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句話的人通常會先愣一下,然後問,真的嗎?要創什麼業?如果有機會小聊一下,我說:「想開
人之書店」,不熟的人就會禮貌地說:「哇!好酷ㄟ!」更熟的人就會勸退,那不會賺錢、退休金會沒了、要為自己老了打算、幹嘛這麼累、有想清楚嗎……之類的。
下一段人生要在哪展開?
其實,我已經幻想了至少十年,認真想了五年,也知道真的不容易賺錢,最初的浪漫只是單純想當闆娘,而且是坐在櫃檯後面看看書,偶爾跟客人聊聊天的那種優雅,雖然明知買地蓋夢想書屋只有中樂透才有可能,還是退一步仍天真的想著,如果退休後能在老屋裡開間自己的小書店,單純地跟愛書人互動,該是多麼美好的事。
到了半百,比較務實了,開始會思考營運細節和商業模式,還有模有像地坐在桌前寫下願景、使命、目標及策略,幫自己盤點了短、中、長期計畫。原本花錢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的不存錢態度,也慢慢轉變成「我要理財、財要理我」的積極。
投資我的熱情所在
但是,開書店?在書業蕭條、紙本書式微、長文被滑過忽略的時代,閱讀的方式有百百款,連大型連鎖書店都一間間關,#獨立書店 更是水深火熱,沒有金主靠山,我還要在垂垂老矣的退休後淌這個渾水?
可是,不試試看怎麼知道?一直找、一直挖到內心,發現真正的渴望是「老有所用」,也就是希望自己活跳跳直到死翹翹,旅行可以一路玩到掛,還能貢獻所能到臨終。
做夢想的事一定要快樂
很多開店做生意的人,後來大多不快樂,我找到讓自己能快樂的方法,就是保有好奇和渴望,「人」是讓我最好奇的標的,「知識」是我一直的追求,能夠串起這兩樣的橋樑,就是實體的書店。
讓阿母的那間不好住的起家厝,重新燃起生命力,延續著家庭的記憶,保有場域的活性,激發有才能的銀髮族「老不休」,人,就成為一本一本的書,甘甜苦樂都是好滋味。
職場是修行所
回顧30年的職涯,「哪1年做了什麼死前會笑的事?是開了100多次會?還是處理了1000封以上的email?」這是我決定畫上人生第二曲線前的省悟。
職場雖是武林,只要願意用心,還是有能量累積及價值的,經驗形形色色的樣態,例如磨心性、例如韌性、例如待人處事接物,這是無形但帶得走的退休資產。
退休後自營人生
發現 台東 長濱 唯一的書店存活了2年多,更讓我有了信心,它位於台11線上交通不便利的偏鄉,卻能以「顧店換宿」的模式經營,號召嚮往「當一間書店老闆」或是「在偏鄉生活」的人,來顧店交換住在書店裡,減少營運成本,也讓互不認識的人一個個來到 #書粥,產生自然關聯,這樣的超展開人生,讓我看見了一個全新面向,雖然我的能力、條件和經驗都需要再學習、精進。
書店老闆
高耀威 在疫情嚴峻的時間,腦中出現一個念頭,想要由內而外產生平靜的力量,於是集結19位獨立書店老闆,以及9位不同領域工作者,共同創作了《
疫情釀的酒》,發行上架到各個獨立書店,再從書店連結到讀者,微微的能量藉著小而挺立的管道傳遞開來,在疫情生活中長出力量,創造出另外一個「視界」。
我在去年疫情趨緩的時候買了書,除了分享給兩位朋友,送給自己一本,小小的但有穩定的溫柔感,拿在手中好像握著希望和安定,每天讀一小篇,重新回顧了艱難但堅定的日子。
換個方式也能游刃有餘
「我定義、我期許春陽號是一個窗口、一處平台,可以透過它使人與地產生連結,讓人與我進行溝通。就算這些人只是小眾之小眾。」~#春陽號漁港小書房
這本書的創生者,除了書店外也成立了一人出版社,真是勇氣可嘉,但他不是夢想泡泡製造機,而是很務實的實踐家,「如果夢想跟生存無法並行,還是要讓自己有辦法生存為先。」
雖然開書店無法以此維生,就透過別的方式讓自己謀生且能生存,不知在那裡聽他說過:「假設活著需要一定的生存成本,我就降低我的生活要求,像是我很愛買書,書我一定會買,而兩三年我都不買衣服。」
「在鋪天蓋地的力量之外,哪怕只是一個縫隙一個瞬間,我們同樣擁有無限自由的可能,寫一篇文章、做一本書、做自己,我想這就是疫情釀的酒的滋味。」我很喜歡他的這段文字。
「在生與死之前,應該問人為何生為何死,數字不會是答案,只有文學、哲學、美學文化能無私提供解答,而這正是書店的責任,尤其在這種時期,書店的存在就更重要。」這是書中發散的魅力,也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相信人們都能找到自我安放的位置,好好的活著,我要 退而不休。
😍我實地走訪了書中的書店: 蟬雨越讀、 勇氣書房、 晴耕雨讀小書院、新手書店、書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