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與大公雞

小麻雀與大公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我是一隻小麻雀。從小父母教我怎麼飛,長大後學會到哪裡找蟲吃。

一開始我只知道吃蟲。曾經笨到跑去挖土裡面的雞母蟲來吃,想說雞母蟲好大隻 我只要抓到一隻我就可以吃很久 。天曉得原來我根本挖不動土,更別說抓雞母蟲。

後來看看別的麻雀,我才發現我應該到處飛到處找樹上田間小昆蟲小毛蟲來吃才適合。

從此我就開始每天到處飛到處找蟲吃。當別隻麻雀都在精進自己抓蟲的技術,有的鳥在訓練飛行速度,有的再訓練眼力,大家都在研究怎樣才能抓得又快又多。

唯獨我覺得每天都要到處飛到處找,好累鳥欸!有沒有可能有一個地方,每天產出源源不絕的蟲蟲,只要我每天固定去那邊,就又東西可以吃?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每次和同伴一起找蟲蟲的時候,我都不專心。因為我都在到處看,看會不會哪裡出現我夢想中的那個地方。

有一天還真的被我發現,河的對岸,有個人類的房子。附近的樹上,人類每天會放一些東西,產生源源不絕的穀物。雖然不是源源不絕的蟲蟲,可是我看到很多鴿子在那邊吃。我心裡想,雖然我沒吃過那些東西,可是鴿子和我一樣是鳥類,他們可以吃,那我應該也可以吃吧?

所以我鼓起勇氣嘗試吃了一口,發現那個咬勁還真的不錯!於是我每天都去那個地方吃穀物,從此再也不用和其他麻雀一樣每天花時間到處找蟲子吃了。

也由於我找食物的時間變少,我到處玩得時間就開始變多了。


有一天當我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的時候,有一隻大公雞走了過來。


大公雞看小麻雀大白天卻在那邊睡懶覺,嘲諷的說道: 哎呀小麻雀,我好羨慕你啊!你身體這麼小,食物吃那麼少,隨便找一下就吃飽,然後早早就在這裡曬太陽睡覺了。哪像我身體這麼大又不會飛,每天要到處找東西吃然後就很難吃飽,我真羨慕你啊!


我就跟大公雞說我是如何找到每天有固定食物的地方。因為一下就找到食物,所以我現在吃飽沒事幹在曬太陽。


大公雞聽了好羨慕,就問我如何去那個地方,他也想要每天有吃不完的食物。

我就跟他說,你要先去河的對岸。那邊有個人類的房子,食物就在那附近的樹上。


大公雞說:河的對岸?可是我不會飛欸!過不去!你可以教我飛嗎?


我不知道公雞怎麼飛,可是我覺得公雞跟我一樣都是鳥,我能飛牠應該也能飛。

就像當初鴿子可以吃穀物,我應該也可以吃一樣。都是鳥類應該能力都一樣。


我就開始回想當初我媽媽是怎麼教我飛的。我跟大公雞說:

"你一開始找低一點的樹,爬上去,然後跳下來。跳下來的時候,拍動翅膀。

一開始可能飛不遠,沒關係,多練習幾次,學滑飛翔。

等你有初步滑翔技巧之後,你就開始換到高一點的樹練習。之後你就會越飛越遠。

等到你技術差不多的時候,你就從河邊那個山上往下跳。這樣你就會飛過那條河, 就可以飛到對岸了。

我當初就是這樣學會飛的。"


大公雞聽了之後很開心,他也覺得那麼小的麻雀做得到,自己是大公雞翅膀比麻雀大,應該沒問題。


太陽西下,和大公雞道別之後,我還是繼續過我的悠哉小日子。

只是往後日子,我在這片草地,還有人類房子那邊,就再也沒有看過那隻大公雞。

不知道大公雞學會飛沒有?還是他飛好遠好遠,到其他更好的地方了?


有一天,我一樣在大白天睡懶覺,然後做了一個夢。

夢中,我看到一隻我從沒見過的鳥,還有我之前遇到的那隻大公雞,他們一起向我走來。

大公雞看到我就一陣發飆,對我罵到:

"你這惡毒的小東西,騙我怎樣才能飛。一開始我在小樹上跳下來,確實可以飛翔。換到大樹上,也可以飛得比較遠。可是到最後我從山上跳下來的時候,根本飛不到河的對岸,我淹死在河裡了!"

