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策會公布2021年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發現消費者首選行動支付的偏好度明顯提升,從2020年37%成長至50%,而2021年行動支付常用度首次逼近七成(69%),追近第一名的實體卡(74%)與現金(71%),成為四大支付工具中唯一三年內連續成長者,與實體卡的差距從2019年26%縮短至2021年5%,反映出疫情因素加速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習慣養成,如果疫情持續影響,行動支付常用度將有機會超越現金。 當行動支付市場如此磅礴,業者紛紛想改善現階段行動支付的不便之處,因此,QRcode 共通碼就此誕生,但共通碼在支付新時代能夠順利推行嗎?目前發展的現況又是如何?是否面臨了困境與瓶頸?今天就一起來看馬克怎麼說!
一、介紹共通碼是什麼
定義:為建立便利的QR Code 支付環境,及強化QR Code 支付安全防護,制定QR Code統一規格及安控機制,提供跨平台、跨金融機構的整合性服務,免除需分別向不同支付業者介接之不便,也節省金融機構多對多系統介接及建置成本,達到「普惠金融」的產業效益。
Visa:共通QR Code 掃碼支付服務 Visa 所推動的共通QR Code 掃碼支付服務,率先為持有Visa 金融卡的消費者提供另一便利的繳交卡費管道;運用統一技術標準的EMV QR Code,未來繳費帳單上只需一個共通QR Code 就能適用不同手機的掃碼工具。當綁定 Visa 金融卡後,消費者可使用發卡銀行的Apps、《台灣行動支付》App、抑或智慧型手機裡的 QR Code 掃碼工具,掃描繳費帳單上的共通 QR Code 來支付卡費,無須出門前往超商,甚至是人在國外也能利用手機繳卡費,不僅能夠一次繳交 2 萬元以上的費用,也可省下不必要的跨行提款手續費。 串聯的業者 :VISA 在台灣市場力推共通QR Code 標準EMVCo,目前EMVCo 已經串聯包括台灣Pay、台新銀行卡得利、永豐銀行豐錢包、渣打銀行行動銀行、華南銀行行動網、兆豐銀行兆豐Pay、彰銀行動網彰銀錢包、第一銀行第e行動、合作金庫合庫E Pay與台灣企銀行動銀行行動支付等十大錢包。
財金公司:台灣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 因應各國行動支付興起,在財政部政策下,各金融機構與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運用財金公司既有跨行金融資訊系統,制定「台灣Pay 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一起打造共榮、共好的支付生態圈,創造全方位金流服務,讓「一般民眾」、「微型商家」 共享普惠金融服務。 為了提升民眾支付效率、也避免店家必須跟不同支付業者簽約衍生的系統串接成本或對帳的麻煩,財金公司力推「台灣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又稱TW QR)」,將國內各銀行、電支及第三方支付業者使用的各種QR Code,整合成一個共通的QR Code,也就是說,店家只要貼一張TW QR,民眾也只需開啟一個App,就可以掃遍全台灣。 目標制定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因應市面上支付工具都各有一套規格,可以解決商家多對多串接、民眾下載一堆App的困擾,無論是支付業者發展的「自有錢包」或加入「共用錢包」,都可以加入「共通支付標準」與服務網絡,讓一般民眾及商店都能用更低的門檻使用行動支付。
「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可以進行轉帳、繳費、繳稅和購物等便捷服務;2018年,Visa、Mastercard 等國際卡組織看好台灣行動支付的應用發展趨勢,陸續宣布導入國際EMV QR Code 規格。同年年底,「台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即完成與EMV QR Code 規格整合,首創「QR Code 共通支付五合一」,並由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推行五合一(台灣Pay、Visa、Mastercard、JCB、銀聯卡)QR Code,特店只要張貼一個QR Code,就可以同時受理5種支付工具。
二、共通碼的用途/優勢/為何需要?
