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垃圾話的寫作者--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能將時間慢下來的澄澈雙眼

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獲2020 Openbook 好書獎的年度中文創作獎,並於2021年獲臺灣文學獎之蓓蕾獎。這本書談到生命、疾病、家庭、友朋、自我與環境等主題。作者從身處的時空中流出思考的河水,人事、感觸與體悟在其中交纏流動,順著他由文字連綴起的綿延川流,陳宗暉帶讀者徒步去到了更遠的地方。
而承先前提及的生態議題,讓我們一起閱讀文學,將焦點放在作者對蘭嶼環境的觀察、反思與對話,藉此梳理他對環保與生態教育的觀點。

對「垃圾」賦予意義與反思

盼你的到來。
夥同一群志工環島徒步撿垃圾的那一天,我一路拾菸蒂像是有人沿途留下什麼指標線索。破碎的酒瓶撞進網袋裡的聲響此起彼落。菸酒歡樂,菸酒傷心。有人跨進路邊護欄,自草叢裡救起一輛報廢的兒童腳踏車,車身螞蟻螞蟻亂竄。無法繼續上路的單車,靠在路邊護欄,變成裝置藝術。來自南非的志工用中文說著:「很熱,很熱。」然後撿到一個滅火器。開始可以撿到微波食品包裝袋的時候,就知道我們已經愈來愈接近落成不久的第二間超商。小隊在東清灣各自散開淨灘,想繼續走的人就繼續往北走。畢竟我的菸蒂麵包屑不停指向北方。
(頁220)
陳宗暉向讀者伸出邀請的手。
很多段落中他的語言是詩化的,凝鍊跳接而意味深遠。這是一段撿拾垃圾的旅程,沿著環島的道路,我們可以由作者選擇的物件:菸蒂、爬滿螞蟻的單車、滅火器,與微波食品,開展出幾條討論的支線。
廢棄物在作者的筆下有了神情,看上去落寞而可惜。而這些物件又藏著各自的暗喻:無法繼續上路的單車,原先有著能夠載著兒童旅行的潛能,卻偏斜到正道的護欄之外,成為「裝置藝術」,然而這件「藝術品」沒有任何觀者--人們選擇對垃圾視而不見,長久斜倚著護欄的單車,就這樣被螞蟻攻佔。
而炎熱如炙的夏日裡,漫長的淨街路上夥伴拾獲一只滅火器,要滅的是何處的火?物理的高溫重疊著心理的憤怒,滅火器的赤紅刺進作者的眼,但若他們沒有將滅火器撿起,會有人注意到嗎?
再前進一些些,淨街小隊與微波食品包裝盒的垃圾越來越近,點出了便利商店的興盛所帶來的逆襲,蘭嶼的住民與觀光客對超商有更難以割捨的依賴。讀者也可以從這短短的文句去思考蘭嶼零售產業的變遷,進而延伸到方便性帶來的環境問題。

「資源」或「垃圾」的一念之間

有人在地瓜田裡蓋民宿,阿文在父親的地瓜田裡蓋寶特瓶屋。
整座小島的寶特瓶餵養寶特瓶屋慢慢長大。
把一個又一個整型後的寶特瓶埋進未乾的水泥牆:用美工刀把寶特瓶割出翅膀、殺出飛魚的模樣。飛魚季節以來的整個夏天,海上的寶特瓶洶湧而來,落地生根。
從前的地瓜田,現在的寶特瓶屋。屋外有一個「咖希部灣」-蘭嶼話的意思就是「堆垃圾的地方」。並非所有的垃圾都可以順利回收,咖希部灣堆放著壓缩後的鐵鋁罐磚、寶特瓶磚:懸掛其上的寶特瓶飛魚在海風裡擺盪,是裝置藝術,是壓縮後的沉默警語。
(頁178)
在雜誌上翻到:「會有廢棄物是因為人們缺乏想像力。」接著又提到,所謂的「汙染」,其實就是「不在其位的資源」。無論是人,或是垃圾,只要進入適當的位置,就能盡情發揮,全力以赴。(頁221)
作者近距離特寫阿文的行動--回收寶特瓶、處理、壓縮與再創造。經過阿文的手,寶特瓶變成飛魚,變成一面牆、甚至一間大屋子。然而讓垃圾發揮效用,廢棄物就能變成「資源」了嗎?作者第二次將廢棄物賦予「裝置藝術」的意義,然而我們可以思考的是,觀者的詮釋呢?觀者是不是能夠理解那些寶特瓶磚傳遞的沉默警語?令人灰心的是,更可能的真相是,阿文的付出成為百姓日常的理所當然--「垃圾放著就好,反正阿文會來收。」
一個行動的初衷無人知曉,就像裝置藝術沒有說明牌,觀者的自由解讀可能與行動者欲表達的相悖,所以陳宗暉將一切寫下,點出議題讓大家可以討論,也言明了觀點讓讀者的思考能夠順流而下。

