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列的前言】
迪士尼原定真人版《小美人魚》應於2019年11月上映的,但因製作遭到延後,又因疫情接連推遲。如今,日前終於宣布這部由童話改編的經典動畫作品,將要以真人化的方法登上大螢幕了。
近日在台灣迪士尼臉書官方於9月10日,在發文中宣告了,這部等待已久的真人版電影將會在2023年5月上映。
由電影預告中可看到,電影中的場景及特效都非常精美,氣氛及場景能聯想到過去動畫版的身影,尤其當主角高歌動畫版的經典曲目part of that world時,更能引起老觀眾的共鳴及感動。
當女主角出現時,可發現真人版的選角如原本網路透露一樣,選角並未因之前的反對輿論而改變,電影仍由非裔女歌手荷莉貝利(Halle Bailey)飾演主角小美人魚艾莉兒一角。
當初選角名單出現時,就已在網路上掀起輿論,因為選角的爭議甚至在社群媒體上出現了「#NotMyAriel」的反對聲浪,如今預告出爐,再次引發網路論戰。
究竟為何網路會有這樣的聲浪及討論呢?
而迪士尼這部經典動畫《小美人魚》與原著有哪些差異、真人化電影與動畫又有哪些差別呢?安徒生童話的《小美人魚》又影響了哪些其他作品呢?接下來一起來討論看看吧!
首先是本系列第一站!筆者將嘗試觀察安徒生童話原著及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兩者在情節架構及背後意義上,有哪些差異及關聯,嘗試思考《小美人魚》所帶來的影響。
▍安徒生《小美人魚》童話對後世創作的影響
深切又廣泛,人魚角色的起源
現今在網路、社群媒體、動畫、遊戲甚至是音樂及其他許多的創作及作品中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見人魚相關的設定及劇情。如由藝術家s0s2所繪製的《The Little Trashmaid》漫畫作品或是童年時在電視前收看的《真珠美人魚》又或在《海賊王 (one piece)》《FAIRY TAIL魔導少年》等動畫作品,在不以人魚為主角的動畫中也都能看見人魚角色的身影,可見原著的影響力及對後世的影響之大。
此外,迪士尼旗下,除了《小美人魚》及其相關作品外,也有其他與人魚相關的作品,就是由皮克斯出品的《路卡的夏天》,可見人魚相關設定的廣大影響力。
以上這些作品的角色發想,其實都源於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經典童話《小美人魚 (Den lille havfrue)》。
▍《小美人魚》的原著背景、作者及劇情
淒美又深情的愛情童話 【安徒生簡介】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為丹麥作家及詩人,因為其童話作品而聞名於世。童話中帶有人文色彩與哲學思想。
他的作品被翻譯為超過150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及動畫的創作。其作品有《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和《國王的新衣》,及本次會討論的《小美人魚》等。
【《小美人魚》的原著故事】
或許因為迪士尼的角色及劇情編排太深植心,相信不少人已經忘記《小美人魚》的原著故事是個悲劇結局了吧!其實《小美人魚》的劇情及背景,在原著與迪士尼所做的動畫作品中有很大的差距。在角色塑造及故事架構中,皆有許多差異。
原著安徒生童話中,故事主角是從一位15歲的人魚公主說起。內容講述了一位人魚公主在15歲生日時,游上海面一見鍾情的愛上船上的王子,並救了遭遇船難的王子,而後因愛而犧牲聲音變成人類追尋真愛的故事。
在人魚公主15歲生日時,她游上海面,見到一個在派對的船,並對船上的王子一見鍾情。後來因暴風雨,船隻遇難,人魚公主救了遭遇船難的王子,但王子昏過去並不知道是誰救了他。後來在人魚公主離開回到大海時,王子被神廟附近的女子發現並照顧著,王子便以為那個神廟女子就是拯救他之人。
而回到大海的人魚公主因為愛上了王子,所以想成為人類,想與王子戀愛。為此她鋌而走險,與深海的女巫以聲音為條件要了能變成人類的藥水,但女巫告訴她藥水除了會使她肉體痛苦外,若是她無法讓王子愛上她的並與她結婚的話,她將在王子與其他人的結婚之日,化作泡沫死去。人魚公主知道這些風險後仍毅然決然的答應並喝下藥水。
後來公主得到了雙腳也很順利地接近了王子,並與王子很親密的相處了一陣子,但不幸的,王子被家裡安排了結婚對象,而那結婚對象竟是被王子誤認的恩人——神廟女子,而那位女子也是鄰國的公主,失去聲音的人魚公主因為無法說話,所以也沒辦法解開誤會,所以王子就理所當然的與神廟女子(鄰國公主)訂下婚約。
知道這件事的人魚公主非常傷心,因為他不只失去了愛情,也會因為王子的婚禮而死去。現在能保住自己性命的方法只剩殺了王子。但人魚公主太愛王子,所以最終也無法痛下殺手,所以她在王子結婚的那天,化為大海的泡沫,消失了。
▍《小美人魚》原著及迪士尼《小美人魚》劇情架構對比
都為愛情故事卻有不同內涵及主題
在看完原著的大略劇情後會發現,原著的劇情上相較迪士尼動畫版本內容刻劃與角色塑造較為簡單,不深入,並且最大且明顯的不同就是,原著中人魚公主的結局是十分悲情的,她不只沒有像迪士尼動畫那樣擁有美好的愛情結果,甚至是失去了生命。
而這些差異除了在劇情大上,在角色刻劃、世界觀等等也都有很多值得討論、比較之處。接下來就來一項項解析吧!
