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趨勢】108課綱,我的孩子會不會更忙碌?甚至要額外補習

【教育趨勢】108課綱,我的孩子會不會更忙碌?甚至要額外補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引用教育部對外的回答(課程綱要-108課綱重點)

不需要「素養補習」!因為素養是指對知識、能力與態度的綜合應用。學生在準備學科考試時,除了必須融會貫通、活用知識,更要培養廣泛閱讀的習慣,閱讀理解將會是 108 年課綱鑑別、評量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能力。

一般而言,只要有競爭在,忙碌就存在,但放遠來看,不一定比較忙碌,原因在於人類會不斷的進步,因為藉由科技的輔助,孩子的學習效率確實提升,用相同的時間學會一門知識的時間更短,因此,理論上不會更忙碌,因為人類進步了。

關於人類不斷的進步,在《刻意練習》這本書舉了一個例子,男子馬拉松運動員約翰尼-海斯(Johnny Hayes)在1908年的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獲勝,創造了2小時55分18秒的世界紀錄。

當時,這一消息的報導標題是「本世紀最精采的比賽」但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世界紀錄已被刷新為2小時2分57秒,而男子馬拉松若是時間超過3小時5分,甚至沒有資格報名參加波士頓馬拉松。

從爸媽的角度來看,如果對所在的學校給的資源不是那麼的足夠,用補習來加強是個好的方式,其實不論課綱是否有改,一直以來都是以此角度為考量方向。

如果家長可以自己教,能親自掌握孩子的學習歷程是再好不過了,不過現實是家長的時間非常有限,時常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諸多考量之下,還是請專業的來帶領孩子成長吧。

但是補習畢竟是佔家庭總收入的一大筆花費,而且通常補得不錯的話,會一直持續下去,爸媽記得要先計算好每個月要出去的補習費,量力而為,多激發孩子心中想學習的動力倒是真的,相信爸媽也知道,孩子若是無心,表面上服從爸媽進補習班,但人在心不在,跟身旁的同學玩起手遊或是做其他的事情,倒不如把錢省下來,有機會帶孩子到遠的地方走走,甚至出國,孩子的視野會被擴大,再回到自己的本份,就不覺得那是被逼的,總之,錢財乃身外之物,好好運用,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關於補習這件事,4個重點整理如下,供爸媽參考:

(1) 如果孩子有強烈的學習力,借助孩子的興趣而自學,效果最好,如果是「資訊素養」,爸媽可以使用教育部推薦的Code.org,根據我的經驗,孩子可以在Code.org自學得很快樂。

(2) 除了實體補習班,線上課程也會是我考慮的一個方式,好處是:(1) 避免群聚、(2) 爸媽看得到孩子學習狀況

(3) 另一種狀況,如果爸媽上班、孩子還小需要有大人照顧,孩子下課後讓補習班老師接去安親班也是目前最多爸媽選擇的方式。

(4) 如果打算讓孩子考特殊班,例如:數理資優班,盡量讓有經驗的人來帶(補習班老師),爸媽會比較快掌握方向,也有聽過從未補習的順利考上,當然這不是絕對,只是建議。

重點提示

✔ 新課綱會更忙碌嗎?

人類不斷的進步,藉由科技的輔助,孩子的學習效率提升,用相同的時間學會一門知識的時間更短,因此,理論上不會更忙碌,因為人類進步了。

✔ 新課綱要額外補習嗎?

從爸媽的角度來看,如果對所在的學校給的資源不是那麼的足夠,用補習來加強是個好的方式,其實不論課綱是否有改,一直以來都是以此角度為考量方向。

✔ 關於補習4個重點

  1. 孩子有興趣而自學,效果最好。
  2. 除了實體補習班,也可以考慮線上課程
  3. 補習班有幫忙照顧孩子的好處。
  4. 孩子考特殊班需要請有經驗的人來帶。

想獲得更多《資訊素養》的詳細解說可以點擊以下2個版本,超詳細解說:

延伸閱讀

兒童程式教育

  1. 為何程式設計納入108課綱 程式必修課?該如何應對?有這3個就夠了:給孩子更有力的未來
  2. 讓孩子免費自學程式的資源清單(2023年)
  3. 讓孩子一接觸程式就喜歡程式:Scratch
  4. 學齡前孩子學習程式的啟蒙:Scratch Jr
  5. 完整的線上學程式的資源:Code.org
  6. ChatGPT大解密:AI人工智慧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你需要的是這 3 個「應變方法」
  7. AI人工智慧 應用神助攻:幫助爸媽準備孩子睡前床邊故事的好幫手:Pagemaster的1項教育發明
  8. 孩子的興趣培養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興趣可以在這裡被培養