推動環境教育的困境:改變如何擴散

作者在書中提到,長年致力保護蘭嶼環境的阿文,在面對家族聚餐的場合,也會因人際壓力而不好意思開口請大家減少使用免洗筷,甚至也難免產生「只有自己用環保筷很奇怪餒」的念頭。
確實,想要打破追求方便、快速的社會慣性,對親近的人推廣環保意識是不容易的,尤其我們的文化脈絡相當注重家族親朋間的和諧,經常大過於個人的責任感與正義與否的問題。
但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同樣緊密相依,陳宗暉寫道:
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然後試著彼此分享。要不要環保,是帶有覺知的選擇,不必是苛責。究竟是誰才有資格進行「環境教育」?到頭來還不是環境在教育我們。耆老的智慧如果沒有流博下去,我們根本無法與大自然繼續溝通。
他把討論環保議題時,常常讓人感覺沉重的道德枷鎖解開,鼓勵人們去思考、做出正確選擇的力道卻變得更強。「帶有覺知的選擇」是每一個個體獨立就能做到的,而當個體直面環境給的挑戰,便會需要對話,透過溝通尋找繼續相處下去的可能性。

以親身實踐為源起的改變

陳宗暉在書裡溫和的批判,看著他的朋友日復一日的壓縮寶特瓶磚,垃圾卻仍「繼續演化垃圾」,他開始去思索環保之路是不是原地踏步?
實際參與了鯨豚解說、壓縮數十萬個寶特瓶的作者,每一次「回去」蘭嶼,對他而言都有非凡的意義,不只是為了阿文的團隊,也為了自己的生命與未來。他用寫作去翻看石縫中的細節,在海面粼粼的鏡面下照見自己的心,把自然場域帶給他的感動密密縫進文字裡面,也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實踐,作為研究、論文,甚至志業。正如前段提到的:「到頭來還不是環境在教育我們」,生態旅遊的意義,是把自己放進那個場域,去感受環境的震撼與衝擊,然後去記得,去在日常生活中推動改變。
在此處,我想強調的是那當下的感動可以不只是當下,文學能把霎那的時間慢下來,細細去咀嚼、品味,並且思量,而我們也可以在每一天以小小的行動為想要的未來投票。
所以河水繼續流動,陳宗暉挖出了另一條河道:以蘭嶼阿文之口給出一個結論、解方,一個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我們要管制的是垃圾,而不是遊客的數量。我們要怎麼去平衡蘭嶼的生計與環保?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我看來,
就是從教育開始做起。從教育開始,然後把我們的文化加進去,
這才可以立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眼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章魚老師》攝於南非的海藻林中,主角Craig Foster潛水時邂逅了一隻章魚,於是展開了長期的追蹤觀察。章魚的一舉一動密切牽動著他的心緒,Craig逐漸取得她的信任,拍下了「章魚老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生命的韌性,讓觀眾一同見證章魚面對敵人時的精湛偽裝、獵食時的巧妙策略,以及生命歷程。
「生態旅遊」近年來漸趨流行,也被當作提升大眾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方式,但到訪偏遠的郊野、杳無人煙的秘境去看動植物,就是生態旅遊嗎?就算不遺留任何垃圾,人類的足跡本身會不會就是一種對環境的擾動?讓我們一起思考,生態旅遊的意義與願景究竟是什麼,又由生態旅遊衍生出哪些爭議呢?
《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此紀實田野紀錄與明代話本小說的情節呈現了可悲卻整齊的對照:女性在中國古代困囿於性別化的價值經濟之中,身體被以金錢交易,也被迫做著高度情緒勞動的工作,在現代的西方世界也仍舊如此。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奠基於曾經發生的真實事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用文字搭建起一個極權下的烏托邦,她抓住人性的本質,向世界提出叩問: 「當地球充滿汙染,生育率變得極低的情況下,人類為了存續而發展出的社會裡,有什麼會被犧牲?」
今年6月24日,保障婦女墮胎權的重要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也就是說,美國憲法不再保障女性終止妊娠的權利。這是從德州「參議院八號法案」(Senate Bill 8)之後,女權的一大退步。
