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二三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談到口音,讓我想起一些往事。
我在台南出生,幼稚園中班從台南搬到台北,在台北讀到小學四年級。國語,是我慣用的語言,思考時我也會以國語進行思考。
小四時,爸爸決定舉家搬回雲林老家陪奶奶。
我開始了國語上課講,下課以台語為主,國語為輔的生活。
奶奶不識字,也聽不懂國語,為了在雲林活下去,也為了跟奶奶溝通。我每天看著民視播出的“親戚不計較”,一字一句學講台語。
到高中時,高一數學老師上課全程用台語教數學。
國語思考、台語瞬間應答切換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跟身邊同學相處時,我的國語還是使用得比台語流暢。
十句話裡面七、八句台語跟同學溝通互動,已是日常。
上大學後,有次和高中同學聚會,
大家還會互虧:矮油~開始講國語囉~
畢業後進南部電台工作時,上述成長經歷成了我的優勢。感恩主管給機會,工作一年後我在週末有了一個自己的台語廣播節目時段。國、台語雙聲道,講國語沒有台語腔,講台語又不會怪聲怪調。這在南部似乎滿稀有的......
電台工作時期,曾幫某大人物錄音,空檔閒聊時他說他有特別練過南部腔,他聽得出我的台語是中部腔。因為我的台語口音跟純正臺南人不大一樣。
離開南部電台後,有陣子去台北配音班報名當學生上課。北部配音老師說我國語不標準,必須再練練。但我能講台語在北部配音圈來說少有。某次有位電影名導大片需要台語雜聲配音員,我被老師找了過去,該片請了台語配音指導,裡面幾句台詞我在配時,台語配音指導糾正我,說台語不是這樣講的,要我照著他的方式講。當時我在腦袋裡反駁,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講這句話,不可能錯!但我還是以他要求的方式重唸一次。
還在配音班受訓時我聽過一個極端說法:當你習慣了講台語,你的國語就不可能好,反之亦然。國語跟台語只能二擇一!
語言及口音或許是一種身份、血統、出身代表吧?當你跟對方講了一樣的語言,最好是同一種口音!那彼此就是同一國了~
記得一次跟某大人物吃飯面試,過程中以台語為主跟他對話,他有點意外,餐後留了張名片給我,要我考慮一下要不要幫他做事。
口音這件事,或者,該說認同這件事,似乎不需要,也不該如此絕對。我在南部出生、北部讀到小學四年級,中部讀完高中後北上讀大學,現在又回到南部。
對於我到底是北部人、中部人還是南部人?我有好一陣子存在認同困難與障礙。北中南我都待過,有著不同回憶。如果有個人要我澄清或表明我的認同,詢問到底我是北部人、中部人、或是南部人時,我會感到困惑。
如果再認真追問我,到底你認為你是哪裡人,甚至要求我證明,我只能說:問問題的人實在太無聊。問你、要求你證明的那個人,其實只是住在那個地方比較久,習慣了那個地方的文化,也習慣了那個地方慣用的語言及口音。
然後......開始覺得自己才是對的?!甚至開始貶低他所不認同、不習慣的事物、語言、口音.....這樣的人,真的超級無聊,吃飽撐著沒事找事幹?
(當然,在開玩笑時彼此無傷大雅diss一下無所謂,比如每年都會發生的南部粽跟北部粽之爭,我絕對支持南部粽!)
靜心思索認同問題後,我的答案是:人在哪個地方待得最久,自然就是那個地方的人,何須證明?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台語語齡近3年的一些想法和記錄。
Thumbnail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台語語齡近3年的一些想法和記錄。
Thumbnail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