【世界觀背景及人物形象】
在兩個版本的世界觀下,共同的就是,海底有人魚生活著,並且有著王國及自己的政府;以及擁有魔法、女巫的設定。但除此之外,原作在世界觀上似乎並沒有著墨太多,相反的迪士尼版本對海底世界的刻畫就非常仔細有趣。
迪士尼版本的《小美人魚》在劇情中以多個角色互動,很成功地將觀眾帶入了海底的世界,以及快速了解各個角色的關係及性格。
像是電影前期艾莉兒與小比目魚在海底的船尋找人類的物品,就很細膩的鋪陳出艾莉兒愛冒險、對人類有興趣的個性;還有在國王面前很謹慎做作的賽巴斯汀,在看到艾莉兒的收藏及渴望後的改變,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拉扯,也可以看出他是個很理性卻也容易心軟的人;還有從國王與女兒的互動,及對下屬及他人的表現,可看出他是充滿威嚴卻不善溝通的形象;還有女巫烏蘇拉,在故事中囂張跋扈的模樣,可看出是本作中作大反派,但相較前面幾個角色,算是較為平面的角色了。以上種種表現,都可看出迪士尼以原作為參考所做許多其他延伸劇情及人物刻劃。
以上種種都是在原作中比較無法看出的細節及沒有的人物刻劃,而這樣的改編我個人覺得非常好,認為很大膽創新且成功。
由如此多樣的角色和個性設定,以及角色關係和因劇情推動的內心改變與成長,可看出迪士尼版本的故事架構,比起原著的專注描寫人魚公主個人對愛情的內心拉扯外,有更多更豐富的角色對立及衝突,故事想表達的議題也較多,而非只是專注於愛情之上了。
【人物衝突及角色成長主題】
在原著,安徒生童話中的《小美人魚》故事架構中,我們可發現故事最大的衝突就是人魚與人的相戀,讓主角人魚公主的內心拉扯,並以此探討在面對誤會及求而不得的愛情時,應該以自己為優先考量還是全然的犧牲付出的愛情價值觀。
在原著故事中出現的限制與衝突有 : - 人魚愛上人類
- 變成人類所做的自我犧牲(與女巫的契約、失去聲音的條件、以及失去生命的風險)
- 面對所愛之人及生命的兩難該如何選擇
除以上幾點外,在原作故事中,就較無人魚公主以外的角色衝突,或其他內心掙扎了。以上幾點所探討的主題很明確就是愛情與自我犧牲的選擇。
而在迪士尼動畫版本因為不同的角色刻劃及世界觀設定下,不同的角色之間都有各自的難題及成長,相較於原著,雖然劇情推動同樣以愛情為主,但對於愛情價值觀的探討反而是較為薄弱的,但除了愛情的主題外,也豐富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主題。
在迪士尼動畫版故事中出現的限制與衝突有 : - 人魚愛上人類
- 變成人類所做的自我犧牲(與女巫烏蘇拉的契約、失去聲音的條件、靈魂被囚禁的風險)
以及原著沒有的:
- 人魚公主艾莉兒與國王的互動及觀念衝突,面對親情願意退讓多少
- 內臣賽巴斯汀在面對國王和功名的慾望對比看見艾莉兒決意後的內心拉扯
由以上幾點與原著比較就可看出,動畫版劇情上除了艾莉兒面對愛情的勇敢外,更多的描寫了其他角色的成長及關係探討。而我認為其實在角色內心的成長與轉變上,主角艾莉兒反而是成長轉變最少的。因為相較原著人魚公主面對死亡或殺死摯愛的抉擇,動畫版的艾莉兒則沒有遇到這樣激進的選擇,而她對愛情所要的犧牲從始至終都沒有猶豫或懷疑過,所以她的內心轉變算是本作主角群中最為薄弱的,所以我才會認為其實迪士尼版的小美人魚探討愛情並不是重點。
相較之下我認為內心轉變最多的,反而是我們的內臣賽巴斯汀以及艾莉兒的爸爸、海底國王川頓。
賽巴斯汀在故事的一開始不了解艾莉兒,認為她只會害自己丟腦袋、失去工作,所以他照著國王要求去監視艾莉兒,並處處阻止她。在為了說服她不要離開海底還作了此作的知名樂曲〈
Under the Sea〉。
