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有時候錢買的不是物品,而是「我值得」的感受。

    在我的原生家庭裡,「花錢」是一件倍受檢視的事情,我人生中第一雙名牌球鞋是高二時,鞋店打折買的;我的第一部電影——「哈利波特」是在我高三的時候去看的,另外,大學時,我才吃到第一碗外面賣的(不是自己煮的)牛肉麵,名牌球鞋、電影、外面賣的牛肉麵,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是多餘的娛樂,也因此更顯珍貴,當我把前面這些經歷跟身邊的人分享時,大家都瞠目結舌,我們家並不是真的很窮,只是對於「娛樂」,總是看不慣。
    所以當我開始有工作、有收入之後,我總是在購物和消費,每到一個循環結束,我就會開始省思我的消費行為,而後我明白,那些加入購物車的行為背後,我填補的是我的自我價值。
    有時候我會因為消費感到幸福,有時候我為我的消費感到後悔,後來我逐漸意識到這已然對我造成困擾時(沒有人總是喜歡整天在懊悔、或者指責自己亂花錢),我才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自我價值。
    在我決定要面對這個議題時,我首先做的事情是——「捨棄物品」,那些我買入後覺得不好用、衝動購物、不適合、因為便宜才買的東西,還能夠用的就問問身邊有需要的人,沒有人要的就丟掉,當時我恰巧也接觸到「斷、捨、離」的書本,因此我就讓「重建自我價值」以及「實踐斷捨離」並行。
    也許有人會問:「檢視自我價值和斷捨離有什麼關係?」,我很喜歡斷捨離的一個理念,就是「每樣物品都是有能量的」,它來到你的生命中一定有它的使命,即便是你衝動性購物下買的無效產品,它也有它的意義存在,當我因為便宜而買了同樣款式但品質較差的產品時,那種「我不值得擁有好東西」的能量也正在發酵,所以當我割捨掉這些物品時,我也正在跟這種想法告別。
    「謝謝你來到我的生命中,現在是時候跟你說再見了。」我知道我值得擁有更好品質的物品,我已經準備好了。
    老實說,這個過程很吃力,經常會停擺,因為清空是相當耗能的,不要認為「捨棄」很簡單,當捨棄這些你曾經認為你需要的東西時,腦袋總會有批判的聲音跑出來:「你看!你就是在亂花錢!」、「誰叫你要買這些?」、「不是說過要省一點嗎?」這些過往曾經有人對你說過的話都會一一浮現,說真的,超級痛苦的。
    所以一路至今,我仍舊走走停停,但目前在購物時,已經能有意識的判斷是不是我真心想要的東西,奢侈品我也會買,但我會將消費行為建立在「此物會為我帶來幸福」的想法上,而非「要擁有這項物品,我才是有價值的」。
    這條路對我來說沒有終點,偶爾仍然會出現失控的購物衝動,不過可以感受到圍繞在我身邊的都是我很喜歡、會為我帶來滿足感的物品,但文章的最後,很想要跟大家分享,如果你對於自己的消費習慣,並無感到負擔、也無因此負債,單純是因為旁人的碎嘴和所謂「做人要節儉」的價值觀介入,所以想要調整,還是建議你能夠以自己的想法為主,世界這麼大、價值觀這麼多,論對錯早已過時,購物本身並沒有錯誤,若你感到幸福快樂,也許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