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人的中國料理邁向多元並重的台灣料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受訪學者說得很清楚,初始所謂「精緻」的「台灣料理」,實質就是支那/中國料理,販賣這些料理的酒樓也以支那料理自稱。這對當下台灣文化的獨立性不會是問題,因為文化在移植之後多少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發展出在地特色,就如同影片中演示的經典台菜「魷魚螺肉蒜」。​又如,早前讀《「台灣菜」的文化史》,注意到某日治時期酒樓的菜牌有一道「加里魚」,猜測即是「咖哩魚」,就不曉得這魚是從哪一菜系偷游進來的。

問題在於,普及性的本土化論述常喜歡在歷史層面掐頭去尾營造不切實際的在地起源和光榮感,又或者誇大某些在地面向,脫離歷史實情。影片引用日治時期酒樓老闆投書說:「〔台灣料理〕如今已發展成為具有充分獨特風格的料理。」對於這話,我們或許得考量這是出於政治輸誠和商業宣傳、營造差異化的話術,還是當時的台灣料理真已發展至如此程度,不能因為本土化的情感需求,就不加思索採信。​在此脈絡下,《「台灣菜」的文化史》引的一段酒樓老闆的話很值得玩味:「〔台灣料理〕充分發揮了台灣特色,與中國料理有明顯的差異,也有人將之比喻為『名廚的作法變化就像為政者的施政變化』」。

影片中提到的黃德興師傅曾經在訪談裡說:「我到蓬萊閣之後是當小工。我們裡面師傅大概有三十幾個,閩菜的師傅共有十七個、廣東菜八個、川菜六個、煮員工餐的有兩個,小工有十二個,還要再加上洗碗的三個,廚房總共有四、五十人。閩菜的師傅最多,當時的結婚桌(婚宴席)都是閩菜為主,當時閩菜的主廚人稱高甲師。至於粵菜,應算是較高級的菜,當時因為是戰後,很多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官員,都是吃粵菜,日本時期杜子釗就曾受聘任行政主廚兼粵菜的主廚,但我去的時候他已經回大陸,不在蓬萊閣了。至於飯菜類,就是有飯有菜,填飽肚子、比較沒那麼講究的,就以川菜為主,我已忘了當年川菜的主廚是誰。」可見,到戰後,在台的精緻料理在本質和料理人的認知上還是以中菜手法為主,前述投書恐有誇大之嫌。

附帶一提,從引文裡中菜的等第之別,也提醒我們當前的本土化在面對中國的時候,很喜歡將中國單一化,便於將其視為同質性的敵對文化,而忽略如黃師傅提及的地域性及異質性,甚至是內部的鄙視鏈。然而恰恰因為中國與台灣的不正常政治關係,我們更需要以正常、健全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文化(當然還包括其他的文化),如此方有助於評估、豐富我們自身的文化。​

從小吃在認同論述上的主流化也可看出,追求在地本真的心態加上漢人中心主義,其實阻礙台灣料理的演進,變成多元而不化,或是仍存有中心與邊陲的位階。影片中的新式原住民料理,在我看來比較像是個人式的單點突破,恐怕尚未成為全民意識中的台灣料理。​

