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黏畫潑湯灑麵粉倒漆後,氣候抗議者計畫「升級」行動,博物館柔性喊話也雇用軍事專家協助

這幾個月,歐美多國都有頻繁的氣候抗議者和環保團體人士在博物館及美術館中,選擇將頭手黏在世紀名畫的畫框、或恐龍化石的支撐架上,甚至有對畫作潑灑各種物品及食物的行為,引起各地民眾的譁然
最近這些氣候團體指出,如果政府再不有更明確的作為,或傾聽他們的建議,就要「升級」他們的襲擊行動,這讓不少博物館感到非常擔憂
圖片來源:Just Stop Oil/Reuters
圖片來源:Just Stop Oil/Reuters
#抗議者立場 儘管這些抗議者強調,把自己黏在名畫上的膠水是特殊材料,具有可逆性,不會傷害到展品,且即便是潑漆灑湯塗鴉等,也都是針對有強化或防彈玻璃的藝術品進行,沒有真的要危害這些世紀名作
只是希望藉由比較偏激的方式,讓大家正視博物館、美術館收授來自破壞地球環境的公司企業所贊助的「不義之財」的問題;
同時,也思考為什麼看見世界名畫遭受這些「攻擊」作為時會生氣,但對於地球遭受的嚴重氣候危機卻沒有如此反應,來表達「藝術或生命哪個更值錢?你們比較關心一幅畫作的保護,還是我們的地球與人類?」的訴求
圖片來源:Just Stop Oil /TWITTER
#博物館柔性勸說 面對這樣來勢洶洶的氣候抗議訴求,主張社會責任以及公平正義的博物館及美術館,可說是傷透了腦筋
儘管博物館接受抗議者的訴求正當,但對這樣激進的行為,博物館們可說是無法認同
在上(11)個月初,德國博物館協會就公開了一封連署信,有來自全球近100間美術館和博物館的館長連署,包含: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烏菲茲美術館...等,表示「博物館是鼓勵和包容不同意見交流,和促進社會相互理解的自由空間」
然而,這些「攻擊」行為嚴重低估了展品的脆弱性,每件展品都具有不可取代性,必須作為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加以保存
就算這些抗議活動暫時還沒有對任何作品造成永久性的損害,都應該要用更加嚴謹的態度,來正視它們的重要性與價值(深怕會有其他的連鎖反應或是模仿效應)
圖片來源:FuturoVegetal via Reuters
#博物館採取強硬作為 不過,除了柔性喊話外,一些博物館也開始採取強硬的作為來防止襲擊事件發生
不僅頒布了「#零袋」政策,像是不可以攜帶包包進入博物館,還有 #積極加強館內重要展品的維安 措施
另一方面,美國的蓋蒂博物館(The Getty Center)和一些德國的博物館,更 #重金聘請了英國和以色列的前軍事人員來指導和傳授館內的保全警衛與館員,如何透過監視器或是現場觀察,推測哪些人可能是「有備而來的抗議份子」,以防患未然,好在抗議活動發生前能先行攔截
這些博物館再三重申,不是想要把抗議人士當作罪犯看待,而是考量許多作品在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即便有修復加固,仍然很可能因為一些震動或撞擊,而導致顏料層剝落或是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希望抗議人士可以高抬貴手外,也不要讓破壞畫作所衍生的修復過程帶來對氣候更多的影響,除了有違他們的初衷外,在這樣的情形下,沒有任何人是贏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編中編小編都是同一人,工作之餘隨興分享國外(內)博物館和文化相關消息趣事,推廣「知識共享」(相關合作、文章引用請洽FB粉絲專頁私訊)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