瑞典迷你影集《焦慮滿屋》(Anxious people)用一起搶案、一間待售的舊房子,讓九個原先不相干的人,呼吸著同樣的焦慮,在同一屋簷下關懷著彼此。
《我的章魚老師》攝於南非的海藻林中,主角Craig Foster潛水時邂逅了一隻章魚,於是展開了長期的追蹤觀察。章魚的一舉一動密切牽動著他的心緒,Craig逐漸取得她的信任,拍下了「章魚老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生命的韌性,讓觀眾一同見證章魚面對敵人時的精湛偽裝、獵食時的巧妙策略,以及生命歷程。
「生態旅遊」近年來漸趨流行,也被當作提升大眾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方式,但到訪偏遠的郊野、杳無人煙的秘境去看動植物,就是生態旅遊嗎?就算不遺留任何垃圾,人類的足跡本身會不會就是一種對環境的擾動?讓我們一起思考,生態旅遊的意義與願景究竟是什麼,又由生態旅遊衍生出哪些爭議呢?
《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此紀實田野紀錄與明代話本小說的情節呈現了可悲卻整齊的對照:女性在中國古代困囿於性別化的價值經濟之中,身體被以金錢交易,也被迫做著高度情緒勞動的工作,在現代的西方世界也仍舊如此。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奠基於曾經發生的真實事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用文字搭建起一個極權下的烏托邦,她抓住人性的本質,向世界提出叩問: 「當地球充滿汙染,生育率變得極低的情況下,人類為了存續而發展出的社會裡,有什麼會被犧牲?」
今年6月24日,保障婦女墮胎權的重要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也就是說,美國憲法不再保障女性終止妊娠的權利。這是從德州「參議院八號法案」(Senate Bill 8)之後,女權的一大退步。
瑞典迷你影集《焦慮滿屋》(Anxious people)用一起搶案、一間待售的舊房子,讓九個原先不相干的人,呼吸著同樣的焦慮,在同一屋簷下關懷著彼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環保站主要回收有用的物品,比如,電風扇、鬧鐘、電鍋、腳踏車等,東西壞了修一修,再轉送給有需要的人,延長物命的使用。到環保站做事的阿公阿嬤之所以做得那樣開心,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就像一個過期或是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卻在環保站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成一個更有用的人。救人要先救心,心救起來了,人早晚會上岸。
Thumbnail
八月份的誠品 提案 免費刊物,主題是 : 我喜歡的海。
Thumbnail
環保資源回收是保護地球的重要一環,透過資源回收可以有效減少廢棄物的方式,每個星期穿梭在鄉鎮間的回收車都是環保急先鋒,但這位默默佇立在卓蘭的無名英雄,把分類不僅做好,更是將回收資源有效再利用。今天我們就來探索,這座落在苗栗卓蘭的環保尖兵—吉成舊貨商行。 環保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環保資源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髒東西》,是小說家陳栢青的短篇小說集。 《髒東西》,對我來說,是有些難懂的文字組合。 倒是一邊試圖「理解」《髒東西》時,隨手在網路搜尋時讀到蘇吉採訪陳栢青的撰文提到「只得待到放下大是大非後,才能夠去談那些更細微、複雜,無法一語道盡,一句話說清楚的骯髒事。」突然有些思緒清朗的感覺。 《髒東西》匯集了
Thumbnail
身為一個環保人士(?,曾經參加過系上的淨灘活動,大家在淨灘後,立刻購買小攤販的香腸、炸物,製造出紙袋、塑膠袋及竹叉的垃圾。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那這樣淨灘的意義為何?淨灘,當下清理乾淨了,但是垃圾還會源源不絕的沖上岸,因為源頭製造者,還在持續的製造垃圾。 你以為這些垃圾不是你製造的嗎?
Thumbnail