總歸來說,要讓台灣料理蓬勃發展,首先得破除在地性、本真性(authentic)的「台灣料理」概念,肯認其起源就是中國的漢人料理,然後以不薄今古、兼容族群的態度去打造動態的(becoming)的台灣料理觀。這也意味著,不要再出於認同情感去過度神化台灣小吃,壓縮其他類型台灣飲食在國民認知上以及實質發展上的空間。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avatar-img
31會員
184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到《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一條有關仵作的史料,紀曉嵐在其中扮演挾怨報復的惡人角色。
看陸劇《唐朝詭事錄》,一大趣味是從細節處窺得唐代史實。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另一種表達》藉作者收藏的外國畫報與版畫呈現西方人(法國人)眼中的清末中國。​
這幾天晚上老想著重讀《天龍八部》。
輾轉讀到《冊府元龜》一段史料。
讀到《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一條有關仵作的史料,紀曉嵐在其中扮演挾怨報復的惡人角色。
看陸劇《唐朝詭事錄》,一大趣味是從細節處窺得唐代史實。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另一種表達》藉作者收藏的外國畫報與版畫呈現西方人(法國人)眼中的清末中國。​
這幾天晚上老想著重讀《天龍八部》。
輾轉讀到《冊府元龜》一段史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黑白大廚》的熱播,韓食受到全球關注,文章反思為何臺灣美食多與庶民小吃聯繫在一起,且這樣的現象與臺灣的殖民歷史、階級文化以及政治背景有著深遠的關係。透過分析阿舍菜、酒樓菜與酒家菜的發展,我們看到了臺菜在融合與調整中形成的獨特性和包容性,這使其能迎合不同口味,成為更廣泛人群的選擇。
Thumbnail
台灣的餐飲文化,在經過島上各族群幾十年的交流之後,形成了豐富多元的面貌,長久以來,電視的美食節目總是歷久不衰,而這樣的熱潮一直延續到網路時代,像是網紅到處去吃的影片,也都大受歡迎。只要講到吃,台灣人就會展現無與倫比的熱情,每到假日,不僅夜市大排長龍,連大小餐廳也都門庭若市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台灣人非常愛吃火鍋。只要是火鍋,就能讓台灣人趨之若鶩,幾乎可以說是台灣人一種喜愛的餐飲文化現象。小火鍋就佔據火鍋經營型態的四成左右數量市場,光以台北市萬華區就有二十幾家各類經營型態火鍋店,這家鼎馨小火鍋從傳統台式小吃店轉型為小火鍋店、開幕至今一個月時間,就讓萬華人喜愛的隱藏鍋物店。 鼎馨小火鍋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涼麵相傳起源是因中國歷代以來征戰連連,老百姓在避難時為求吃飯快速,就用剩菜拌麵來吃。相傳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涼麵傳入台灣後,發展出結合麻醬與台灣油麵的台式涼麵,甚至受到中國四川移民影響,有了麻辣、擔擔等口味。台灣四處都有許多涼麵專賣店。小編再來介紹這家在GOOGLE獲得四點六顆星好評的一二三涼
台灣的美食真的太多,各種不同文化的美食在台灣幾乎都找得到,桃園有許多的客家鄉親,雖然 Danielson 也是桃園人,但我不是客家人,可是對客家菜還滿喜歡吃的,其中的 "客家小炒" 應該算是有名的一道菜,而且也是我個人很愛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黑白大廚》的熱播,韓食受到全球關注,文章反思為何臺灣美食多與庶民小吃聯繫在一起,且這樣的現象與臺灣的殖民歷史、階級文化以及政治背景有著深遠的關係。透過分析阿舍菜、酒樓菜與酒家菜的發展,我們看到了臺菜在融合與調整中形成的獨特性和包容性,這使其能迎合不同口味,成為更廣泛人群的選擇。
Thumbnail
台灣的餐飲文化,在經過島上各族群幾十年的交流之後,形成了豐富多元的面貌,長久以來,電視的美食節目總是歷久不衰,而這樣的熱潮一直延續到網路時代,像是網紅到處去吃的影片,也都大受歡迎。只要講到吃,台灣人就會展現無與倫比的熱情,每到假日,不僅夜市大排長龍,連大小餐廳也都門庭若市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台灣人非常愛吃火鍋。只要是火鍋,就能讓台灣人趨之若鶩,幾乎可以說是台灣人一種喜愛的餐飲文化現象。小火鍋就佔據火鍋經營型態的四成左右數量市場,光以台北市萬華區就有二十幾家各類經營型態火鍋店,這家鼎馨小火鍋從傳統台式小吃店轉型為小火鍋店、開幕至今一個月時間,就讓萬華人喜愛的隱藏鍋物店。 鼎馨小火鍋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涼麵相傳起源是因中國歷代以來征戰連連,老百姓在避難時為求吃飯快速,就用剩菜拌麵來吃。相傳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涼麵傳入台灣後,發展出結合麻醬與台灣油麵的台式涼麵,甚至受到中國四川移民影響,有了麻辣、擔擔等口味。台灣四處都有許多涼麵專賣店。小編再來介紹這家在GOOGLE獲得四點六顆星好評的一二三涼
台灣的美食真的太多,各種不同文化的美食在台灣幾乎都找得到,桃園有許多的客家鄉親,雖然 Danielson 也是桃園人,但我不是客家人,可是對客家菜還滿喜歡吃的,其中的 "客家小炒" 應該算是有名的一道菜,而且也是我個人很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