另一隻奇怪的鳥說:

"小麻雀啊!我是鳥類的始祖,叫做始祖鳥。你害慘這隻大公雞了。我們三隻雖然都是鳥,可是大公雞不管怎麼練習,他都不會飛啊!

公雞雖然不會飛,可是上帝給他設計了一個很大的胃,讓牠可以邊吃石頭邊挖土裡面的蟲來吃,吃進去的石頭還可以幫助消化。所以你以為你在幫他,其實是害了他啊!"


聽他們說到這裡,我就從夢中醒了過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故事也就在這裡結束了。



這個我自己捏造的故事,暗喻了幾件事情。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猜到,我還是在下面做些說明。你也可以看看你從這故事中自己找出了幾個。

1.小麻雀像是這個社會上很多理財達人。

2.大公雞是一般大眾,渴望和小麻雀一樣有被動收入來源。

3.我們成長到出社會賺錢的過程,就像小麻雀從一開始的練習怎麼飛,到後來怎麼找蟲吃。有工作才有薪水,別人努力地想辦法拿到更高的薪水,我卻在找如何用被動收入取代主動收入。

4.尋找被動收入的過程,就像麻雀一開始找到不適合的雞母蟲,到後來嘗試吃自己沒吃過的穀物。有些被動收入不適合自己,有些嘗試過後發現原來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5.有些人就像大公雞會去嘲笑小麻雀說,"你們又沒有小孩當然有辦法",或是"你能賺那麼多當然能夠財務自由"...等等理由去嘲諷那些理財達人,合理化和簡單化自己無法達成目標的原因。

6.小麻雀用自己過去學鴿子吃穀物的經驗,覺得一樣是鳥類,我做得到,那公雞也應該做的到。所以麻雀用自己的認知教公雞學飛行,最後卻害死公雞。理財達人分享自己成功的方法,可是這個方法是不是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

理科太太的去心理諮商,把諮商過程當作商品販賣。就像小麻雀販賣學習飛行的過程給大公雞,最後卻把大公雞害死。

就像有憂鬱症(心理因素)的人去看心理醫師得到治療,然後販賣心理諮商過程的課程,給另外一個憂鬱症患者。可是這個買課程的憂鬱症患者是"生物學因素"或是"基因因素"導致的憂鬱症,這時候買這個課程的人不但無法得到療癒,反而還會延誤就醫時機。

這件事情很嚴重,可是只想賺你錢的人根本不會管你去死。這就是人吃人的社會。


7.公雞一開始學飛,好像真的有效果,但是最後摔死在山下。理財一開始跟著達人做,景氣大好的時候好像真的賺錢,覺得自己是少年股神,可是最後下大注大成本的時候景氣下滑然後翻車。

8.哲學知識就像始祖鳥。我希望我能透過哲學,學習到我自己不知道的領域的知識。如果小麻雀遇到大公雞之前,就能從始祖鳥那邊得到公雞不會飛以及消化系統的知識,那當小麻雀遇到大公雞的時候,就能第一時間和大公雞分享他當年在哪裡找到雞母蟲,挖雞母蟲吃的過程,還有那些小石頭能幫助公雞消化的資訊給大公雞。認知對方和自己的差異,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對方合適的方案,這才不會害了公雞。


故事描述隱喻的部分大概就到這裡。不過我寫這篇文章到最後,又讓我思考出一點:


既然小麻雀沒有智慧察覺到大公雞和自己的差異,如果得到哲學的智慧,到最後,我會不會有可能不是一隻不起眼的小麻雀,而是其他更耀眼的物種?就像醜小鴨混在鴨群當中而不知道自己原來是天鵝?


