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記錄-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建築學令人驚奇,因為那是一種藝術,它並不由科學的進展驅動,而是被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所驅動,被我們身處的社會所驅動。
-Renzo Piano
我們究竟是過了三百六十五天,還是一天,過了三百六十四遍?
-Peter Funch
我們習慣於城市中,自然而然失去了遊走在其中的可能性。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被城市給牽著走了?
隨手紀錄的一些城市狀態

研究動機&目的

一直以來,我發現我對於圍繞在我們生活中的樸實、微小的事物很感興趣,他們可能很不起眼,但他們卻在城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希望可以研究我自身感興趣的事。我給我自己的四個關鍵字是矛盾、觀看方式、習慣和推理。
我所認為的城市中的矛盾現象,最一開始我先關注違建、加蓋、外顯的設備、管線等。這些對於大家來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真正的生活樣貌,但大部分人對於它們的印象卻是負面的。大家都希望它們可以隱藏起來而不是外顯於城市中。常常有設備或管線的立面被大家稱之為"背面"。印象中我在大二的設計-清香飯店的課題時,觀察到模範街也是一樣的情況。大家所走的那一條整齊的立面被稱為正面;而他的背面則充滿加蓋、設備等,但卻是這樣的背面吸引著我,看似雜亂,卻充滿了生活的痕跡,也反映了真實的生活。
而在這之中,我想做的則是藉由我的設計或研究去討論它們。

議題分析

一個有生命力的地方,我認為很大一部分源自於生活。平常我就蠻喜歡觀察城市中的很不起眼的一面。對於我來說,或許它們代表的意義更是一種生活的痕跡或反映常民真實生活的樣貌。而正是這些微小而不起眼的事物,豐富了我們的城市。不再是一樣的街道景象,開始有了不同的人使用過的痕跡、居住的習慣等等,這些都造就了不一樣的街道景色。
對於城市習以為常的我們,如何破除原有的認知?
究竟是我們打造了城市的模樣,亦或是城市潛移默化了我們?
我們習慣於城市中,同樣的路線、同一個停靠點...,自然而然遺失了城市中遊走的機會。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被城市牽著走了?我想利用城市中矛盾和不合理的現象來當作誘發器,讓人們發現城市不同的可能性。
在城市中上演一個推理劇,透過城市中透露的符號、線索,一層一層打開城市。
某次暑假實習,幾天的上班路,在同一個點拍照的疊加。

設計操作

操作方向

A.
我們習慣於城市中,自然而然遺失了遊走的可能。所以如何讓人有再其中遊走的可能?我想藉著城市裡的矛盾現象當作誘發器,而這些誘發器就是引導人們在這個地方遊走的機制,讓人發現城市不同的可能性。
B.
探討城市裡的矛盾現象,讓人改變對它們的認知,或許也可能是重新思考它們身處在城市中所代表的意義。

操作方法

希望以一個推理劇本的方式,在城市中上演一個推理劇,透過城市中透露的符號、線索,一層一層打開城市。
攝影師 觀看者
(提供線索者) (探索城市者)
01. 人們對於城市是麻痺、習慣的。
02. 攝影師開始透露線索。
03. 觀看者發現線索,慢慢打開城市。
04. 城市比起一開始多了不同的樣貌。

觀看方式

切入點的不同帶來不同的解釋(不同面向)

