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2/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Christmas 的異教文化傳統

|維京人| 的 Yule 傳統: 槲寄生(mistletoe)﹑聖誕樹 (Yule tree)﹑松樹枝 (pine)﹑冬青 (holly)﹑蠟燭。
|維京人| 的 Yule 傳統: 槲寄生(mistletoe)﹑聖誕樹 (Yule tree)﹑松樹枝 (pine)﹑冬青 (holly)﹑蠟燭。
一﹕語源
「Christmas」(|聖誕節| 或 |耶誕節|) 源自中世紀初 |古英語| 中的「Crīstes mæsse」一語,直譯是「Christ’s mass」(基督的彌撒)。但「mass」的基督教含義不詳。
我們只知道「mass」來自拉丁語的「missa」。
關於「missa」的含義,有多個理論。 一些學者說它是 |拉丁| 動詞「mittere」 的一個變格,其意思是「已送出(的東西) 。根據哲學家/神學家 |多瑪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1225-1274)在《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 中的解釋,執事在節日的彌撒結束解散會眾時會說「Ite, missa est」,意即「去吧,已經送出」,也就是說,受害者 (|耶穌|) 已通過天使被送到上帝那裡,為上帝所接收。
但有學者認為,「送出的」不能指 |基督| 本人,因為「missa」在語法上是陰性的。
另一個解釋是,「missa」源自 |希伯來語| 的「missah」一詞,即無酵麵包 (不用酵母烘製的麵包)。《出埃及記》中上帝命令 |逾越節| 時獻上的祭品必須包括無酵麵包。
那麼,「Ite, missa est」的意思便變成「去吧,這是無酵麵包」,有點向上帝奉獻的意味。
「Christmas」中的「mas」或「mass」至今依然意義不明。
「Christmas」中的「Christ」(基督)這個詞的源起也十分有趣。
它來自 |古希臘語| 的「Χριστός」(Christós),意思是「受膏油者」,而 |古希臘語| 的「Χριστός」則是 |希伯來語| 的「māšîaḥ」 (「受膏油者」) 的翻譯。|希伯來語| 的「māšîaḥ」早已融入 |英語| 成為「messiah」(彌賽亞)。 因此,「Christ」(基督)和「messiah」(彌賽亞) 的意思實在同一。
那麼「受膏油者」有何含義﹖
在《聖經》的傳統中,「受膏油者」(the anointed) 意指奉獻給上帝。這需要一個儀式: 塗抹膏油。所以「Christ」(基督) 就是奉獻給上帝之物或人。
順便說一下,|英語| 中「Bible」這個詞是通過 |拉丁語| 從 |希臘語| 的「biblia」衍生而來的,而「biblia」就是書 (眾數) 的意思。
二﹕|耶穌| 的出生日?
在今日的 |基督教| 傳統中,12月25日是 Christmas (|聖誕節|) ,用來慶祝 |耶穌基督| 的誕生。
在早期的 |基督教| 歷史中,並沒有慶祝 |耶穌| 的誕生。|復活節| 是主要的節日。到了第四世紀,教會決定訂立 |耶穌| 誕生的一天為「holy day」,即「holiday」(聖日; |漢語| 譯作「節日」)。
但問題在於《聖經》完全沒有提到 |耶穌| 的出生日期。儘管有環境證據暗示他可能是在春天出生 (牧羊人不會在隆冬放牧!),也有說是在6月或10月,但 Pope Julius I (|教皇朱利葉斯一世|) 選擇了12月25日。
可以肯定的是,12月25日並非 |耶穌| 的出生日。
那麼,為什麼 |教皇朱利葉斯一世| 選擇12月25日為 |耶穌| 的誕生日呢?
三﹕「聖誕節」是一個異教節日
同樣可以肯定的是,「聖誕節」實際上起源於異教文化和 |羅馬| 文化。|羅馬人|在 12 月慶祝兩個節日。第一個是 Saturnalia,即 |農神節|; 這是一個為期兩週的節日,用來紀念他們的農神 |土星| (Saturn)。12月25日則用來慶祝 Mithra (羅馬人的 |太陽神|) 的誕生。兩個慶祝活動都是以喧鬧的醉酒派對形式對進行,符合 |羅馬人| 的性格。
備註﹕「異教」(pagan) 指異於 |基督教| 的所有其他宗教或文化。
|羅馬人| 有他們的「聖誕節」,|維京人| 同樣有他們的「聖誕節」,一般在12月21日,即 |至點| (Solstice)。這是一年中太陽與地球距離最遠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日光最短的一天。在這天前後12日裡,|維京人| 舉行慶祝活動,包括飲宴、歌唱、遊戲、祭祀神靈和祖靈。
有趣的是,|維京人| 說 |古諾斯語| (old Norse),在 |古諾斯語| 中,|至點| 的慶典稱為「Yule」,|聖誕節| 亦稱為「Yule」,而在今日 |挪威語| 中,|聖誕節| 稱為「Jul」。
|日耳曼人| 亦有就慶祝冬季 |至點| 的傳統,同樣圍繞對太陽的頌讚。「太陽」一詞在 |羅曼語系| (|拉丁語|﹑|法語|﹑|西牙語| …) 中的性別屬陽性,但在 |日耳曼| 語中 —— die Sonne —— 則屬陰性,因此在受到 |日耳曼語| 影嚮的 |中歐| 及 |北歐| 地區,太陽都被尊稱為「太陽母親」。
一年中最黑暗的一天是12 月的 |至點|,|歐洲| 各地的異教文化均通過以火、光、溫暖和生命為中心的儀式,在 |至點| 前後的幾天裡讚美火和光,點燃篝火和蠟燭以驅散黑暗。
隨著 |基督教| 在 |歐洲| 的傳播,|基督教教會| 顯然無法有效遏制異教徒的習俗和慶祝活動。
這就是 |教皇朱利葉斯一世| 選擇12月25日為 |耶穌| 誕生日的原因,目的是要將異教傳統納入 |基督教| 文化之中。
最初被稱為 |聖誕節| 的習俗於 432 年傳播到 |埃及|,並於 6 世紀末跨越 |歐洲大陸|,傳播到 |英國|。
四﹕小結
總的來說,異教文化傳統中的12月是珍惜﹑感恩及讚美陽光和生命的日子。
所以今日的 |聖誕節| 習俗離不開火和光,還有代表春天的綠色植物: 點蠟燭﹑壁爐生火﹑擺放聖誕樹或松葉(農神節傳統)﹑唱頌歌 (Christmas carol) 等。
在了解到 |聖誕節| 背後的各個傳統後,無論 |基督徒| 或 非|基督徒|,盡可放下成見,在12月或 |聖誕節| 這一天好好地珍惜﹑感恩及讚美陽光和生命。
這不就是 |聖誕節| 的意義嗎?!
既然最暗黑的寒冬已到,春天想必便在前頭。
祝大家聖誕快樂!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