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孩子說:我就是要,爸媽只能一再妥協?教您4招正面管教,立即改善孩子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想辦法得到。孩子很聰明的,會一次又一次地試探爸媽的底線,或者試圖鑽爸媽可以允許的空隙,親子關係就像一場「鬥智」,磨練爸媽的耐心。
以正面的角度來看,作為爸媽的我們,會思考如果孩子繼續將「堅持」用在正確的事情上,必定會有事半功倍的加成果效。引用我在這篇寫過的一段話(【教育趨勢】108新課綱的「素養」,究竟要培養孩子什麼「核心能力」?):
孩童言行無所拘束,本身就是一個「創造力」的特質,也就是「傳統上不是乖小孩」的特質,因此,專家建議爸媽可以給孩子適度的犯錯空間,容忍孩子失敗是創造力的養份
但如果孩子在明顯錯誤的事上一而再,再而三表達:「我就是要!」,而爸媽因為愛孩子只能一再讓步妥協?
這篇教您4招正面管教,在《正面管教》這本書的作者尼爾森曾說,判斷一種管教方法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有以下4點:

一、爸媽是不是做到「溫柔而堅定」:

正面管教的核心精神是:爸媽必須學會「溫柔和堅定」,簡單的說就是爸媽讓孩子感到無條件的愛,但有一定的界限,讓孩子感到「既安全、又有信任」。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孩子跟爸媽頂嘴,然後堅持不做某件事情,而且還發脾氣,理直氣壯覺得他是對的,這時爸媽能做什麼?有的爸媽怒了,直接把孩子拉到一邊教訓,這叫作「嚴厲」;還有的父母說:「算了,隨他去吧!他長大自然就會改了」,這就成了「縱容」。
怎麼樣的管教方式,能做到「溫柔而堅定」?這時,爸媽轉身先走了,為什麼?爸媽不能要求孩子尊重別人,但爸媽至少可以尊重自己。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讓家長冷靜下來的過程,當一個人處於情緒狀態時,在處理問題時很難做到溫柔而堅定,所以爸媽先轉身離開,孩子也會認為爸媽沒有生氣,只是暫時離開。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爸媽調整完心態,再對孩子說:「寶貝,對不起,剛才你那麼生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以後,只要你不尊重我,我就會暫時離開。」爸媽已經跟孩子建立了一個規則,今後只要孩子不尊重爸媽,爸媽就會暫時離開,讓孩子知道:「爸媽其實並不生氣,爸媽只是不能接受你的做法,所以,當你覺得你可以尊重別人的時候,就來找我,我很樂意和你一起尋找其他方法來處理你的憤怒。」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孩子不斷在向爸媽學習,所以如果爸媽能表現出平靜的情緒態度,爸媽能以建設性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孩子會很快學會。

二、爸媽有沒有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根據阿德勒的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在童年時期追求的是兩件事:(1) 第一是歸屬感、(2) 第二是價值感,就是孩子覺得自己挺特別的,孩子覺得自己有價值,叫做價值感。歸屬感就是孩子知道在這世界上有人愛我,至少爸媽肯定無條件地愛著我,這兩種感覺對孩子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三、從長遠來看,父母的「管教方法」是否有效?

長遠的相反是短時間,短時間最有效的就是發脾氣、甚至動手,因為唯有這樣做,孩子才會立刻有反應,做出正確的行為,不過這或許是爸媽多次經驗得到的「最佳解法」(包括我自己)。
事實上,無論哪種管教方式,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這些方法是否長期有效。 我們不應該為了管教而管教孩子,而是為了讓他們從各種事件和問題中學習和成長,然後內化為他們的能力,為將來更好的發展做準備。 那麼,如何在不嚴格管教或寬鬆管教的情況下進行管教?就是「合作」:我不會強迫你聽我的話,但我也不會不管你,讓你發展。從長遠來看,最好的方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們一起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一來,我們才能「贏得孩子的心,而不是用外面的權威表面上贏了孩子」。

四、培養孩子對社會有「價值感」,對生活有「技能」及「品格」:

