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簡述了社會背景,以及林家收留德先、蘭姨娘的情況;第二節著重在蘭姨娘跟林家人的互動,順帶從聊天中透露蘭姨娘的身世背景等,末了英子因目睹抽大煙硃砂手事件大哭;第三節起英子有意將德先與蘭姨娘拉夥,不惜當幌子、當假傳聲筒,賞燈中兩人也順利遇見並交流,後來林母誕女,也從英子口中知道英子的大計;第四節從林父寂寞的身影起,講到德先和蘭姨娘準備一起離開,結束在林父若有所失的模樣中。 若從蘭姨娘視角敘述情節的話,開始便是他離開施家來到林家,和林父有些曖昧,接著在英子的「幫助」下認識德先,最後一起離開林家。上述兩種視角我認為皆符合起承轉合的規律。 文中提及的《二度梅》、《二孤女》以及《傀儡家庭》我都去了解了一下劇情,為方便大家我就簡述一下:
其中《二度梅》說的是忠臣梅家被滿門抄斬,小兒子梅良玉逃出後化名流落街頭,被曾受恩於梅老的陳日升收留,並與其女杏元一見鍾情。後來梅老忌日時,陳於梅園祭祀遇怪風摧梅,陳突然因為沒能救梅家而十分感慨,立誓除非梅花再開一次證明梅家還有後人,不然他就要出家。後來梅花真的開了,梅良玉身份大白,成功跟杏元結婚。
《二孤女》說的是北伐時期江小峯入獄,未婚妻素梅去探望反而被盯上,以江之性命要脅其嫁給督軍,素梅不屈自毀雙目。後來革命軍攻城,江被放出卻與素梅、素薇姊妹數度擦肩,素梅為不拖累家妹跳河,素薇見後留血書並昏倒,不料被救,順勢成了護士還遇見江。二人去弔唁素梅時發現人沒死,妹妹就成全了兩人。
《傀儡家庭》情節太長我就不贅述了,大致上就是說娜拉在老家被父親控制,出嫁後還要被丈夫控制,被當成傀儡玩偶似地。後來他終於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決定離開這樣。 我認為蘭姨娘讀《二度梅》是還嚮往奇蹟出現,看《二孤女》哭泣是因為主角成全他人的大度,而他作為姨娘好像到哪裡都是多餘,最後德先給了他《傀儡家庭》,當中點出女子不應受傳統價值觀束縛,向外等待奇蹟還不如成為自己的奇蹟──所以最後蘭姨娘選擇跟德先離開。其中《二度梅》還能算傳統劇目,《二孤女》已經來到北伐時期,《傀儡家庭》來自外國則更摩登一些,從此三作彷彿也能看到蘭姨娘「進化」的過程。 本文中還有許多特別的用語,比如代稱槍決的「出紅差」、林父常用的客家話「驚麼該」、蔑稱戲子的「爛眼邊」;還敘述了一些唱片,比如百代公司請譚鑫培唱的京劇《洪羊洞》,講的是錯殺人的故事。(
唱片機版《洪羊洞》、
電子版《洪羊洞》)還有應為《洋人大笑》的「洋大人笑」(
約從1:10開始),在查這個的時候我還知道了《洋人大笑》唱片的背面居然是另一首曲子,蠻有趣的!(
這個人的頁面上有很多唱片可以聽)文中提到1904年起創辦並培養京劇學員的富連成社外還提了兩齣戲,分別是別稱《櫃中緣》的京劇《梅玉配》,以及描述封建醜惡的評劇《鋸碗丁》;「大鼓書場裡是梳辮子的女人唱大鼓」還讓我想起劉鶚〈明湖居聽書〉裡的梨花大鼓。 其實除了從其他作品切入外,從人物衣著也有些說頭,可惜我對衣料的理解實在不多,僅能從作者提示中知道蘭姨娘較林母要俏皮可人的多。 主視角英子雖說是個三年級的小孩,但他其實懂的並不少;雖然他未必知道蘭姨娘和父親之間眉來眼去的意義,但還是敏銳地為母親傷心。只是相對的,孩子天真也有天真的殘忍,像是他們去數「爛眼邊兒」,這個叫法是因戲子化妝經常使眼眶潰爛的緣故,但小孩有時候並不能意識到言語中的惡毒,僅覺得好玩罷了。 雖然蘭姨娘在故事中好像從傳統束縛中「覺醒」,但我個人認為沒有很強烈。首先蘭姨娘本就不是普通良家女子,他自小被賣,什麼嘴臉不曾見過?還有力氣在林家編排施家人的態度呢!又「蘭」的花語有高潔、美好、淡薄等義;「茉莉」則有忠貞、貞潔、迷人等花語。相比那些被束縛的傳統女子形象,我更願意相信蘭姨娘只是一個等待良人的女子,期待脫離「姨娘」的身份,真正的跟一個人相知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