這就是教學相長和思考帶給我的樂趣。我們像在教導別人和別人分享,可是最後最直接受益的是我們自己。在整理分享的過程,我們透過思考,有時候會激發靈感,帶給我不同的收穫或是新的方向。


所以這也是我想要學哲學的原因。理財很簡單,是數學問題。可是要多少財才夠,一直都是心理問題。如果某個人明明數學問題有解(收入足夠),但是心理問題導致無盡的花費(養小孩花費),如果我能提供其他的思想系統(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在家庭教養上的差異)讓這個人發現自己思考的盲區,讓他在困境中發現原來他自己是有選擇權,是有其他選項的。那或許這樣的過程就能解決他的問題。

唯有透過哲學,可以讓我們不必從自身經驗去學到智慧。遇到問題知道如何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案和原則來解決,這樣人生往後遇到問題,就不會感到困惑和矛盾了。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1會員
452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各位長期支持喬飛的夥伴們大家好 從明天開始我會將我在vocus訂閱的價格調整成每月20元。
最近有人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積電從680跌下來的過程,我沒有在某個時間點,比如620 或是600的時候停損,然後在接下來的580或是560的時候再買回來,這樣不就可以保有原來股票數量,戶頭有可以多賺一筆錢嗎? 聽起來很廢話,但是道理就在,"你為什麼需要拿回本金"?
最近整理資料的時候,無意間找到我以前任職某公司的聘書。 私立五專機械科畢業,透過當年行政院青輔會職訓幾個月之後進入資訊業。20年過去,以我在NB代工廠的多年任職經驗告訴我,2022年的現在新鮮人起薪還是停留在當年的水平。 房價所得比=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 你相信這件事情嗎?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我覺得我可以在vocus寫一下我的想法和看法,以供大家討論以及記錄自己的思維供往後驗證。 這篇新聞是這樣的: 營收創新高,為什麼年終這麼少?這什麼公司什麼老闆?這樣的公司還能繼續待下去嗎? 回到王品牛排的新聞。 那我們來看看相關數據。王品營收是不是逐年增加?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做: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購買管道 先說一個故事。話說梵谷和畢卡索都是繪畫天才,你可以大概看清楚梵谷的畫作想述說什麼表達什麼,但是對於畢卡索的抽象畫一般人可是摸不著頭緒。可是兩個畫家最後人生的結局,梵谷是窮死的,而畢卡索
當有人問我有什麼股票可以存股的時候,我也很困擾。 10年前我存股挑標的,5%殖利率的大台北瓦斯(股票代碼:9908)是基本條件,6%-7%的物件到處都是,那時候還很樂觀預估40歲就可以退休,結果最後搞到45歲才達成目標離開職場。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我想一切的源頭應該都是2008金融海嘯之後開始的
各位長期支持喬飛的夥伴們大家好 從明天開始我會將我在vocus訂閱的價格調整成每月20元。
最近有人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積電從680跌下來的過程,我沒有在某個時間點,比如620 或是600的時候停損,然後在接下來的580或是560的時候再買回來,這樣不就可以保有原來股票數量,戶頭有可以多賺一筆錢嗎? 聽起來很廢話,但是道理就在,"你為什麼需要拿回本金"?
最近整理資料的時候,無意間找到我以前任職某公司的聘書。 私立五專機械科畢業,透過當年行政院青輔會職訓幾個月之後進入資訊業。20年過去,以我在NB代工廠的多年任職經驗告訴我,2022年的現在新鮮人起薪還是停留在當年的水平。 房價所得比=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 你相信這件事情嗎?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我覺得我可以在vocus寫一下我的想法和看法,以供大家討論以及記錄自己的思維供往後驗證。 這篇新聞是這樣的: 營收創新高,為什麼年終這麼少?這什麼公司什麼老闆?這樣的公司還能繼續待下去嗎? 回到王品牛排的新聞。 那我們來看看相關數據。王品營收是不是逐年增加?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做: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購買管道 先說一個故事。話說梵谷和畢卡索都是繪畫天才,你可以大概看清楚梵谷的畫作想述說什麼表達什麼,但是對於畢卡索的抽象畫一般人可是摸不著頭緒。可是兩個畫家最後人生的結局,梵谷是窮死的,而畢卡索
當有人問我有什麼股票可以存股的時候,我也很困擾。 10年前我存股挑標的,5%殖利率的大台北瓦斯(股票代碼:9908)是基本條件,6%-7%的物件到處都是,那時候還很樂觀預估40歲就可以退休,結果最後搞到45歲才達成目標離開職場。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我想一切的源頭應該都是2008金融海嘯之後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