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書店陳列與人生

闊別六年,再次來到台北。說實在,還是有點不太適應台北的繁忙步調。不過住台北最幸福的是書店密度真的很高,作為週末無聊打發時間的地點真的很愜意。
我很喜歡書,也很喜歡逛書店。喜歡到大學跑去二手書店打工,也曾在某間連鎖書店打工。可惜的是,在書店打工可能是和看書最沒有關係的工作之一,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至少打工的經驗還是滿棒的。我在二手書店打工好幾次攔截到很新的二手書直接買下來,也在連鎖書店經歷到陸客來台搜刮禁書的風潮,結帳結到手軟。誰能想到,「中國研究」一區竟然曾是那間店賣最好的書類,然後客源都是中國觀光客。
今日得空又進到知名連鎖書店,在裡面一待就是兩個小時。我隨意逛逛、觀察著書店的陳列,發現自己今天在「生涯規劃」、「大眾心理學」待的時間占了一半以上。後來想想,自己好像每個階段去書店,停留最久的區塊似乎都有差異。
小時候喜歡日文、看小說,高中開始迷上推理小說。學生時代的純粹投入,總是徘徊的書區似乎沒甚麼變化。不過出了社會之後,三分鐘熱度的個性好像原形畢露一樣,每次去書店都是自己看破自己的手腳。
「啊……我最近又換了興趣/有了新的煩惱。」諸如此類的旁白在我逛書店的時候響著。
書店一隅。
書店一隅。
開始工作之後,我很常拿起《工作焦慮》、《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這類的書,好像翻著翻著我就會不再焦慮一樣。萌生想辭職的念頭那幾年,開始拿起《我只是好好生活,工作竟然變順了》、《換個工作,更好嗎?》,再加上《自律神經超圖解》這種書,試圖「鍵盤診斷」自己常常不明頭痛、肩膀僵硬的原因一定和自律神經有關係。說到這,這些類型的書真的出了好多,也常占據排行榜。果然驗證了一句老話「工作傷身」,全世界一定有好多的人被工作和生活壓力凌虐到喘不過氣。無怪乎這樣的書一本一本的出,身心診所也越來越普及。唉!可憐天下工作人。
判斷值不值得花時間看這本書的方法,通常我都是掃過書名。這個方法很簡單,但這種判斷方法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心態有多崩潰。比如我,看到類似《職場追求快樂要幹嘛?》(我亂掰的,沒有這本書)這樣的標題,完全連翻都不想翻。因為這與我的預期完全相反。就是想換工作、而且覺得換工作會過得更好的我下意識覺得這種書是沒有參考價值的。說起來,實在對這些作者很不好意思。說不定他們其實是有特殊的方法鼓舞那些被工作傷害的人,卻被我這種小人物貶的一文不值。
這兩年,我把個人成長類跟生涯規劃類別的書都翻了個遍,還是很迷茫。
但是瀏覽書局每個區塊,就像是在做一個心靈諮商自助餐。
心靈成長類的書籍,近幾年開始提倡「休息」。不論是大腦休息或工作休息甚至是在生活中的休息,好像都是希望大家要「停止」、「慢」下來。不過積極的處理方式好像又有極大的差異。但也是因為各家說法不同,所以自己去看、去消化就變得很重要。(只要不要像我一樣心態崩潰,哈!)
可惜近幾年電子書盛行,書店生存越來越困難。雖然逛書店的人不少,但是願意掏錢買書的人一定是沒有以往多了。縱使如此,還是滿推薦有空的時候進去繞一繞,說不定你也會在某個角落發現自己的偏好或者是小習慣。
說到書,我還有很多可以聊的,就留待下次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