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閱讀?《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濃縮重點+書摘

為什麼我們要閱讀?《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濃縮重點+書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網路上雖然充斥著各種資訊,但光是閱讀這些零碎的資訊,並無法讓人變得更有深度。換句話說,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強化一個人的體驗,進而促進思考,以及將知識有效轉化。

雖然網路上什麼都有,但它同樣考驗你的專注力。《最高學習法》裏頭提到一個實驗,說要求175個人盡可能回想「過去一週內在網路上看到的情報」,結果發現,每個人回想起來的數量,竟然平均只有3.9則。意謂著可能97%的輸入都是白費的?!

除了是資訊太多的因素外,主因更是你專注在其中一則的時間太少的關係,所以不深刻,雖然看過,但又不能說出個所以然。

再者,你不可能從十幾分鐘影片,或是聽個podcast就讀完一本書,那僅是挑選書的參考罷了。閱讀需要自己來,自己思考、體驗。就像你不能看別人的筆記而加深理解那樣,每個人讀後感也不同。

🚨本書的三個核心概念

📙閱讀網路文章,你是消費者,而不是讀者。
閱讀網路文章是一種消費行為,網路文章的片段、零散的資訊,是無法累積和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的。

📗別讓速讀法,犧牲了思考與內化的機會。
在講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用速讀是犠牲了「思考與內化」的過程,如何「輸入」知識,廣泛汲取和內化成自我養分才是關鍵。

📘人的一生有限,靠讀書體驗你所無法抵達的境界。
不只是鍛練思考力,也是提升人格與素養。

書中也包含了許多增進思考的閱讀方法和好書推薦,但現在流行只標榜三個重點,我就不說了..(鼓勵大家自行去閱讀~~(๑•̀ㅂ•́)و

其他觀念小統整
📝面對作者記得也要吐槽,同本書也閱讀別人的短評。記得把書的內容敘述給別人聽,或是寫推薦文,不要只是會摘要,更要帶入經驗及情感去閱讀,因為從你的讀後感是可以看出你思想深淺的。

廣泛閱讀的同時也要深入──可以設定作者月,或是連續看同個主題的書五本,注意知識脈絡的連接點,自己做整理。不用排斥閱讀暢銷書,因為也是知識吸收最好的熱點。

更可留意別人的推薦書單,或直接閱讀經典。

讀書最大的作用不在吸收資訊,而在「體驗」及「昇華」人格。

論語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書樂在其中是最重要的。

喜愛指數:🌟🌟🌟🌟🌟
出版社:采時文化
出版日期:2020.7
整體的編排,大標小標都很喜歡,很有內容,不會是那種看完標題就可以把書闔上了的書,也不會有那種強硬博眼球的論述,文字更是曉暢明白,根本是我的讀書觀。

摘錄:(摘要喜愛字句)
✒️「不讀書,即意謂者,失去身為智人的驕傲。」

✒️「除了可以獲得新知外 閱讀還是一種很簡單且平價的娛樂。」

✒️「讀書可以試著幫助我們挖掘精神文化,哲學、思想方面的書自不在話下,文學書也很適合。」

✒️「一旦擁有宇宙、生命、物理等自然科學的知識,世界變一下子開闊起來,微觀的世界和巨觀的視界都有滿滿的驚奇和感動。」(講文組人要學著讀自然科學
✒️「生命態度比勝負更重要」

✒️「從試圖理解人生的意義進一步深入探究,慢慢就能深切感受到活著本身的價值。」

✒️「隔一段時間後重讀,可能就會理解或領會過去參不透的部分。好的作品就是有這樣的深度。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發現」

✒️「和你幽會後此刻這種苦悶的心情相比,以前的思慮根本不算什麼。」(百人一首

📚延伸閱讀書目: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與本書的題旨截然不同,讀書眼光放在投資自我身上,閱讀要有「功利性」,作者並靠著在公眾號寫作投資理財文章賺進千萬。雖然為功利目的,但也是興趣結合工作,寫作也是為了達成理想的生活,並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平衡。更有很多關於寫作思維文章寫作手法的要領,如果是有在經營社群的話,很值得閱讀。

Bird by Bird寫作課,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

被奉為寫作課聖經,更是「Amazon連續20年的榜首」,是一本關於寫作的全方位指南,或者說,是以身為小說「作家」的角度,全盤托出關於寫作生涯會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


raw-image


個人IG 塵世迷走書僮 instagram.com/soulbook2021

歡迎追蹤~

「往後對誰來說都是未知的領域。沒有地圖。轉過下一個轉角會有什麼埋伏著,不轉過去看看就不知道。也無法想像。」──村上春樹《1q84》

最近,非常喜歡讀村上,不知道今晚的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會如何,期待中。(終於我要踏入女友喜愛的村上的世界了。

avatar-img
玉塵 (塵世迷走書僮)的沙龍
30會員
42內容數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5/5踏入神秘圖博雪域,感受千年歷史與旅人足跡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5/5遠離社群媒體,擁抱類比世界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5/5踏入神秘圖博雪域,感受千年歷史與旅人足跡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5/5遠離社群媒體,擁抱類比世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