目前QR Code的使用現況 優勢
QR Code 掃碼支付因建置成本低廉、具有方便觸及更多小型商家的優勢,加上不受限智慧型手機機種、使用功能多元等深受消費者青睞,使用度高達 87.5%。
1、一紙收付:
現行中小型的店家,僅需張貼一張約A5大小的QR Code,即可供消費者透過各式行動支付App 掃碼進行付款。
2、無手機廠牌限制:
一般應用NFC 感應支付的智慧行動裝置如:Apple Pay 等,而這類智慧行動裝置往往價格較高,不易拓展感應支付之使用,QR Code 支付無論收付裝置為一維條碼或二維條碼,凡具備連線上網並擁有內建相機鏡頭,即可進行支付,門檻相對低,更適合推廣給普羅大眾使用。
3、無場域、刷卡機器之限制:
過去支援感應支付的刷卡機,對於收單機構而言不僅是一筆龐大的成本,使得各銀行目前僅在重要或連鎖通路提供此類型之刷卡機,此外,裝設刷卡機的空間配置所需之通訊線路,以利交易訊息的傳遞,然而QR Code 的交易型態,卻可使店家在市場、夜市等各式狹隘營業空間內,透過張貼條碼,再搭配現行的網路,即可讓店家對帳或是確認交易訊息。
劣勢
每家支付業者有不同的 QR Code,還得用不同的信用卡綁定才能享有專屬優惠。不僅店家陳列支付標示就占去攤位或是收銀台桌面不小面積,對於消費者來說,也常造成使用上不便與混淆。
商家 1、擺放空間小:只需張貼QR Code 即可收款。
2、收款機制佳:由消費者自行操作手機付款,商家只需在智慧型手機/平板安裝收款APP,即可獲知交易收款情形。
3、降低現金保管及收到偽鈔的風險:降低受理及保管現鈔硬幣成本及收到偽鈔風險、並擴大交易金額。
用戶 1、使用戶數多、客群廣:包括行動網銀APP、台灣行動支付APP 用戶可以QR Code 支付。
2、顧客使用體驗佳:可適用iOS 及Android 系統,也無須再更換任何硬體,客戶使用任何錢包皆可掃瞄同一個QR Code 付款,大幅提升消費體驗滿意度,取代現行晶片金融卡網路交易的痛處。
金融機構 1、佈建成本低:網路/實體商店皆可適用,無須佈建實體刷卡機及負擔維護成本。
2、適用範圍廣:不限持卡人手機作業系統及不須具NFC 功能。
3、手續費率低:因收單行免投資硬體設備,可提供較低手續費,有助提升商店意願。
三、目前發展現況(瓶頸、困難、挑戰)
電子支付市場 普及率
2021年全台合計共28家開業營業電子支付機構,交易、轉帳及儲值3項核心業務金額合計達新台幣3,124.5億,年增92.3%。其中交易金額年增49.8%至877.4億;轉帳金額年增131.5%至618.6億,為3大業務中成長幅度最顯著的項目;至於儲值金額則年增110.8%至1,628.5億。使用人數方面,2021全年電支機構累計使用人數一舉突破1,500萬,年增34.2%。
消費者經常使用的電子支付品牌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消費者經常使用的 5 大電子支付品牌為「LINE Pay」、「街口支付」、「Apple Pay」、「Google Pay」與「台灣Pay」。其中 LINE Pay、街口支付與台灣Pay 要用QR Code 掃碼支付,儘管財金司及聯合信用卡中心已新增支援國內外共通的信用卡掃碼支付規格,台灣 Pay 也可受理金融卡、Visa、MasterCard、JCB、銀聯卡等品牌,但是支付市占率較大的 LINE Pay 與街口支付都尚未加入。
共通碼是利還是弊? 支付業者立場
台灣經研院產經資料庫資深分析師表示,5G 物聯網時代來臨,整合成統一掃碼規格是未來趨勢;但是這對於支付業者來說,並不想把原本既有的用戶群、用戶資訊分享給其他業者。另外,光要把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業務等法令整合起來,包括金流的處理,讓不同電支帳戶可資金互轉,再者,資訊的彙整與分流,像是建置跨機構共用平台、清算機制等,都是相當大的工程與挑戰。 國際信用卡組織 Visa 也表示,資訊流的彙整與處理,不能交由某一家銀行或支付業者來做,必須交由國內 2 大精算機構聯徵中心與財金公司合作,但這背後還會涉及到分流成本、掃碼後連結信用卡產生相關手續費等問題。