這段話是相對於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在《如何獨處》中提到:「小說是將經驗的浮渣轉變為語言的黃金。小說意味著撿起被世界遺棄路邊的垃圾,將它化為美好的事物。」 在《單車失竊記》中,涉及二戰戰史、台灣史、台灣單車發展史、動物園史、蝴蝶工藝史等,作者吳明益也因此求助了包括東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到海邊,想享受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卻看見岸邊滿坑滿谷的海廢垃圾,破壞了難得的美景。今天,《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灣的海廢專家,同時也是環保團體RE-THINK的創辦人黃之揚,來到節目與聽眾朋友們分享他倡議環保議題,一路走來的歷程。
Thumbnail
天氣轉好,我們騎往蘭嶼東岸,也騎上了中橫,完成環島。
Thumbnail
過去曾經有短暫地挑戰過無塑生活,其實並不算困難,只是需要以這項需求來重新規劃生活,例如要帶哪些餐具、要在哪裡洗滌餐具、在哪些餐廳用餐不會製造塑膠垃圾等等;我想有些壓力的地方,是在於我們需要讓店家改變他們的作業SOP,有些店家會因此不滿,但也有許多人會稱讚我們環保,我遇到的經驗是後者居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環保站主要回收有用的物品,比如,電風扇、鬧鐘、電鍋、腳踏車等,東西壞了修一修,再轉送給有需要的人,延長物命的使用。到環保站做事的阿公阿嬤之所以做得那樣開心,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就像一個過期或是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卻在環保站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成一個更有用的人。救人要先救心,心救起來了,人早晚會上岸。
Thumbnail
八月份的誠品 提案 免費刊物,主題是 : 我喜歡的海。
Thumbnail
環保資源回收是保護地球的重要一環,透過資源回收可以有效減少廢棄物的方式,每個星期穿梭在鄉鎮間的回收車都是環保急先鋒,但這位默默佇立在卓蘭的無名英雄,把分類不僅做好,更是將回收資源有效再利用。今天我們就來探索,這座落在苗栗卓蘭的環保尖兵—吉成舊貨商行。 環保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環保資源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髒東西》,是小說家陳栢青的短篇小說集。 《髒東西》,對我來說,是有些難懂的文字組合。 倒是一邊試圖「理解」《髒東西》時,隨手在網路搜尋時讀到蘇吉採訪陳栢青的撰文提到「只得待到放下大是大非後,才能夠去談那些更細微、複雜,無法一語道盡,一句話說清楚的骯髒事。」突然有些思緒清朗的感覺。 《髒東西》匯集了
Thumbnail
身為一個環保人士(?,曾經參加過系上的淨灘活動,大家在淨灘後,立刻購買小攤販的香腸、炸物,製造出紙袋、塑膠袋及竹叉的垃圾。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那這樣淨灘的意義為何?淨灘,當下清理乾淨了,但是垃圾還會源源不絕的沖上岸,因為源頭製造者,還在持續的製造垃圾。 你以為這些垃圾不是你製造的嗎?
Thumbnail
這段話是相對於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在《如何獨處》中提到:「小說是將經驗的浮渣轉變為語言的黃金。小說意味著撿起被世界遺棄路邊的垃圾,將它化為美好的事物。」 在《單車失竊記》中,涉及二戰戰史、台灣史、台灣單車發展史、動物園史、蝴蝶工藝史等,作者吳明益也因此求助了包括東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到海邊,想享受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卻看見岸邊滿坑滿谷的海廢垃圾,破壞了難得的美景。今天,《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灣的海廢專家,同時也是環保團體RE-THINK的創辦人黃之揚,來到節目與聽眾朋友們分享他倡議環保議題,一路走來的歷程。
Thumbnail
天氣轉好,我們騎往蘭嶼東岸,也騎上了中橫,完成環島。
Thumbnail
過去曾經有短暫地挑戰過無塑生活,其實並不算困難,只是需要以這項需求來重新規劃生活,例如要帶哪些餐具、要在哪裡洗滌餐具、在哪些餐廳用餐不會製造塑膠垃圾等等;我想有些壓力的地方,是在於我們需要讓店家改變他們的作業SOP,有些店家會因此不滿,但也有許多人會稱讚我們環保,我遇到的經驗是後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