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多久以後「台拉」不再是貶義詞?

烏黑的清湯色(清湯:能透光見底的),從經驗來看,應當是光譜中頗鹹的「醬油湯頭」,但實際卻是淡麗溫和的仙草雞湯。
傳統上,日式料理若做成台式風味,美其名「改良」,實則是實力不足、做不出產地的濃厚味道。但這碗湯,帶來視覺上的濃厚期待,入口後,卻又因為清甘鹹甜而徹底折服,這樣的逆襲讓我完全失去質疑的理由。
在拉麵界,已經愈來愈難用「台式」與「日式」去辨別優劣;隨著資訊流通與師承系統的大量擴散、遍地開花,也愈來愈難講究什麼「正宗血統」。
這市場已太複雜,你大概得真的吃上一口,才能知道眼前這碗麵,究竟符不符合自己挑剔的嘴。有時候,隨著地區特色、個人創意或異國風格的結合,在吃慣厚重風味的「典型」日式拉麵後,改吃「非典型」,反而會生成完全不同的美好感受。
台灣拉麵,已不再只是玉米粒、木耳絲、魚板、口感單薄的濃白湯與軟爛麵條的平庸組合。它是在這座寶島上,受到進駐此地的日職人與日式拉麵文化洗鍊,並與本土料理人不斷切磋、融合、延伸、競爭、學習,全然接受這塊土地「拉麵宅們」攻掠挑戰的總體集合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