討論

這是一份半成品的計畫書,但因為有許多疑惑之處,所以有先找老師詢問。以下回稍微歸納一下與老師討論的一些重點
  1. 預期的成果:其實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畢業設計其實也還是在設計建築,不論議題是甚麼,最後還是必須回歸,所以以現在我的議題來說,可能預期成果的部分要再多思考。
  2. 議題:其實議題的操作,最終就是怎麼經由建築操作出來。
  3. 案例分析:這一塊我還有待補上
  4. 範圍:以目前看到的論述,範圍可能太廣,所以可能可以聚焦在一個點上,或是思考表現的方式。
  5. 過程:畢業設計很重要的是過程,而動機、目的、議題、設計、成果等,這些都必須是在一條線上的,不能是散的。不管事從議題操作,或是從成果開始想起,都必須是在一條線上。
  6. 設計題目:畢設其實就是自己設計題目給自己操作,所以我對自己的提問是甚麼,目前沒有很清楚,需要在思考。
  7. 基地:我一開始預想的基地是希望在金門,在跟老師討論後,他認為我的議題操作的基地可能比較偏向都市,所以如果在金門的話可能就偏向金城,或是可以在自己的家鄉-基隆市區操作。
以上是跟老師討論後給的一些意見,所以之後應該會好好釐清想做的,把範圍在縮小,想一想最後的呈現會是甚麼樣子。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畢業設計研究架構中,分析這步驟雖然佔了滿大的篇幅但必須盡快完成,因為設計才是真正佔時間的步驟。而反覆的檢討,也就是說當面臨了實際的問題無法解決便必須回過頭來調整先前訂下的觀點(或提問);必要的話也得補做設計回顧(案例分析),再來修正議題的方向。
實習分享
開學將近,終於把一些關於畢設的想法轉為文字,因為真的沒有特別想做的設計題目,所以這篇誕生以前確實很痛苦,努力生產出這篇希望有助於之後對於題目的梳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在基地調查踩到帶釘的木頭 我知道很硬要但我偏要打(啊我腳沒事啦,大家可以不用擔心)
這場講座分三部分,首先分享容積政策工具創造了什麼樣的土地市場與城市未來。再研析在既有的容積體制下誰受益?誰負擔?是否值得?如果我們不喜歡現在的居住市場,又該如何改變。最後則討論到近年來談論度最高的社會住宅在臺灣有什麼特點?又如何透過興建社會住宅促成好的居住文化與社會關係?
這個問題其實我從四月就已經不斷地在思考了,一直到最近還是存在著這樣的疑問。看愈多案例愈不太能明白,所謂好的畢業設計是什麼?
畢業設計研究架構中,分析這步驟雖然佔了滿大的篇幅但必須盡快完成,因為設計才是真正佔時間的步驟。而反覆的檢討,也就是說當面臨了實際的問題無法解決便必須回過頭來調整先前訂下的觀點(或提問);必要的話也得補做設計回顧(案例分析),再來修正議題的方向。
實習分享
開學將近,終於把一些關於畢設的想法轉為文字,因為真的沒有特別想做的設計題目,所以這篇誕生以前確實很痛苦,努力生產出這篇希望有助於之後對於題目的梳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在基地調查踩到帶釘的木頭 我知道很硬要但我偏要打(啊我腳沒事啦,大家可以不用擔心)
這場講座分三部分,首先分享容積政策工具創造了什麼樣的土地市場與城市未來。再研析在既有的容積體制下誰受益?誰負擔?是否值得?如果我們不喜歡現在的居住市場,又該如何改變。最後則討論到近年來談論度最高的社會住宅在臺灣有什麼特點?又如何透過興建社會住宅促成好的居住文化與社會關係?
這個問題其實我從四月就已經不斷地在思考了,一直到最近還是存在著這樣的疑問。看愈多案例愈不太能明白,所謂好的畢業設計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夢境中,場景設定在一個陌生而奇特的城市。這座城市擁有異常的景觀,每天早上,你都需要到一個特定的地方上班,但這個地方似乎十分古怪且不尋常。城市的交通系統也很奇特,似乎沒有什麼可用的車輛。 你試圖通過視訊和LINE來了解更多信息,但這些工具也呈現出奇怪的工藝和形式。這裡的每一樣事物都充滿了不
Thumbnail
有趣而豐富的景觀 桃園的舊市區有著非常有趣而豐富的景觀,非常好看。這裡有一棟啟動大樓,周圍都是一些小房子,形成了一種強烈的高低落差感。這種高低落差,就像是一種程式設計中的捷徑,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一種獨特的風貌 這個舊市區保留了一些歷史痕跡,卻也融入了現代元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貌。
Thumbnail
身邊所接觸到的朋友大多是討厭城市生活,並且對於鄉村或充滿綠意的田園景致懷抱浪漫想像的人,許多作家也以城市普遍心靈冷漠,枯寂的生活來調侃:「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寂寞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話,但兩者均極為困難。」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夢境中,場景設定在一個陌生而奇特的城市。這座城市擁有異常的景觀,每天早上,你都需要到一個特定的地方上班,但這個地方似乎十分古怪且不尋常。城市的交通系統也很奇特,似乎沒有什麼可用的車輛。 你試圖通過視訊和LINE來了解更多信息,但這些工具也呈現出奇怪的工藝和形式。這裡的每一樣事物都充滿了不
Thumbnail
有趣而豐富的景觀 桃園的舊市區有著非常有趣而豐富的景觀,非常好看。這裡有一棟啟動大樓,周圍都是一些小房子,形成了一種強烈的高低落差感。這種高低落差,就像是一種程式設計中的捷徑,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一種獨特的風貌 這個舊市區保留了一些歷史痕跡,卻也融入了現代元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貌。
Thumbnail
身邊所接觸到的朋友大多是討厭城市生活,並且對於鄉村或充滿綠意的田園景致懷抱浪漫想像的人,許多作家也以城市普遍心靈冷漠,枯寂的生活來調侃:「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寂寞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話,但兩者均極為困難。」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