銀行業者立場
專家進一步分析,對銀行業者來說最大的影響是金流的部分。過去各家有自己的 QR Code,連結的帳戶或信用卡也是自家的,但若未來統一規格後,如何讓不同電支帳戶可資金互轉,銀行之間的拆帳問題將會是很大的關鍵。同時,過去掃碼所產生的相關成本都由各家銀行或業者自行吸收,專家認為,將來掃碼整合統一規格後,上述處理分流產生相關費用等問題,銀行或業者可能會改向店家收取費用,恐怕會讓店家更不易買單。
瓶頸:電子支付市場普及率,為何近幾年無法順利推動? 電支交易市場呈現街口支付、一卡通、玉山銀行三強鼎立,合計市佔率達82.6%。 2021年奪下冠軍寶座的為蟬聯多年的街口支付,交易金額年增36.2%;位居第2的為一卡通MONEY(原LINE Pay money),交易金額年增64.5%;排名第3的為兼營電支服務的玉山銀行,交易金額年增11.1%,遙遙領先其他兼營電支服務的金融機構。 全台要達到「跨平台通路共享」的情況並不容易,現階段各支付機構簽約的大小商家手續費分潤、系統及責任歸屬等諸多問題,尚未有好的解決方式,且台灣消費者較常使用的電子支付業者,並未加入共通碼之佈局,若是要跟進「消費支付」的功能,仍須整個大環境的共同努力,以及相關主管機關的配套措施,讓共通碼的存在能使商家、金融機構以及消費者達到三贏的局面。
四、未來趨勢
行動支付市場未來目標 共通QR Code 掃碼支付首波已有 22 家發卡機構同意加入信用卡帳單QR Code 繳費;其中 16 家具有Visa 金融卡的發卡行將於 Apps 裡提供QR Code 掃描工具,給用戶綁定 Visa 金融卡來使用 QR Code 掃碼支付。以目前參與的 19 家信用卡發卡銀行、約 3,700 萬張流通卡數的規模來推估,國內將近 9 成的信用卡持卡人都能使用這項服務,不僅包括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等各方受益,也能幫助政府達成 2025 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到 90% 的目標。
主管機關尚未制定相關規範 由於財政部及相關主管機關尚未訂定QR Code 的共同標準,財金公司表示,目前和信用卡組織合作的 EMV 國際通用掃碼,就是希望能提升消費者的體驗與便利度,未來也會陸續跟銀行業者接洽,盼能逐步整合。
五、馬克碎念
共通碼其實是「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臺」建構的所需的環節之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轉帳為主,全數電支機構都必須加入互轉行列,第二個階段包括了購物、繳費、繳稅等多項機制,加入同一項機制的電支業者,將可共享彼此的通路,甚至還可以交換資訊。 第一個階段只要是電支業者就必須強制加入開通互相轉帳功能,但第二個階段並非強迫性,尤其是消費支付,對於原本通路市占高的業者來說,加入共享通路沒有實質上的幫助,資訊流與金流也更加複雜,因此如果沒有相關法規的強制性,第二階段應該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 比較有可能的發展是未來台灣電支市場趨於成熟與飽和,相關業者才會有比較有意願進行整合來尋求突破,現在還有新的電支加入經營,因此短期之內共通碼的發展會蠻有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