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人的中國料理邁向多元並重的台灣料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受訪學者說得很清楚,初始所謂「精緻」的「台灣料理」,實質就是支那/中國料理,販賣這些料理的酒樓也以支那料理自稱。這對當下台灣文化的獨立性不會是問題,因為文化在移植之後多少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發展出在地特色,就如同影片中演示的經典台菜「魷魚螺肉蒜」。​又如,早前讀《「台灣菜」的文化史》,注意到某日治時期酒樓的菜牌有一道「加里魚」,猜測即是「咖哩魚」,就不曉得這魚是從哪一菜系偷游進來的。

問題在於,普及性的本土化論述常喜歡在歷史層面掐頭去尾營造不切實際的在地起源和光榮感,又或者誇大某些在地面向,脫離歷史實情。影片引用日治時期酒樓老闆投書說:「〔台灣料理〕如今已發展成為具有充分獨特風格的料理。」對於這話,我們或許得考量這是出於政治輸誠和商業宣傳、營造差異化的話術,還是當時的台灣料理真已發展至如此程度,不能因為本土化的情感需求,就不加思索採信。​在此脈絡下,《「台灣菜」的文化史》引的一段酒樓老闆的話很值得玩味:「〔台灣料理〕充分發揮了台灣特色,與中國料理有明顯的差異,也有人將之比喻為『名廚的作法變化就像為政者的施政變化』」。

影片中提到的黃德興師傅曾經在訪談裡說:「我到蓬萊閣之後是當小工。我們裡面師傅大概有三十幾個,閩菜的師傅共有十七個、廣東菜八個、川菜六個、煮員工餐的有兩個,小工有十二個,還要再加上洗碗的三個,廚房總共有四、五十人。閩菜的師傅最多,當時的結婚桌(婚宴席)都是閩菜為主,當時閩菜的主廚人稱高甲師。至於粵菜,應算是較高級的菜,當時因為是戰後,很多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官員,都是吃粵菜,日本時期杜子釗就曾受聘任行政主廚兼粵菜的主廚,但我去的時候他已經回大陸,不在蓬萊閣了。至於飯菜類,就是有飯有菜,填飽肚子、比較沒那麼講究的,就以川菜為主,我已忘了當年川菜的主廚是誰。」可見,到戰後,在台的精緻料理在本質和料理人的認知上還是以中菜手法為主,前述投書恐有誇大之嫌。

附帶一提,從引文裡中菜的等第之別,也提醒我們當前的本土化在面對中國的時候,很喜歡將中國單一化,便於將其視為同質性的敵對文化,而忽略如黃師傅提及的地域性及異質性,甚至是內部的鄙視鏈。然而恰恰因為中國與台灣的不正常政治關係,我們更需要以正常、健全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文化(當然還包括其他的文化),如此方有助於評估、豐富我們自身的文化。​

從小吃在認同論述上的主流化也可看出,追求在地本真的心態加上漢人中心主義,其實阻礙台灣料理的演進,變成多元而不化,或是仍存有中心與邊陲的位階。影片中的新式原住民料理,在我看來比較像是個人式的單點突破,恐怕尚未成為全民意識中的台灣料理。​

總歸來說,要讓台灣料理蓬勃發展,首先得破除在地性、本真性(authentic)的「台灣料理」概念,肯認其起源就是中國的漢人料理,然後以不薄今古、兼容族群的態度去打造動態的(becoming)的台灣料理觀。這也意味著,不要再出於認同情感去過度神化台灣小吃,壓縮其他類型台灣飲食在國民認知上以及實質發展上的空間。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鵲的沙龍
31會員
187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南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6
趁此機會,從《黑悟空》抽析出孫悟空母題的「緊箍咒」意象,來思考台灣當下的本土化思維與實踐對創作者的影響,以及政府居中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8/26
趁此機會,從《黑悟空》抽析出孫悟空母題的「緊箍咒」意象,來思考台灣當下的本土化思維與實踐對創作者的影響,以及政府居中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8/21
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直覺反應是:拜託,川普別回來就行!
Thumbnail
2024/08/21
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直覺反應是:拜託,川普別回來就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前陣子因為快過年了,所以想說可以做個台菜系列文,我們在選店的時候,我突然脫口而出ㄟ~那上海菜等菜系算是台菜嗎?這才讓我們發現,我們好像無法定義,什麼是台菜ㄟ,才發現原來我們並不了解台菜,這才有了想深入了解台菜的念頭,因此在這個年假前,我前往圖書館,翻找跟台菜相關書籍,希望可以更加了解台菜文化。 (以
Thumbnail
前陣子因為快過年了,所以想說可以做個台菜系列文,我們在選店的時候,我突然脫口而出ㄟ~那上海菜等菜系算是台菜嗎?這才讓我們發現,我們好像無法定義,什麼是台菜ㄟ,才發現原來我們並不了解台菜,這才有了想深入了解台菜的念頭,因此在這個年假前,我前往圖書館,翻找跟台菜相關書籍,希望可以更加了解台菜文化。 (以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吃對台灣人來說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常見的美食宗教戰爭就不用再多說了吧?從吃的角度切入,其實最容易閱讀
Thumbnail
吃對台灣人來說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常見的美食宗教戰爭就不用再多說了吧?從吃的角度切入,其實最容易閱讀
Thumbnail
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不想出門吃飯的話,同樣可以叫外送,而且有台式、日式、西式可以選擇。​他們叫外送的原因跟我們不同,不是因為怕群聚的問題,而是享受更「私密」的空間。​
Thumbnail
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不想出門吃飯的話,同樣可以叫外送,而且有台式、日式、西式可以選擇。​他們叫外送的原因跟我們不同,不是因為怕群聚的問題,而是享受更「私密」的空間。​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浅尝台菜| 作为赤道中的南洋人,百年来主要料理大家都是潮粤两派的南人。大火快炒,最特殊的精神就是锅气为佐料。 自小,这样的大炒就被认知为中国菜。然而,在其它媒介上,往往最出名的中国菜,非川菜莫属。
Thumbnail
浅尝台菜| 作为赤道中的南洋人,百年来主要料理大家都是潮粤两派的南人。大火快炒,最特殊的精神就是锅气为佐料。 自小,这样的大炒就被认知为中国菜。然而,在其它媒介上,往往最出名的中国菜,非川菜莫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