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僅止於序幕的科幻測試|2022臺北藝穗節《樂樂》

文/陳悉
節目名稱:2022臺北藝穗節《樂樂》 演出單位:後人類時代促進協會 演出場館:鬧空間 觀賞場次:2022.08.28 (日) 15:20
節目介紹描述Mercurius a.k.a.「樂樂」是一位虛擬戀愛智能,但他的遭遇有些不一樣。從簡短的文案,我已經可以想像故事內容與探討的議題,畢竟關於人工智慧的創作不勝枚舉,談及愛慾情感的佳作也層出不窮。近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電影包含《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5) 以及《雲端情人》(Her) (2013)。因此演出前,我便非常好奇,劇本會帶來什麼樣的新鮮討論。
觀演經驗的開端非常理想,鬧空間的獨特隔間與工業風裝潢,在技術與表導層面皆非常適合此文本演出。第一個小空間作為觀眾(測試合作者)前往測試場地的電梯。座位上的印刷品,指示觀眾將負責判斷Mercurius是否已經具備完整的智慧與意識,結果關乎樂樂是否能前往樂園(人工智慧的家園)。抵達測試場地後,一扇拉門打開,一位工程師引導觀眾入座,觀察他與樂樂的互動。
兩人互動以對話、辯論為主,工程師是像機器的人類,樂樂則是像人類的機器。一層一層精心設計的對話,揭露樂樂認識工程師的母親,然而他已從人類變成人工智慧。工程師冷漠不抱期待,樂樂則俏皮滿懷正能量,兩人形成強烈對比。樂樂的上一位使用者小賴並未對他植入記憶,因而成為特殊的經驗,激發樂樂的自主意識。小賴是一位複製人,他的前任戀愛對象是他的本尊,伴侶關係結束後,仍保有另一種難以被世俗理解的羈絆。這似乎形成了一個人類、他的複製人以及樂樂這個人工智慧的三角關係。
戲演到這裡我開始覺得資訊量過大,創作者建立的新宇宙似乎埋藏了許多人物、事件,但明確的行動及衝突卻沒有在這次的演出中發生。工程師與樂樂的對話,稍嫌發散,我感受到劇本想探討很多主題,但是目前只有蜻蜓點水列了個清單出來,尚未針對特定主題深入挖掘。
不久後,工程師說這個檯面下的測試被發現了,合作者必須立刻為測試結果下判斷並儘速離開。於是觀眾回到了電梯裡,接著很快被請出表演空間,回到前台。當下一陣錯愕,戲演完了嗎?我期待再次進入測試空間,看到換場後下一個段落。結果,戲真的演、完、了,好失望。
全劇演出大約30分鐘,是一場僅止於序幕的科幻測試。挑選科幻類型是雙面刃,很吸睛,但如果不夠紮實也很容易被看破。科幻設定之下,舞台、燈光、音樂、服裝等設計容易上手,此演出也確實掌握得宜,值得讚賞。表導的選擇,我認為恰當得體,對觀眾而言也舒適。唯有一些複雜、節奏快的來回對話,我懷疑演員是否真的消化了。整場演出,其餘都完備了,獨缺文本之完整性,看來只是概念性試演,甚是可惜。科幻類型之於這個劇本,到底是必要,還是只是一個方便的操作?目前看不出來,因為真的太、短、了。也擔憂藝穗節拋出的版本,是否是一個野心過於龐大的宇宙,後續文本能收攏所有角色與事件嗎?
劇本創作者陳憶豪在社群網站上表示,這次《樂樂》的故事,是從今年入選牯嶺街小劇場為你朗讀VIII《在樂園之前》一作延伸而來。這解釋了為何這場藝穗節演出像是序幕試演或番外篇,但不免覺得欠缺誠意,以作品的不完整度來說票價也過高了(原價400元)。藝穗看心心,本來想給4顆心心,但實在太短,只給得出3顆心心。雖然有失望和抱怨,但我會想看為你朗讀VIII《在樂園之前》(2022.10.08-10.09)的演出。
如果《在樂園之前》完成度夠高,我認為劇本相當有潛力成為從劇場出發的IP,有靈魂的連載式劇場演出、小說/漫畫/影視作品改編皆大有可為。畢竟科幻類型容易吸納陌生觀眾,其中的哲學探討即使不夠紮實也能做到煞有介事(當然還是希望紮實啦),引起討論度不是難事,不失為大眾化娛樂的好題材。
(本文亦刊登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方網站>2022臺北藝穗節>全民瘋藝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