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中生的社群平台掀起一陣風波-「學xxx有用嗎?」這個問題不管到哪個社群,都會有人爭吵,甚至謾罵,因為這是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的問題。但我們仔細來思考一下你們覺得什麼叫做有用,什麼就做沒用?你們一定會說對未來會用到的(例如英文)一定有用對未來不會用到的(例如國文古文)一定沒有用但是,在這裡想一下,你怎麼知道對未來沒有用呢?
其實有沒有用這個問題,真的很「主觀」~
當你真正還沒實際碰到問題時,你一定會覺得學這個沒有用但是,你要知道大家都才十幾二十歲而已當你還沒有過完你的人生時,說有沒有用其實都是各自表述。
而且,在這個跨領域且變動的時代,你能說這個東西保證未來50年後沒有用嗎?所以,要建立大家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管未來有沒有用,有沒有錢途,你就努力的去學習,學到的就是長知識,就是你的才能。
說真的,我觀察到台灣人的眼光其實很短只在乎當下或未來1~3年有沒有用但是你覺得人生就只有這幾年嗎?所以我們要把眼光放遠,要看向未來40、50、60年,在社會上的意義。
而另外一點,其實有些學科不是沒有用,更多的是我們身心靈的思考、價值、態度、修養與人生哲學在學科之外,身心靈的反思、修養與人生哲學更顯得重要。
像是我們時常抱怨說國文、數學、歷史沒有用但我們來思考你認為學古文真的沒有用嗎?
我舉個例子在屈原<漁父>一文當中探討我們要隨波逐流還是做自己呢?以及面對與他人不同意見時,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還以生命矛盾的抉擇….. 等
在韓愈師說一文當中探討與現在教育的對比?尊師重道等觀念與想法…
在荀子<勸學>藝文當中探討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什麼叫做真正的學習呢?以上這些不都是在教會我們人生的哲理以及討論大家對於這些問題的價值嗎?
國文重要的不只是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從這篇課文中你學到什麼哲學、價值觀,以及是否認同,為什麼…
在數學方面,我們要思考的是邏輯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看到一件事情,你會如何運用所學的定理去應用他。這對我們往後的思考是有益處的。
因此,我強調沒有所謂有沒有用這件事情,很多時候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得已經在使用他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而且就算現在沒有使用,你能真正確定未來60、70年你不用用到嗎?當我們一直看外在的事物的效用時,你會真正的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當我們探索內在時,你會發現你所學的東西是有意義的,只是你還沒知道而已。所以阿,不要只看你肉眼看得到的事物,也要內心的去反思、去察覺,每件事都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