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會很痛苦嗎?

寫小說會很痛苦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會,而且這種痛苦是很多面向的。

以「創作」面向而言,取材、文字技巧、劇情的發揮與人物心境的模擬和探究,都是非常讓人苦惱的部分。每次思考都得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在最近,我最煩惱的是腦袋不靈光,沒辦法好好運作。

以「經營」面向來說的話,你就想:「花了數小時甚至數天完成的小說,結果刊登後沒人看」一一這聽起來像絕望而不是純粹的痛苦了吧?

好,那我們來經營社群,結果就發現經營社群付出的心力更大,根本很難好好專注寫作,但為了擴散作品又不得不分心。

結果就是本末倒置,連經營都做不好;就算試著做,流量也沒有起色,徹底認知到自己是社群經營廢物。

以前有人說,小說家的小說,即使不受讀者青睞,自己也要肯定自己一一我覺得這個說法在維持創作者自信是對的,但它不能解決現實面不受歡迎、沒人要看的窘境。

你們以為小說家的價值是怎麼被建立的?只是作品夠好?這種古典式優雅可能只能留在過去。

小說家的價值是讀者賦予的。讀者不看,不想付錢,出版社不想出你這本書,不想出資源在你身上,那小說家就是沒價值。用自我肯定只是在騙自己逃避現實。

所以這是痛苦的絕望,也是一種痛苦。

我不太知道那些對小說家們說著「堅定寫下去,總有一天會被看見」都是保持什麼心思說這句話。以我的立場,我純粹只是想告訴你「不寫就什麼都沒有的道理」,但我同時也會告訴你繼續寫下去要面對什麼痛苦。

這些痛苦我以前經歷過,現在還是。

至於那些捧著這句話四處講的人呢?我覺得,他們未必有想到在賦予寫作美好之餘,要順便告知寫作不美好的那一面。

都好,畢竟每位創作者經歷的過程與得到的結果都不同。成功、失敗的經驗,未必解讀正確。

寫小說痛苦嗎?很痛苦。

要說現狀是掙扎,也不太對。會寫小說,就是因為喜歡小說。沒有掙扎的問題。

真要說掙扎,問題點就在「活在這世上」而已了。


raw-image
avatar-img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14.4K會員
2.0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的其他內容
說起來脫離學生時代也過了好幾年(好幾年真好用,免於暴露實際年齡),以前無論是現實還是網路,交流比較頻繁的朋友,現在幾乎不是沒聯絡就是斷絕往來了。有些人之所以沒互動,可能是因為社會價值觀不同,可能是各自有更舒適的交際圈,可能是消失得無影無蹤、就算想聯絡也不一定聯絡得上。 小說人物可愛多了。
很久以前,我曾偶然看到有讀者對我的極短篇小說評價是「餘韻未了」的感覺;也就是故事好像說到一個斷點,總感覺好像還會發生什麼,但就是沒有了。 是的,我以前真的很常寫這樣的極短篇;甚至有幾次寫短篇篇幅的小說也是這樣一一雖然對照之下,短篇呈現的美感沒那麼好一一只是到現在,我幾乎不這麼寫了。
其實我蠻佩服有固定更新Facebook、Instagram、噗浪以及個人Discord伺服器的寫作者。甚至站上一位叫鬱兔的作家,她的心得文不僅遍佈各大平台,還能經營巴哈、開實況,多角廣泛之程度,簡直不要嚇死人。 那像我這樣不擅長經營的創作者,到底是如何與讀者對話呢?
我的母親是非常囉嗦的人。從我國小到現在,其實不下一次聽過她是怎麼評論世間人際關係與人物面貌,有時也會提醒「我們不要只會抱怨」──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的我們所認定「討厭的大人」。
我曾經親眼目睹做選擇的經驗,我想就是看到友人在大賣場看到某牌子的餅乾時,會優先打開手機搜尋售價,比較一下哪家店的價格比較便宜,然後放棄不買;可當實際走到那家店買到了餅乾後,回頭將開銷納入交通費,結果發現花費的成本比在大賣場還要貴了幾塊錢。 選擇,是一種人類為達成某項目的,透過行為或語言實現的方法。
正因為無法用平地氣候去判斷高山的狀況,人們很容易誤判高山的氣候變化到底會帶來多大的危險性,這也正是野溪難以察覺的危險之處:當高山開始下雨,你不會知道這場雨勢有多大、對上游的河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等到你終於注意到河水暴漲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災難發生。
說起來脫離學生時代也過了好幾年(好幾年真好用,免於暴露實際年齡),以前無論是現實還是網路,交流比較頻繁的朋友,現在幾乎不是沒聯絡就是斷絕往來了。有些人之所以沒互動,可能是因為社會價值觀不同,可能是各自有更舒適的交際圈,可能是消失得無影無蹤、就算想聯絡也不一定聯絡得上。 小說人物可愛多了。
很久以前,我曾偶然看到有讀者對我的極短篇小說評價是「餘韻未了」的感覺;也就是故事好像說到一個斷點,總感覺好像還會發生什麼,但就是沒有了。 是的,我以前真的很常寫這樣的極短篇;甚至有幾次寫短篇篇幅的小說也是這樣一一雖然對照之下,短篇呈現的美感沒那麼好一一只是到現在,我幾乎不這麼寫了。
其實我蠻佩服有固定更新Facebook、Instagram、噗浪以及個人Discord伺服器的寫作者。甚至站上一位叫鬱兔的作家,她的心得文不僅遍佈各大平台,還能經營巴哈、開實況,多角廣泛之程度,簡直不要嚇死人。 那像我這樣不擅長經營的創作者,到底是如何與讀者對話呢?
我的母親是非常囉嗦的人。從我國小到現在,其實不下一次聽過她是怎麼評論世間人際關係與人物面貌,有時也會提醒「我們不要只會抱怨」──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的我們所認定「討厭的大人」。
我曾經親眼目睹做選擇的經驗,我想就是看到友人在大賣場看到某牌子的餅乾時,會優先打開手機搜尋售價,比較一下哪家店的價格比較便宜,然後放棄不買;可當實際走到那家店買到了餅乾後,回頭將開銷納入交通費,結果發現花費的成本比在大賣場還要貴了幾塊錢。 選擇,是一種人類為達成某項目的,透過行為或語言實現的方法。
正因為無法用平地氣候去判斷高山的狀況,人們很容易誤判高山的氣候變化到底會帶來多大的危險性,這也正是野溪難以察覺的危險之處:當高山開始下雨,你不會知道這場雨勢有多大、對上游的河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等到你終於注意到河水暴漲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災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