教育趨勢

  1. 【教育趨勢】送給孩子的高效率讀書方法|好書推薦《考試腦科學》
  2. 【教育趨勢】從爸媽角度看《108課綱》
  3. 【教育趨勢】從零開始徹底搞懂素養(3大關鍵:知識+技能+態度)
  4. 【教育趨勢】108課綱在考試及學習上的差別:國小、國中及高中職
  5. 【教育趨勢】108課綱,我的孩子會不會更忙碌?甚至要額外補習
  6. 【教育趨勢】為什麼課綱過沒幾年就大改?多元入學對我們的孩子有利嗎?
  7. 【教育趨勢】108新課綱的「素養」,究竟要培養孩子什麼「核心能力」?

親子關係

  1. 「如果時間能重來,我要好好陪伴孩子長大」,疫情的限制或許是實現爸媽夢想的最佳時機
  2. 【親子關係】爸媽總是忍不住罵孩子?「4個管教方法」,親子關係大提升
  3. 【親子關係】爸爸給孩子的陪伴究竟有多重要?教你「和孩子相處的5個技巧」
  4. 【親子關係】爸媽知道怎麼辦: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掌握「5個溝通心法」
  5. 【親子關係】爸媽情緒失控傷了孩子好後悔?教您3個步驟「修復親子關係」,輕鬆做自己
  6. 【親子關係】孩子亂發脾氣、動手打人怎麼辦?3個爸媽需要知道的原則
  7. 【親子關係】誰說「忙碌爸爸就不能做個好爸爸」,盤點3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
  8. 【親子關係】孩子說:我就是要,爸媽只能一再妥協?教您4招正面管教,立即改善孩子行為
  9. 【親子關係】幸福是怎麼一回事?
avatar-img
感性人夫 ✖ 理性人妻的沙龍
2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 影響台灣240萬學生的《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至今已實施2年,這是台灣過去2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浪潮。 根據親子天下《7堂課完全理解108課綱》課程所說,當今世界,知識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 統計資料顯示,在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和20世紀初,知識更新
📷 《108大綱》至今已推行2年,「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關鍵詞,根據《天下雜誌》告訴我們: 未來下一代身處的世界,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他們面對的難題,是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光靠單一學科的力量無法迎刃而解,更無法從人類過去歷史搜尋解答。知識會過時,無法保證孩子能夠面對未來的問題,但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 說實話,我還沒見過哪一對家長不忙碌,幾乎全都是忙碌,不是在外工作、上班才是忙碌,既使全職在家,從早忙到晚,光是一天三餐的備料、煮及收拾,佔據一天大部分時間,甚至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幾乎24小時都忙碌,我聽過一個擁有5個孩子的阿嬤,說她長達20幾年都沒有辦法好好地睡覺。 忙碌不代表心不在家庭,只
📷 孩子偶爾會在「該睡覺」或是「停止玩遊戲」時表現出來「發脾氣」或是「情緒低落」,但是,當孩子們經常發脾氣,或者他們似乎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而動手打人,爸媽可以從旁觀察發生頻率是否會過高,以下5個需要注意的跡象: (1) 當問題行為干擾了孩子「結交朋友」或「與其他孩子相處」 (2) 當問題行為使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 影響台灣240萬學生的《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至今已實施2年,這是台灣過去2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浪潮。 根據親子天下《7堂課完全理解108課綱》課程所說,當今世界,知識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 統計資料顯示,在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和20世紀初,知識更新
📷 《108大綱》至今已推行2年,「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關鍵詞,根據《天下雜誌》告訴我們: 未來下一代身處的世界,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他們面對的難題,是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光靠單一學科的力量無法迎刃而解,更無法從人類過去歷史搜尋解答。知識會過時,無法保證孩子能夠面對未來的問題,但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 說實話,我還沒見過哪一對家長不忙碌,幾乎全都是忙碌,不是在外工作、上班才是忙碌,既使全職在家,從早忙到晚,光是一天三餐的備料、煮及收拾,佔據一天大部分時間,甚至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幾乎24小時都忙碌,我聽過一個擁有5個孩子的阿嬤,說她長達20幾年都沒有辦法好好地睡覺。 忙碌不代表心不在家庭,只
📷 孩子偶爾會在「該睡覺」或是「停止玩遊戲」時表現出來「發脾氣」或是「情緒低落」,但是,當孩子們經常發脾氣,或者他們似乎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而動手打人,爸媽可以從旁觀察發生頻率是否會過高,以下5個需要注意的跡象: (1) 當問題行為干擾了孩子「結交朋友」或「與其他孩子相處」 (2) 當問題行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