爸媽可以透過「品格教育」,傳遞給孩子對社會有價值感,養成對生活有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
延伸閱讀
兒童程式教育
  1. 為何程式設計納入108課綱 程式必修課?該如何應對?有這3個就夠了:給孩子更有力的未來
  2. 讓孩子免費自學程式的資源清單(2023年)
  3. 讓孩子一接觸程式就喜歡程式:Scratch
  4. 學齡前孩子學習程式的啟蒙:Scratch Jr
  5. 完整的線上學程式的資源:Code.org
  6. ChatGPT大解密:AI人工智慧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你需要的是這 3 個「應變方法」
  7. AI人工智慧 應用神助攻:幫助爸媽準備孩子睡前床邊故事的好幫手:Pagemaster的1項教育發明
  8. 孩子的興趣培養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興趣可以在這裡被培養
教育趨勢
  1. 【教育趨勢】送給孩子的高效率讀書方法|好書推薦《考試腦科學》
  2. 【教育趨勢】從爸媽角度看《108課綱》
  3. 【教育趨勢】從零開始徹底搞懂素養(3大關鍵:知識+技能+態度)
  4. 【教育趨勢】108課綱在考試及學習上的差別:國小、國中及高中職
  5. 【教育趨勢】108課綱,我的孩子會不會更忙碌?甚至要額外補習
  6. 【教育趨勢】為什麼課綱過沒幾年就大改?多元入學對我們的孩子有利嗎?
  7. 【教育趨勢】108新課綱的「素養」,究竟要培養孩子什麼「核心能力」?
親子關係
  1. 「如果時間能重來,我要好好陪伴孩子長大」,疫情的限制或許是實現爸媽夢想的最佳時機
  2. 【親子關係】爸媽總是忍不住罵孩子?「4個管教方法」,親子關係大提升
  3. 【親子關係】爸爸給孩子的陪伴究竟有多重要?教你「和孩子相處的5個技巧」
  4. 【親子關係】爸媽知道怎麼辦: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掌握「5個溝通心法」
  5. 【親子關係】爸媽情緒失控傷了孩子好後悔?教您3個步驟「修復親子關係」,輕鬆做自己
  6. 【親子關係】孩子亂發脾氣、動手打人怎麼辦?3個爸媽需要知道的原則
  7. 【親子關係】誰說「忙碌爸爸就不能做個好爸爸」,盤點3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
  8. 【親子關係】孩子說:我就是要,爸媽只能一再妥協?教您4招正面管教,立即改善孩子行為
  9. 【親子關係】幸福是怎麼一回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影響台灣240萬學生的《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至今已實施2年,這是台灣過去2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浪潮。 根據親子天下《7堂課完全理解108課綱》課程所說,當今世界,知識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 統計資料顯示,在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和20世紀初,知識更新
📷 《108大綱》至今已推行2年,「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關鍵詞,根據《天下雜誌》告訴我們: 未來下一代身處的世界,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他們面對的難題,是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光靠單一學科的力量無法迎刃而解,更無法從人類過去歷史搜尋解答。知識會過時,無法保證孩子能夠面對未來的問題,但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 說實話,我還沒見過哪一對家長不忙碌,幾乎全都是忙碌,不是在外工作、上班才是忙碌,既使全職在家,從早忙到晚,光是一天三餐的備料、煮及收拾,佔據一天大部分時間,甚至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幾乎24小時都忙碌,我聽過一個擁有5個孩子的阿嬤,說她長達20幾年都沒有辦法好好地睡覺。 忙碌不代表心不在家庭,只
📷 孩子偶爾會在「該睡覺」或是「停止玩遊戲」時表現出來「發脾氣」或是「情緒低落」,但是,當孩子們經常發脾氣,或者他們似乎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而動手打人,爸媽可以從旁觀察發生頻率是否會過高,以下5個需要注意的跡象: (1) 當問題行為干擾了孩子「結交朋友」或「與其他孩子相處」 (2) 當問題行為使
📷 爸媽有沒有曾經因為情緒失控而傷了孩子,當下沒有選擇道歉,就讓事情過去,「三明治世代」的爸媽偶爾因為種種因素而情緒失控是在所難免,說到要跟孩子「道歉」,不知從何開始。 爸媽一直以來都是孩子的領航者,教導孩子哪個是對、哪個是錯,既使孩子情緒失控,教導孩子事後要勇於「道歉」,這些是爸媽日積月累養成的
📷 影響台灣240萬學生的《108課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至今已實施2年,這是台灣過去20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浪潮。 根據親子天下《7堂課完全理解108課綱》課程所說,當今世界,知識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 統計資料顯示,在18世紀,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19世紀和20世紀初,知識更新
📷 《108大綱》至今已推行2年,「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關鍵詞,根據《天下雜誌》告訴我們: 未來下一代身處的世界,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他們面對的難題,是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光靠單一學科的力量無法迎刃而解,更無法從人類過去歷史搜尋解答。知識會過時,無法保證孩子能夠面對未來的問題,但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 說實話,我還沒見過哪一對家長不忙碌,幾乎全都是忙碌,不是在外工作、上班才是忙碌,既使全職在家,從早忙到晚,光是一天三餐的備料、煮及收拾,佔據一天大部分時間,甚至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幾乎24小時都忙碌,我聽過一個擁有5個孩子的阿嬤,說她長達20幾年都沒有辦法好好地睡覺。 忙碌不代表心不在家庭,只
📷 孩子偶爾會在「該睡覺」或是「停止玩遊戲」時表現出來「發脾氣」或是「情緒低落」,但是,當孩子們經常發脾氣,或者他們似乎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而動手打人,爸媽可以從旁觀察發生頻率是否會過高,以下5個需要注意的跡象: (1) 當問題行為干擾了孩子「結交朋友」或「與其他孩子相處」 (2) 當問題行為使
📷 爸媽有沒有曾經因為情緒失控而傷了孩子,當下沒有選擇道歉,就讓事情過去,「三明治世代」的爸媽偶爾因為種種因素而情緒失控是在所難免,說到要跟孩子「道歉」,不知從何開始。 爸媽一直以來都是孩子的領航者,教導孩子哪個是對、哪個是錯,既使孩子情緒失控,教導孩子事後要勇於「道歉」,這些是爸媽日積月累養成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親子間的深度對話似乎變得愈來愈稀缺。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關鍵,但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言語交流,更在於能否耐心傾聽。 當孩子帶著滿腔熱情分享他們的小世界時,父母的耐心聆聽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這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那麼如何在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