但在她與艾莉兒相處後他的內心開始有了猶豫。像是他為了艾莉兒,打算對國王說謊(雖然後來還是失敗),以及到故事後期他陪艾莉兒在人類世界闖蕩,還為了幫助艾莉兒與冒著會被廚子用死的風險與艾莉兒見面等等,都可看出賽巴斯汀的內心有很多很大的改變。他在面對權威及權力誘惑時,由最開始的全然接受支持權威,到後期內心有了自己的判斷,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角色成長及內心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為被艾莉兒的熱情感動。
再來說說國王川頓,國王再動畫初期就可看出被塑造是非常嚴肅、位高權重且有些苛刻的嚴厲父親形象。而此形象在艾莉兒的收藏庫被發現,國王川頓大發雷霆炸掉她的物品後被拉到最高點。但到故事後期,自他看見小女兒艾莉兒為了成為人類失去聲音並與女巫簽合約等等一系列危險行為後,他發現自己是阻止不了她的,也因此被艾莉兒這樣如此渴望成為人類的決心感動到。
所以在最後烏蘇拉計謀得逞後,他願意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兒而放棄一切權利。由這邊也可看出川頓其實非常愛自己的女兒,只是不知道如何與她們相處,也可看出他為了女兒能退讓一切。由故事的劇情發展也不難看出他對女兒的夢想由原本不了解也不支持,發展到慢慢理解甚至全心全意的支持並祝福。
此外除了這些角色,本作很多的小設定及角色互動也都很有趣。像膽小的小比目魚在初期仍然怕事、懦弱,但到故事後期時,在艾莉兒面對危險時,他願意為她付出,勇敢的面對危險;以及偏執的廚子對上敏捷點滿的賽巴斯汀;或海鷗史卡托明明對人類世界也一知半解,卻亂教艾莉兒錯誤知識…等等,迪士尼在動畫改編上以很優秀的角色塑造,成功地給劇情添增了不少色彩。
角色成長課題統整
原版角色課題:
迪士尼角色課題: - 美人魚公主(艾莉兒)→愛情與自我犧牲
- 海底國王(川頓)→親情與犧牲/如何表達愛
- 賽巴斯汀→面對權威是否要完全接受
- 小比目魚→如何鼓起勇氣
【故事結局及主題差異】
造成上述差異的最大重點在於故事劇情上,迪士尼版本在動畫中更改了不少設定。其中我認為至關重要的一部份是,動畫版本沒有其他公主(或情敵)出現,而是使用烏蘇拉這個反派來扮演一切阻礙。(且烏蘇拉的動機也算合理)
在原著中主角人魚公主所面對阻礙及限制最主要就是讓她失去聲音的女巫,以及讓王子誤會的神廟女子(鄰國公主)。而迪士尼很巧妙地將其融為一角,並完善了女巫奪走公主聲音的動機。這樣的設定也影響了故事後續發展以及結局的不同。
在於原著,神廟女子(鄰國公主)這個角色,雖看是反派但事實上卻又非常無辜。因為她雖打擾人魚公主與王子的愛情,但以她的角度來看,她也並沒有帶惡意做任何壞事,甚至是在人魚公主回到大海時照顧了昏迷的王子,不管怎麼看就算不是好人也絕不會是惡人。
而迪士尼動畫中的烏蘇拉卻是全然的惡人,她為了得到權力用盡手段,甚至利用艾莉兒的聲音誘騙王子。所以對於愛情觀上,主題性就沒有「應該要放手讓他自由,還是為了自己傷害他人」這樣的難題。這就使兩邊故事的對愛情的思考深度有了差異。
也因為一個故事有全然的惡人,一個沒有。就造成了主角內心拉扯及後續結局的不同。因為如果原著中神廟女子(鄰國公主)是壞人的話,人魚公主大可以順理成章地殺死她,這樣不只救了王子也救了自己。但就因為她不是全然惡人,甚至可以說她不是惡人,所以原著的內心拉扯才有了意義。
這也就是為何我覺得動畫版對於愛情討論較少,反而重在面對親情互動及權威與自我,原著主題反而是更深刻探討愛情;以及為何兩邊結局一邊是淒涼的悲劇結局,一邊則是溫馨的喜劇了。
▍結語
本篇,對《小美人魚》原著及迪士尼改編動畫的分析就先到此為止了!若有缺漏或其他看法也歡迎大家反映探討!下一次筆者將嘗試統整探討迪士尼在動畫版後即將堆出的真人版目前有的爭議及其背後原因及論點!歡迎觀看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