以詼諧的基調簡化(或甚至可說「美化」)革命的血淚過程(畢竟真實世界要推翻執政者既有的思想與政權談何容易),但筆者認為並不是每一部寄寓深刻哲思、反映現實政治的作品都需要以謹慎嚴肅的氛圍去處理。綜觀《歡樂谷》整部電影的情節,仍可說是增添了幽默與童話風趣的歷史縮影與現代寓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