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暴瘦30公斤,可不是腸躁症!仔細檢查,揪出病因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蔡騌圳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蔡騌圳醫師:大家好,我是蔡騌圳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蔡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蔡騌圳醫師:常見就是會腹痛、腹瀉、體重減輕,因為跟腸子有關,常常會解血便、解黑便,所以當你有上述相關症狀,務必去就醫。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症狀和急性腸胃炎,或是腸躁症有什麼不同?
蔡騌圳醫師:一般的腸躁症,比較少會體重減輕,比較少會解血便,所以有時候藉由病史詢問,然後做一下身體檢查,簡單的抽血,有時候可以初步做區分,基本上腸胃炎都是急性的,常常會吃壞肚子,拉肚子、腹痛,可能持續二到三天,通常不會超過兩個禮拜,如果是已經長期的腹瀉、腹痛,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值得需要小心去追蹤跟處理、檢查。
劉育志醫師:放任發炎性腸道疾病不處理會怎麼樣?
蔡騌圳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分兩大類,一個是潰瘍性結腸炎,一個是克隆氏症,它們兩個長期來說會有不同的併發症,針對潰瘍性結腸炎來說,病人常常會腹痛、腹瀉、解血便,血便久了之後他就會貧血,然後就會頭暈、呼吸喘,這些嚴重再不處理的話,發炎太厲害腸子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膨脹,甚至會有穿孔、破裂的風險產生。
蔡騌圳醫師:長期追蹤這些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得到大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甚至高達二十到一百倍,針對克隆氏症來說,他的腸子反覆發炎之後,容易產生狹窄、穿孔、破裂,這些併發症,因為它侵犯到小腸,所以也常常會營養不良,他在維他命B12、鐵質,這些吸收上都會出問題,所以貧血、營養不良,也是它的相關併發症。
蔡騌圳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其實不好診斷,從症狀開始到最後診斷,平均大概是兩年,但是我們希望能讓時間越短越好,我們的目標希望能夠在一年以內,因為這些病就跟皮膚受傷一樣,它會結疤、會結痂,反覆的結疤、結痂之後,腸子就容易受傷,受傷累積起來之後就容易狹窄、穿孔,甚至後續手術。
劉育志醫師:懷疑發炎性腸道疾病時,需要做哪些檢查?
蔡騌圳醫師:我們要去診斷發炎性腸道疾病,其實從病史的詢問,然後再從基本的抽血,發炎指數高,CRP、ESR這兩個是我常常會看的發炎指數,再來會照一些相關放射線的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的部分,我們會讓病人吞一個白色藥水叫鋇劑,吞下去,我們會看看小腸是不是有狹窄?是不是有擴張?甚至從肛門灌這些白色的顯影劑,看看大腸是不是有受損?這些鋇劑顯影的檢查。
蔡騌圳醫師:另外也會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來看看小腸、大腸有沒有相關的併發症,發炎性腸道疾病一定會做內視鏡,如果是大腸的病灶,當然做的是大腸鏡、乙狀結腸鏡,如果到了小腸,可以做小腸鏡,甚至膠囊內視鏡,這些都可以來評估腸道發炎的情形,可是這些內視鏡畢竟都是不舒服,所以有時候甚至可以簡單驗個大便,從大便去看發炎指數,我們叫做糞便的鈣衛蛋白,這樣也可以做一些診斷,看看這個病人現在腸子發炎的情形,我們做的這些檢查,尤其是內視鏡,就會做切片,從病理科醫師角度,也可以在切片的檢體上,來看像不像發炎性腸道疾病,還是有合併其他的感染,甚至有沒有癌化的現象。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重大傷病嗎?
蔡騌圳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台灣,目前是屬於重大傷病的範疇,我們有發現這些病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在克隆氏症的病人,它的發病年齡,大概都在十五到二十歲,如果是潰瘍性結腸炎,大概都四十到六十歲,所以這屬於年輕人甚至中壯年的情況,而且又是屬於終生疾病。
蔡騌圳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除了影響到我們的生理,會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它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所以這個疾病在身體影響其實是很大的,目前的醫療,包括國內或國外,還沒有辦法達到治癒的程度,所以大概都是跟病人解釋說,跟它和平共存,把它當作高血壓、糖尿病,你只要好好的控制、追蹤,其實生活可以跟正常人一樣。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選項有哪些?
蔡騌圳醫師:第一線的用藥英文叫做5-ASA,這是一個局部抗發炎的藥,如果用了沒效,或者是正在急性發炎的時候,醫生常常會開上類固醇,我們希望能夠在短期內,三個月能夠把類固醇停掉,在急性期來治療就好,長期來說還是需要免疫調節藥,免疫抑制劑用於維持治療上,是佔有一個很大的治療角色,當用了口服抗發炎藥,還有用上免疫抑制劑,以及用上類固醇,都沒效,或是常常反覆發作的時候,您的醫生有時候會幫你開上生物製劑。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
蔡騌圳醫師:目前生物製劑有好多種,我們可以把它粗分成兩大類,有一大類是專門針對,身體裡面一些細胞激素,對抗之後達到後續抗發炎的效果,另外一類是腸道專一型,打進去之後,這些生物製劑只針對腸道黏膜上的受體,接上去之後,後續達到腸道抗發炎的作用。
劉育志醫師: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有什麼好處?
蔡騌圳醫師: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的好處,因為只針對腸胃道,所以比較不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大部分都會用在有感染症風險,曾經得過癌症的病人,或者他只有腸胃道症狀而已,而沒有腸道外相關症狀,這些可以考慮使用腸道專一型的生物製劑。
劉育志醫師:感謝蔡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蔡騌圳醫師:掰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